APP下载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与路径

2018-01-24吕晓婷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课型视野主体

吕晓婷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507)

主体间性理论是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基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关于“主人与奴隶”关系的论述进行批判提升而提出的理论。它旨在打破“主客体说”,建立“双主体说”的思辨理论。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教育理论,则突出强调教育中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体间性的教育模式。考察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普遍存在学生厌学情绪较大、参与率低、互动性弱等问题,为有效提升中职德育教学的质量,主体间性理论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从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三个维度审视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的教学改革,得出打破当前中职德育学生“被动学习”教学现状的需要、突破当前中职德育教师“灌输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应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发展”教学要求的需要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必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确立、“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探讨沟通、对话交流”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可能;从“活动教学课型”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优势与必要、方法与事项、评价与反思探索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如何可能。

一、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必要

何以必要,即为何需要以主体间性理论审视察下开展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从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考察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必要,得出打破当前中职德育学生“被动学习”教学现状的需要、突破当前中职德育教师“灌输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应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发展”教学要求的需要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

(一)打破当前中职德育学生“被动学习”教学现状的需要

中职学生大多沿袭传统的学习习惯,且由于学习效果不佳,对学习甚或产生一种“逆反”心态,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迫切需要打破当前中职德育学生“被动学生”教育现状的需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这实质上与主体间性理论基论的实质相吻合。

(二)突破当前中职德育教师“灌输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

“灌输教育”是一直备受诟病的填鸭型教学模式,然而,反观当前中职德育的课堂,仍然有不少“灌输教育”的教学模式,主体间性理论要求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作用,是突破当前中职德育教师“灌输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

(三)适应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发展”教学要求的需要

依据新修订的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中职德育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生活的职业、贴近外界的社会,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与学生主体的实际契合,由此,它也是适应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发展”教学要求的需要。

二、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可能

何以可能,即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何在,具体要求为何。从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考察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可能,得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确立、“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探讨沟通、对话交流”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实现条件。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确立

主体间性理论的理论实质即打破“主客体说”,迈向“双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确立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将学生作为“客体”转化为学生作为“主体”。

(二)“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

营造双主体的主体发挥,需要“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威严性,强调教师的绝对正确性,这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讨,不利于民主之风的形式,由此,“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条件之一。

(三)“探讨沟通、对话交流”课堂情境的创设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确立、“师生民主、平等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均有赖于“探讨沟通、对话交流”课堂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讨沟通、对话交流的情境,使教学真正加强对话性与互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性与课堂趣味性。

三、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如何可能

如何可能,即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与实现路径。文章拟以广州中职学校正在推行的“活动教学课型”为视角,探索“活动教学课型”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优势与必要、方法与事项、评价与反思,进而回答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如何可能。

(一)活动教学课型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优势与必要

德育教学的理论往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学生的学习会陷入枯燥、困难甚或厌学的情境。活动教学课型转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以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多样化的活动促进育德功能的实现。与此同时,活动教学课型将活动设计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工作相结合,体现“育德理论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活动教学课型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融合职业元素,提升德育课学习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充分体现其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优势与必要。

(二)活动教学课型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方法与事项

活动教学课型如何开展,具体来说: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展开设计;二是充分做好学情分析、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准备;三是围绕认知、情感、运用、行为等目标,通过认知任务活动型、活动体验型、活动探究型、实践活动型等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四是注重活动课型教学规律的把握,如把握学前导学、学习过程、学后反馈三大环节的规律与特点,使活动顺利展开。如学前导学部分,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导入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部分,主要依据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展开,如认知任务活动型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学习过程注重设计“情境—感知—理解—巩固”的教学程序。学后反馈部分,学后反馈要注重效果评价,同时注重迁移运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活动教学课型落实主体间性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活动教学课型多种活动的类型划分,有利于将德育学习要求中“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有机统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活动教学课型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不需要生搬硬套或运用某一种模式,教师在运用活动教学课型中能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促进学与教的真实结合。诚然,活动教学课型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本身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学情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始终以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二是“不能无头无尾”,活动教学课型的推进要注重学前导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要注重课堂中的激励及课程结束前的反馈,使学生不在活动中迷失;三是“不能脱离学生本身”,活动教学课型本质上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推进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学生”,有依据学情特点的设计,有依据学生职业特点的融合,有学生全程的积极参与,有学生学以致用的跟进反馈,一言以蔽之,学生的成长是活动教学课型推进的根本旨归。

简言之,主体间性理论对于化解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困境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从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三个维度审视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的教学改革,活动教学课型是落实主体间性理论于中职德育课堂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课型视野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何谓“主体间性”
居· 视野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