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太阴阳明思维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的运用*

2018-01-24王晓群赵林林李小江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太阴英杰阳明

王晓群 ,王 潇 ,赵林林 ,易 丹 ,李小江,张 莹 ,贾英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贾英杰教授擅长运用伤寒论思维,从太阴阳明立论辨治化疗后患者。贾英杰教授认为化疗“药毒”、“直中脾胃”,中焦受邪与太阴阳明最为有关。于阳明经主要是热证、实证的表现,于太阴经主要是寒证、虚证的表现,即“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也是对太阴阳明理论的高度概括。化疗后发热,大便干结或不解,邪走阳明,有热证、实证、寒凝阳明的不同;大便稀溏则邪入太阴。贾英杰教授擅用太阴阳明思维辨治化疗后的肿瘤患者,临证机圆法活,疗效显著。

1 邪走阳明

1.1 阳明热证(无形邪热亢盛,大肠无燥屎) 化疗邪毒,直中脾胃,入里化热,与癌热、大肠的燥热相合,若热(指癌热与燥热)表现为“充斥”状态,并无燥屎,则发为阳明热证(即阳明经证)。临床表现为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

阳明经证是许多肺癌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特别是肺癌化疗后的患者。手阳明之脉属大肠,络于肺。肺为清金,大肠属燥金,有清燥燮和之美,反此则病[1]。治疗时贾英杰教授独辟蹊径,不泥古方。无论经证、腑证均用承气类方,认为承气类方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经证时常大黄10 g,厚朴10 g,枳壳15 g,并酌加清热解毒消肿瘤之品,如金银花30 g与连翘15 g,蛇六谷15 g与铁包金15 g,半边莲15 g与半枝莲15 g,清下兼用,意在及早清扫热邪。

1.2 阳明实证(邪热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 若化疗邪热、癌热、大肠燥热与肠中糟粕互结而表现为“结聚”状态,则发为阳明实证(即阳明腑证),以“痞、满、燥、实”为其特点。临床表现为日哺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腹中转矢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腑证时多运用重剂大黄,常30 g起,甚时大黄可用至90 g,以急攻下为要。

1.3 寒凝阳明证(胃阳虚弱) 阳明有热亦有寒,临床约有75%的化疗患者可出现寒凝阳明的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不解、小腹胀满、烦躁不安、舌淡黯、苔糙、脉滑。若矢气便下,则感舒安[2]。《伤寒论》原文中阳明中寒,胃中虚冷的条文亦不少,如195条“阳明病,不能食,名中寒”;196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此欲作固痕,必大便初鞭后塘。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199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245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等。此寒凝阳明,大肠不温,阳气失于推动之故也。法应祛寒通下,药用大黄、当归、附子、干姜、吴茱萸、小茴香、厚朴、枳壳、补骨脂等。临证当分辨寒热,确忌苦寒之法,使之寒甚也。

2 邪入太阴

太阴以脾家里虚寒为主,亦常伴有胃寒的表现。正如陆渊雷所说:“太阴阳明,部位本同,所异惟在寒热。”化疗之邪直中脾胃,寒者多,热者少[3]。寒化伤脾胃之阳气,中焦阳气虚弱,水湿不得运化则大便稀溏,出现太阴虚寒证,甚者可邪入少阴。太阴以湿为本,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若阳虚不甚,贾教授喜用胃苓汤以渗湿、燥湿并举,湿邪去则中土阳气可复;若阳气虚羸,则非四逆辈不足以复中阳。

化疗药物引起腹泻,临床症见日下十行,腹痛,便如稀水,小便短少,腹胀,肠鸣,纳差,恶心欲吐,疲乏无力等,病机为太阴夹湿,日久伤及少阴。《伤寒论》第159条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阳气尚不衰者,利小便以祛湿,贾教授喜用胃苓汤加减化裁。阳气衰弱者则非姜附不能奏效。

3 相关性

3.1 太阴阳明的转化(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说:“胃实则太阴转属于阳明,胃虚则阳明转属于太阴。”阳明病过用清下法,损伤中阳,由实转虚,可变为太阴病;太阴病过用温燥,或寒湿久郁化热,阳复太过,由虚转实,可转出阳明为病。故阳明病主要治法是清下热实,中病即止,“保胃气,存津液”,不可妄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太阴为病当以温药为主,亦不可过用辛燥之品。两者亦常兼夹出现,既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常,也要善达阳明亦虚、太阴亦实或阳明实中兼虚、太阴虚中夹实之变。比如《伤寒论》第243条就指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3.2 化疗后虚弱 “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虚寒乏气,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主之。”孙思邈云此段所描述的症状与肺癌化疗后虚弱表现极为相似[4]。患者化疗中常因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药毒,而中断治疗。急当固护正气为先,以黄芪建中汤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治之。药用生黄芪、太子参、麦门冬、桂枝、白芍等院内扶正合剂补正气。方中生黄芪用量宜大,体现急补为先,麦门冬不可或缺,可防甘温太过,虚不受补。

3.3 伤寒存津液思维 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还要不忘时时顾护津液[5]。一方面,消化道反应引起的剧烈呕吐和腹泻导致津液亏耗。另一方面,化疗药毒伤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不受纳,脾不健运,导致津液无法上承,行津液功能受损,加重津液亏损状态。贾教授处方亦常用甘寒滋润,益气养阴之品,尤其对于放化疗兼行的患者,常用黄芪生脉饮,气津双补,还可有助通便,取效两捷。“水化于气,气生于水”,或“气可化水,水可化气”,刘渡舟教授津液链的补充理论[6]亦认为气与津是一对互为化生的统一整体,之间存在满则俱盈,亏则俱虚的关系。气虚者,津液补充之;津液虚者,气补充之。

“盖阳明太阴,同为仓凛之官,而所司各别,胃司纳,故以阳明主实,脾司输,故以太阴主利,同一胃病,而分治如此,是二经所由分也。”无论阳明太阴其实都是在讨论脾胃,临床不可完全分割,贾教授认为“结聚”还是“充斥”与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且不要忽视虚实夹杂的情况。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存津液思想,或顾护津液或运化津液,治虽不同但理同。

猜你喜欢

太阴英杰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燕赵英杰
除夕之夜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