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

2018-01-24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认同感共同体公民

肖 悦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究底是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同时也是民族文化、民族自信的大团结大融合。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之间的相互贯通,也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融合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途径

(一)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认同

自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薄弱和不平衡的地区,我国推行和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和发展计划,例如西部大开发计划、“一带一路”计划等,这样民族经济的造血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彼此的依存度大大提升,这样各民族之间便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二)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铸造了优秀灿烂的中华文化,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共筑我们文明的历史长河,是我们坚持不懈的事情。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本民族文化也应坚持推陈出新,传播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根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相互存在的,在对待民族文化差异时,各民族应做到积极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对其他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秀文化传统应充分吸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大融合。

(三)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感

我国在推出部分少数民族优先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应注意弱化部分民族的“特殊性”,增强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法制建设,给予各民族同等关怀,注重培养民族间的政治认同感。避免出现混淆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事情发生,及时调整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国家切忌不可以片面地强调少数民族的“特殊身份”与“特殊照应”,不应使其他民族公民体会到少数民族“特殊公民”身份的感觉。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一)组织民族观、国家观的活动,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广袤的疆域、锦绣的山河都是我们56个民族的瑰宝。各民族只有在充分认同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各民族也只有在认清自己民族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与其他民族进行交往交流与融合。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不仅对于我国建设精神文明家园有积极意义,也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思想基础。

(二)深化民族理念意识,强化民族共同体的理念认同

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和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深化民族共同体的理念认同感。在公民充分接受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充分传播。这种理念认同直接影响着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公民心中的地位,也只有公民真正接受这个理念,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深化民族理念意识,就是深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与交流,就是深化民族之前的相互信任,就是深化基本国情、基本矛盾的具体内涵。

(三)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增进各民族间的情感认同

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重视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整合民心的必要途径。公平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发展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到、解决好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我们人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面的“共享”,这种“共享”切实体现着我党对于人民的关怀以及人民享受到平等待遇。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这种民生的“共享”。注重民生问题会最大限度的拢合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归属感。无论是社会保障、医疗管理、住房条件还是生活环境,这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都是最基本的需求,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就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只有做到真正地切实解决人民生活问题才能更加有效地发展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指导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南与方针,是我党关于民族工作的丰富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在进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和培育时一定要做到各民族公平对待,切莫忽视其他民族的感受。现今社会背景下,民族利益争夺、民族文化意识浅薄、政治观念理解偏差都是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发展的阻碍,我们应时刻关注各民族的变化和发展,积极解决民族发展出现的问题,携手共建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共同繁荣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加深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认同感共同体公民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爱的共同体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