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猪蹄子与娘炮

2018-01-24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娘炮蹄子娱乐

近期有关于男性的两个代号火了:大猪蹄子、娘炮。

只要看过《延禧攻略》,一定会对满屏弹幕的“大猪蹄子”茫然不解。人家聂远演的乾隆虽说不上貌美如花,但是和猪蹄子还是有肉眼可见的巨大差别。为此我虚心向百度求教。据说网上曾经流行过“男人就是大猪蹄子”的表情包,因此年轻人对不符合自身爱情价值观的男主,一律赋以“大猪蹄子”的美称。估摸着,意思就和“生个儿子不如生块叉烧”,异曲同工。令聂远略有些安慰的是,目前头顶大猪蹄子美称的,是霍建华。说实话,最值得同情的是乾隆,不过在当代女性眼里,他真是抽风的大猪蹄子……

以鄙人之见,“娘炮”火得有些冤枉。因为一档目标受众为中小学生的电视节目,家长们的诸多不满,最后集中到对流量明星长得太漂亮的抨击。一时间“娘炮”二字不仅被中央级媒体援引,还在各路公众号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总体而言,论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阶段,家长评论和主流媒体对流行文化中的性别展现模式口诛笔伐,用“少年娘则国娘”定位了流量男明星一水儿眼线、唇彩加上挥舞小拳拳的潜在危害。一时间,感觉受够了选秀明星和流量明星性别不明的网民,纷纷冒头支持。第二阶段,则是在社交媒体包括青年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性别认同的反驳,台湾初中生叶永志被同学霸凌而自杀的案例令人动容。年轻人反问愤愤不平的家长们:一个“娘”字将杀死多少温柔的男生?好吧,至此话语有了胶着,但是一旦扯上性别认同,“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更加容易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

我个人的恶趣味,不仅仅在探析词源、深究八卦,更在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像“娘炮”这样带有性别刻板成见和人身攻击的词汇能够成为主流话语,侧面反映出普罗大众对于明星性别展现模式及其产品化、工业化和流行化的担忧。实话说,屏幕中出现几个太漂亮的男明星和不漂亮的女明星,本不是大事,但某些娱乐细分领域,普通受众可能觉得类似的特例太多了,以至于会对青少年的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是,把眼光放诸到整个娱乐工业,情况果真如此吗?

如果我们看到满屏的“大猪蹄子”,就应该认识到,至少在影视领域,情况未必如此。无论是宫斗剧、刑侦剧还是家庭伦理剧,都相对真实地还原出社会上真实的性别权力地位和差异。这才让女性观众发出“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喟叹。

根据我个人不太完全的观察,似乎在综艺选秀节目中,容易产生性别审美与社会公众略有差异的个体。无论是画着眼线的新晋小生,还是身材和脸蛋都不算热辣的菊姐,近期往往火自网络综艺。而受众更加广谱的影视剧,男女主的设置往往比较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诉求。

如果我的观察属实,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私以为,综艺选秀类栏目的宣发往往较为依赖即时性、话题性的社交媒体传播,一档节目如果要从饭圈“破圈”至公众,往往需要社会性议题的引导,而带有性别认同差异的选手,破圈效果十分显著。至少我身边很多人是从赞扬菊姐威武开始关注《创造101》。而本身受众黏度较强,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强调内容为王的影视剧,则更大程度上会贴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主流审美趋向。倒不是说影视剧中从来没有反常化和陌生化处理的角色,而是从目前的流行剧种观察,特别是对男主的设定,相对传统而符合大众审美。简言之,高富帅,总得占个一样吧。

如果这么一想,真出几个带有女性化色彩的男星,不足惊异,也无需担忧,因为从娱乐工业内部,其实并非没有制衡的力量和元素。就如当时大家在评论《小时代》系列电影时所认同的,只要这个时代还有描绘“大时代”的电影,就别一惊一乍。

说句与娱乐工业没有关系的题外话。当下中国男孩气质恐偏于阴柔,这锅未必全得娱乐工业背负。目前的家庭育儿结构、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对男生真的不算友好。反正我家娃读小学,所有任课老师皆为女性,包括体育老师……长于妇人之手,在中国古代是男性没出息的前兆。虽然此话有歧视女性之嫌,但是中国当下教育性别结构的失衡客观存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都告诫我们男性榜样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直视这一问题,可比骂几个小明星,有价值得多。

二次元电视报告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构建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我们即将面对的媒体环境是一个消灭了二次元和三次元差异的世界,是一个几乎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的场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不再看电视的今天,我们对“电视是什么”产生了诸多新的困惑。那就让我们尝试用更多元的眼光看电视,来一次多次元头脑风暴。来,年轻人,让我们一起!聊聊电视。

猜你喜欢

娘炮蹄子娱乐
狗蹄子花
“娘炮”与硬汉,一定是非黑即白吗?
叫男人大猪蹄子,到底冤不冤
娘炮
《红楼梦》“蹄子”意象创意及译者的策略适应
娱乐眼
这个男人有点man
娘炮先生的爱情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