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
——以青岛工学院为例
2018-01-24厉复超刘晓燕
厉复超 刘晓燕 徐 楠
(青岛工学院,山东 胶州 266300)
一、高校思政课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青年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青年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前途和希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重要角色,理想信念是青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精神引导,是青年对美好未来规划憧憬的一种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激励青年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高校思政课要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真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青年身心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调整,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也出现新的变化,一部分青年人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缺少方向,从根本上说是青年缺少远大的理想信念,这对青年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高校思政课需要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规划人生,自我管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从各高校思政课开设的状况来看,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课教师成为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影响角色,大多数青年表示自己对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的意义的理解来自于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学习之后,绝大多数青年表示思政课非常重要,对自己树立崇高理想和人生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青年受到了多元文化和综合复杂信息的冲击,青年人追求时髦,崇尚洋文化,热衷于过洋节,虚荣心强,奢侈消费,崇拜世界名牌,认为欧美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要优秀先进,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受到多元文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摒弃中国传统的孝道和礼仪,不重视革命传统的教育,缺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愿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信念迷茫。迫切需要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其次,信息化时代到来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青年的期待也在提高,而青年一代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少青年人沉迷于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和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中,对未来缺少规划,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依然保持了应付生活的心态,精神上也随之“缺钙”,这种现象更突出思政课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
再次是就业环境的严峻挑战使青年缺乏信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用人方面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强调技术能力比理想信念要多,使得青年认为专业课才是他们就业能力储备的课程,而思政课作为公共课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他们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接受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缺少主动积极性。
三、高校思政课培养青年理想信念的策略建议
(一)思政课教师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和责任心,了解青年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青年,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一代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思政课教师要关爱青年,全面了解青年的实际情况,激励青年发挥特长,赢得荣誉,超越自我,并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承认青年个体的差异,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只有这样,青年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自由地发挥,才能根据青年个体差异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最终自然地帮助青年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避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青年产生逆反心理。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思政课要坚持在不断改革中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并从教学模式、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将思政课讲“活”,提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首先教师积极尝试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比如“3-5分钟演讲”活动,让青年选择时代主题“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人才”等,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国家发展与青年的未来的联系,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将“思政课程”转变成“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比如思政课教师在给机电、食品、管理或者信息专业同学上课时,可以联合专业教师让理想信念融入专业教育,让专业课程融会贯通思政味道,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