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及其途径
——基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重要论述研究

2018-01-24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朱 冰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多次公开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既继承了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带领全国人民反对侵略压迫、谋求独立解放的优良传统,又结合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着持续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探索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新时代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

习近平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性地位,要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之后,习近平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提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始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政治方向必须正确;我们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高校,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要想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贯彻落实党的系列方针。要坚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作和教育工作,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科学的思想根基。”[2]

马克思说过,在观念上某一意识形态的解体可能会引起整个时代的消亡。意识形态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一个政党的统治、一个民族的团结来说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党坚守历史使命、加强全面领导、凝聚民族共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制度的战略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味着对共产党人政治理念、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蓝图的教育,是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明确人民政治方向、加强人民政治意识、深化人民政治概念、提高人民政治觉悟的必要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

201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习近平在其纪念座谈会上指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陈云同志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就给予极大的关注。他认为共产主义并非遥遥无期,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应是遥遥有期的,社会主义就是其开端。他强调,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经济建设和改革,要怀着献身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经得起考验的真理,必将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3]

自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刻起,共产党人就前仆后继地投入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探索中去。在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璀璨的思想光芒后,共产党人就将其奉为至高的引路明灯,在其指导下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须,不仅是因为除了革命再无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发起革命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的进程中才能排除掉自身具有的落后的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4]国家会在这种流血的革命中得到成长,也会在改革的阵痛中不断完善。熟知、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全国人民坚持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不断赢取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理论保证。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

2013年4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教育党员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上起模范带头作用,由坚定的理论来带动坚定的实践。[5]2016年,习近平在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想把我们的高校真正办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引导广大的教师与学生坚定地信仰、主动地传播、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正如马克思所言,相比与解释世界,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以实践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人与客观环境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也使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与理论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塑造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由具体社会行为表现出来,赠予人以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工具从而更好地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为广大人民有意义的、全面地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长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是对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的坚持。党和人民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深入人心,使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创造美好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新时代发展

(一)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

习近平在2016年7月的庆祝建党95周年会议上表示:要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对社会规律的准确掌握。全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成果,不断提高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认识,清楚认识和坚定追求正确的理想信念。[6]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人从而掌握群众的过程。自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一直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一直是党和国家政治建设、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毕生研究的心血成果,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抽象性,人民大众难以自发形成这种理论意识,只能依靠外界灌输进去,集体开展的理论学习教育正是理论灌输的过程。想要使人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近期理想以及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远大理想,必须令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深入的理解,对于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规律和构想的发展蓝图有着真挚的认同,对于马克思所构建的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有着热切的期盼。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将使人民大众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觉悟不断精粹、精神追求不断升华。

(二)密切号召民众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2012年,习近平在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表示: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于精神追求的坚守,一直都是共产党人的根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是精神上的“钙”,如果理想信念缺失或者不够坚定,共产党人乃至全体人民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8]

将理想信念比喻成“钙”,是为了强调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的重要意义。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不鼓励对某一宗教的信仰,而是推崇对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份虔诚的信仰就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的精神支撑与灵魂家园。失去了这份精神支撑,人就会像得“软骨病”一样难以立身、难以立命、难以存在。纵观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足以见得信仰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巨大力量。在对信仰作用的讨论中,习近平非常重视信仰在提升人精神境界上的影响力量。他曾经明确地说过:最根本的纯洁应当是信仰上的纯洁。这个论述就是为了警示共产党员要保持好信仰的纯洁性。正是由于一部分党员和民众缺失信仰,在精神世界中迷茫和困惑,信念淡薄、空虚贫乏,才容易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违背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放弃了高级追求与社会责任。要解决表面上的社会问题,离不开解决更深层次的人民的信仰问题。

(三)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由党来管媒体是不能动摇的原则,坚持政治主体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的网站,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念教育。思想宣传的广大工作者要自觉加强执政党的意识,恪守职责奉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9]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上表示: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教育工作,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媒体从业者做好传播政策文件、记录时代变迁、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职工作。[10]

当下的中国进入到网络时代,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发出声音、引起热潮逐渐成为常态。网络媒体对社会民众的巨大影响力,使其成为主流思想与消极思想、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党政组织与敌对势力的无声战场。新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新的社会思潮,党和政府自然要推出新的思想宣传战略。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冲击,网络媒体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成为国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至高地位,党要高度重视对于社会舆论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把握,借助主流媒体的“大喇叭”传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挥媒体“为党发声”的传播职能,通过数量庞大的新闻媒体单位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令马克思主义如春风般吹进千家万户,在人民大众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