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探究
2018-01-24孙晓燕
孙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00)
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就对统战工作有所思考,经过了土地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内外交困的环境适时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逐步充实完善了统一战线的思想体系。统一战线为抗战找到了正确的途径,保证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也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矛盾尖锐以及国民党对战争的态度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亟需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把握,在实践中加快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探索。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看到了中国社会主次矛盾的变化,奠定了统一战线形成的哲学基础。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又将目光投向华北、内蒙等地,中日矛盾已明显代替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即将沦为殖民地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国民党依然采取妥协的态度,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例如《何梅条约》、《秦土协定》)也加快了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步伐,中华民族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日是获得国家独立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爱国人士的共同期盼。毛泽东认识到,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仅靠某个阶级或者阶层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国民党对日本侵略者的继续退让使得无产阶级革命者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是必然选择。
(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在抗日救亡过程中,国内各阶级对待抗日的态度和行为都有所变化,阶级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阶级关系的变化使毛泽东看到了联合的可能,加快了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发展。
中国共产党抗日态度不变的基础上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八一宣言”的发表充分显示出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态度和决心;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参与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知识分子走向街头,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奔走呼号;民族资产阶级明确提出抗日救国的口号,民主人士(如宋庆龄、何香凝)也都表明自己抗日的意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范围不断扩大;国民党内部对团结抗战的意见分歧也为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毛泽东以其独到的思维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日的可能,加快了毛泽东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策略问题的思考。
(三)受共产国际政策策略的影响
共产国际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政策策略的转变,客观的影响了统一战线的形成进程。共产国际在苏联和全世界人民面临法西斯力量严峻压迫下,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达到以集体的力量反压迫,这为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日提供了借鉴,同时共产国际也建议中国建立起统一的抗日联军,以抵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侵略。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及实施情况使毛泽东看到了中国实现团结抗日的可能,更加坚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
(四)毛泽东个人善于洞察历史、总结经验的结果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群众观以及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他能敏锐的察觉到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所在,能在革命的曲折发展中探究社会发展的方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洞察国内外社会状况,总结中国两次革命失败的教训,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条件下形成并实践的,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智慧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新探索,扎根于实践,提出符合战争实际的理论观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运用,是毛泽东智慧的凝聚、能力的体现。
二、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内容分析
(一)提出对三部分势力采取不同的策略方针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中国阶级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国内投降与抗战的倾向相互对立,对此,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扩大,政权也更加巩固。这一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更大范围中实现团结抗日,毛泽东也曾多次强调加强团结对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性。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胜利,而团结是有区分的,他清楚的明白应该团结哪部分、明白应与哪部分作斗争。
毛泽东对三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势力采取不同态度的思想将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明确的划分,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团结工农、知识分子以及小资产阶级等明确支持抗日主张的群众,这是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根基。由于党组织的相对弱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建立起来,但根基不稳,群众基础也比较薄弱,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吸收更多的抗日者进入统一战线,牢固根基。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争取开明绅士,争取地方实力派。”毛泽东认为,中等资产阶级,在一定阶段是可以团结在一起的,一部分人是赞成抗日的,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也有抗日思想的存在,中间势力是统一战线必须的重要同盟,因为他们决定了进步分子在与顽固派对立中所处的位置。做最大努力争取每一个可能的对象。
孤立顽固势力,就是与损害人民利益、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势力作斗争。毛泽东将顽固势力分为降日派和抗日派,认为所要孤立的是抗日派中摇晃不定的一部分。毛泽东坚持对待顽固势力采用“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斗争促团结,实现真正的大联合。同时,毛泽东还提到在与这部分势力作斗争时,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中下,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出现反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更多中间力量都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成为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改变了战争发展态势。
(二)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和政权性质问题作了阐述
关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在构想的过程中,多次进行论述。毛泽东认为,领导权问题是建立统一战线所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毛泽东从中国战争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属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终极领导者,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无条件的归于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只有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才能巩固和发展与其他一切同盟者的关系,取得领导权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保障。
毛泽东还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统一战线和革命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能受其他党派或者政治力量思想政治上的影响。毛泽东批评了王明关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思想,认为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团结与斗争的统一,联合是必要的,但不能出现无原则的投降主义,只有保持各党派在思想、政治等各方面的独立,才能保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
毛泽东除不仅对领导权问题做了阐释,还对抗战时期政权性质问题作了探讨。他提出抗日期间所有根据地的政权性质必须是符合统一战线性质的,这是实现大联合、实现全民族抗战的要求。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根据地的人员分配要实行“三三制”原则,期望用最民主的方式革命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巩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也巩固了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
(三)指明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始终强调,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人民群众高度联系起来,从不同层面论证了人民群众对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强调建立统一战线坚实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是实现人民解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调动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积极性,才能把统一战线的作用发挥出来。
毛泽东认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行为主体也是群众。在国家民族深处危难之际,最大限度的发动全国人民投身于战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础和关键。只有调动全国老百姓抗战的积极性,统一战线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民战争才有胜利的希望。人民群众是抗战的主体力量也是主要力量,这场人民的战争需要人民团结才能打赢。
三、不同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价值分析
(一)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建立后,共产党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抗争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来,通过对不同社会政治势力采取不同的政策,吸收了大量抗战积极分子加入统一战线,抗日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统一战线中关于发展各党派关系的主张,激发了各党派的抗战热情,一定程度上对抗战胜利后处理党派关系提供了借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构想,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就不会有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
(二)统一战线是新时期夺取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携手完成,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抗战时期能够依靠统一战线的力量夺取反侵略事业的伟大胜利,新时期依靠统一战线也必定能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也要在巩固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向前推进。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都注重各党派、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是连接各阶层、各党派的桥梁,是爱国主义的情感纽带,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把社会各界人士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以情感的归属激发全中国人民的统一愿望,带动两岸人民共同奋斗,为实现祖国统一奉献力量。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路言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