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研究

2018-01-24刘俊霞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矛盾论特殊性矛盾

刘俊霞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矛盾论》是毛泽东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蕴含了恒久的的科学价值,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依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矛盾论》是毛泽东为批评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写的哲学著作,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概括。《矛盾论》在批判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的同时,也是在告诫全党:理论要与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与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相结合,要去总结自己的经验并提升为理论。简而言之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矛盾论》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首先,《矛盾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要想在中国发挥实际作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还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一开始经历十几年的发展,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这一段曲折的道路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实际经验的总结。毛泽东认为,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在我党的历史上,陈独秀犯过右倾错误,后来又犯了三次“左”倾错误,其中,王明所犯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创。深刻反思,最根本的原因乃是思想路线上的错误始终没有真正解决,一直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矛盾论》则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清算,《矛盾论》正是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实际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指导中国革命的典范。《矛盾论》突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主线,根据中国国情,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其次,《矛盾论》将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十分了解,并且十分重视传统哲学的运用,他的很多哲学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传统哲学的影子,《矛盾论》更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在谈到辩证法时,毛泽东运用了《易传》、《老子》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其中的阴阳之道、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等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在谈到矛盾统一性问题时,毛泽东运用了中国古代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等神话故事来说明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同时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和具体的。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矛盾论》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再次,《矛盾论》将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与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其内容本身是十分科学的;就其创作目的而言,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由此具备了被大众接受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具有的高度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理解、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重要思想武器的作用,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矛盾论》正是这方面的典范。比如在论述内外因的关系时,毛泽东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并举例“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1]当然还有很多例子,此处就不再多举。毛泽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相关哲学原理,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浓厚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矛盾论的基本原理被人民群众所掌握,这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二、《矛盾论》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在创作《矛盾论》时,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发挥和创新,《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首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观”。毛泽东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认为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全过程,因而矛盾是共性的,是绝对的。同时,矛盾又是包含于一切个性中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矛盾的各各特殊造成了个性,个性是有条件地暂时存在的,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一个全新的论断,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矛盾各方面及各个矛盾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从矛盾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去把握矛盾,进一步发展了列宁关于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观点。同时,这也从侧面论证了为何马克思基本原理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重要问题,为我国革命过程中解决复杂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因此,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贡献。

其次,深化了关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形成了立体的矛盾逻辑体系。毛泽东简明扼要地抓住了矛盾特殊性的五个环节,指出要注意分析每种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每一事物在其发展历史中不同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各个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事物在同一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矛盾特殊性、事物在发展阶段中矛盾各个方面的特殊性。同时,解决矛盾有对抗和非对抗的形式,也是矛盾的特殊性。这就全面分析和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形成了一个可以全面分析现实生活中复杂矛盾的立体逻辑体系,为我们解决具体矛盾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再次,更加系统地阐明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理论。这亦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但是由于其地位具有特殊重要性,毛泽东将其单独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分析问题时,比较注重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东西、主导性和从属性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未明确提出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等概念。列宁对这一问题,曾经使用过“链”和“环”的概念,认为历史进程和政治事件就像一条链子,要想处理好事情想抓住链子,就必须先抓住主要环节。苏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教科书中虽然出现过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提法,但是散落在教科书中,并未专门将其作为哲学概念。毛泽东则明确地提出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概念,将其作为哲学概念使用,对这些概念做了科学界定,并深刻地阐明了上述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这些对于矛盾不平衡状况的研究,都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三、《矛盾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首先,善于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矛盾也会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基本理论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处理好次要矛盾,这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党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务必要抓住主要矛盾。一方面要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及其新要求。人民在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又有了高品质的要求,而且在环境、公平、法治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于新时代的党和国家都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追求,把满足人民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作为最高目标。把人民的新需求融入到党和国家工作与任务当中去,努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使得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及其新要求。对于主要矛盾来说,供给侧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把握好这一方面对我们解决矛盾更具有帮助意义。面对当前“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一是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三是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四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五是要注重经济领域内部及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平衡发展。

其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针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迫切需要坚持这一方法论。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时间紧任务重,针对贫困这一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提出了要坚持精准扶贫。但目前精准扶贫中依然存在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有时甚至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不同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切实帮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再比如,针对不同领域的矛盾,要坚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的矛盾是不同的,要采取各自对应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政治的方法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以免激化矛盾。

猜你喜欢

矛盾论特殊性矛盾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