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船精神”,搭建高师院校研究生支教团实践育人平台*
——以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支团为例
2018-01-24蒋好著
蒋好著 刘 莹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光明日报等重新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习总书记提出的“红船精神”在新时代下有着更深远的现实意义。新时代青年应该以“红船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奋力拼搏,做时代的弄潮儿,开启中国伟大复兴“新征程”。弘扬“红船精神”,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将“红船精神”落实到实处,这将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发展要求。
二、“红船精神”与研支团精神的内在联系
云南师范大学研支团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深入鲁甸地震灾区支教,将“红船精神”与学校“刚毅坚卓”的校训紧密结合,在支教实践中,践行和弘扬“红船精神”,进一步丰富“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当代云师青年精神风貌。
三、弘扬“红船精神”,结合支教实践推进研支团精神文化建设
一场募捐,一次家访,一节校园公开课……传递关爱、护送温暖,青春在路上却从未停歇,研支团始终在用一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心去践行“红船精神”,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一)支教实践中践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研支团成员来到服务地之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余热,开展了系列温暖活动,包括“爱在龙泉,情溢中秋”为三千名学子过中秋送月饼活动、“爱心接力,情暖龙泉”物资募集活动、“情系龙泉,爱在暖冬”为学生送过冬物资活动、“助力中考、激扬青春”励志讲座活动、我为共青团唱首歌等弘扬五四精神主题活动、走村串户送温暖家访迎端午活动、“大山晓爱”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活动等。众多首创活动在支教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地震灾区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开辟了鲁甸教育的新道路,在龙泉河畔建造了一艘又一艘的“红船”。
(二)研支团继承和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成就美好未来。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是应该积极宣扬的、具有凝聚力的、吃苦耐劳的文化风气。将“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发扬光大,为人民谋福祉。
在一二九运动周年之际,研支团发起“纪念一二九,让生命充满爱”主题活动,让学生铭记中国那段不屈的历史,并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励志感恩教育演讲《让生命充满爱》,旨在教导学生如何怀一颗感恩的心,让爱充满我们的生命。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研支团组织了学生集体观看纪录片《南京:被遗忘的1937》。目的是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要学会“立足当下,自我反思”,懂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道理。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用历史来唤醒沉睡的心灵,坚定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将那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呈献给广大青年,让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无限放大,造就一批又一批肯吃苦、实干苦干的新一代奋斗青年。
(三)研支团成员青春献祖国,研支团“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红船精神”铸就了研支团的思想意识,并驱使其不断前行。
在支教期间,研支团发起“微爱聚大山,圆梦暖龙泉”为主题的助困助学活动,对部分家庭贫困同学进行了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困难学生带去了慰问品及慰问金,为下一步如何整合资源帮助孩子们解决部分问题奠定了基础。正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党员。
四、小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研支团作为新一代青年人,脚踏实地,用青春献祖国,用行动诠释“红船精神”,为基层教育开辟新道路,敢当重任,乐于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时代需要这样的青年,在实践中用“红船精神”指引前行的方向,并且不断丰富“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