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探索
——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
2018-01-24董良超
董良超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一、坚持党建带动团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就指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共青团组织建设过程中,也一直坚持“推优入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在发展新党员的比例中逐渐增高。另外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在城市创文创卫、大型论坛活动、省运会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服务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与团组织积极参与,创建服务站。通过学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共青团的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思想状况一直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
一方面通过党建带动团建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也对党组织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提高,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地坚定了,其政治素养进一步提高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在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不再是以原来简单对立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因此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要加强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带动团建的工作。首先党组织要建立长效的机制,建立学校内部各组织以及各学院组织中的参与、领导协调机制,有秩序地开展党建带动团建的活动。并且要建立好考核机制,采取优秀的大学生共青团员“推优入党”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团员的良好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知识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坚持培养“工作学习化,学习常规化”的学习理念。在各二级学院的班级团建中,坚持发展先进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理念,为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学校在各二级学院组织团建活动中,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力的锻炼,另外也对高校共青团员加强了综合素质的锻炼。在学校还开展学习政治理论热点内容,重点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法律法规等内容举行了一系列的讲座、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
高校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搭建促进其学习的平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型,积极建立探究性、开放性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善于利用当今国内先进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并且在当前高校团建工作中要促进大学生信息共享、取长补短,实现全员的共同提高,有效促进工作和学习相互联系与转化,如引导帮助建立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集体成长为“学习型团支部”、“学习型班集体”。团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团员的积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团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发挥。因此要发挥团干部在集体中的领导与组织协调能力,促进集体学习。
三、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在新时期的高等学校学生团体中,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不仅仅受到多样化思潮的影响,其思想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特别是随着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日常交流方式与网络之间联系越来紧密,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在各二级学院的宣传、通知活动中,微信、QQ、抖音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时代下的新型传播方式在当代大学生群日常中的应用程度正在不断地加深,面对此种情况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保证日常工作的时效性。另外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在学校各级日常的团组织生活中要鼓励创新学习方法,如开展网络课堂、视频拍摄、动画设计等形式。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关于制作各学院的H5微场景页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学生中收获了一片好评。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引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能够让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新的活力。
四、结语
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更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鼓励团干部和学生自我超越,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新时期提高学校团组织生活质量,将新时期的先进思想根植到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头脑中是高校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校园中,坚持党建带动团建,让大学生团员感受先进文化思想的魅力,在公益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加强高校学习型共青团组织建设,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高校共青团工作还需要跟随时代潮流,呈现出新的特征,利用新媒体等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