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实践对五年一贯制学生人才培养之浅谈
2018-01-24毛英张君
毛 英 张 君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五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瞩目性的成绩不仅惊艳到国人也惊艳到各国人民。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强国!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人才培养基地毋庸置疑是各大院校。处在时代大变革“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各个院校在培养社会建设者集中力量,集思广益,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实施创新教学其目的是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知识输入进大脑经过体验、内化、转化成自己知识体系以备服务于社会。众所周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除去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是可以计算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具有的特点:绝大多数来源农村,家庭经济基础差,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态度和主动性相对差,规则意识淡薄,自控力差,追求个性,借助课堂教学实现“弯道超速”是举步维艰。假期实践是学生做好“弯道超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
一、假期实践的意义
假期实践帮助学生自我探索,理想信念的确立,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服务社会意识,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就业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采用有效形式将假期实践在人才培养中固定下来,冲破学生假期实践瓶颈发展,助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二、假期实践工作的制约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各高校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例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扶贫帮困,公益劳动,参与者往往是大学生志愿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是容易被忽视的。究其原因如下:
(一)决策层面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教育理念固化的影响,主动参于服务社会意识相对弱,即便是参与往往是遵循各级政府部门要求进行。
(二)资金问题。学校需要开支项目很多能够提供实践经费少之又少,是否有参与的必要性,必然限制参与人数和实践项目的规模。
(三)假期实践内容问题。学校很少考虑到五年一贯制学生假期实践,较多参与的是志愿者活动,内容很少考虑到参与者自身特点和专业,指导性欠缺。较多学生通过打工度过自己的假期。
(四)假期实践形式单一。人的本能像树一样不停的向上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五年一贯制学生有其自身优势:灵活性强,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强。五年一贯制学生假期实践涉及专业性和社会性,在追崇个人能力时,体现校外平台的价值和获得感。
三、建言假期实践长效机制
(一)增强领导层面重视程度。建议在院系两级中形成领导力,有关部门负责的领导格局。建立职能部门和二级部门假期实践领导小组。文件、政策的制定由学校负责,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予以制度化确立。通过搭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员管理机制,职能部门专人负责实践的立项、审批、联络、跟踪等一系列活动;院系成立由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学生会等组成假期实践指导小组。邀请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配合默契。[2]
学校建立假期实践指导专家库,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是对企业参与教育建设的体现,其目的是让活动开展的有意义、有领导、有规划、有保障。建立激励性的考评体系,对实践活动的成绩进行全面评定。增强实践指导老师价值感和获得感,为学生假期实践持续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管理和社会支持。
(二)建立对外宣传平台,强化实践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社会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其主题是绿色、共享、开放、包容和发展。搭建假期实践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扩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增进人员间的沟通和凝聚力,利于工作的管理。在对实践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融合当下热点、传统节日、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凝练主题促进实践项目的统筹规划。
学校采取措施发动学生造“餐”——假期实践项目,管理部门提供“餐谱”供学生点“餐”。通过统筹规划餐谱、配备指导教师和经费支持等形式,创新和深度挖掘项目内涵,避免低端实践项目。[2]
社会发展越来越开放,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关注教育,提倡校企合作。关注和合作是双向的。在强调校内向校外输送人才的同时让合作方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合作方自然而然发展成校方假期实践的合作伙伴,实现假期实践无缝对接,走产学研结合,成果产业转化,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实践基地之路。保证学生假期实践在时间、内容、人员的稳定性,利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利于社会人才的储备工作;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
(三)培育实践类社团建设,发挥学生能动性。学校凭借实践类较强的社团走进社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性志愿活动,助推学生学业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完成知识转化行动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假期实践机制是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加大对国家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让学校成为培养优质创新人才的摇篮。
[1]常海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李洁.高校如何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蔡景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60.
[4]王自然.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探析[J].文学教育: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