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定其职 综合防治*
——浅谈应对学生欺凌的干预对策
2018-01-24李娜萍
李娜萍
(甘肃省靖远县大芦镇庄口初级中学,甘肃 靖远 730618)
有关校园欺凌的问题层出不穷,个别欺凌者还自己制作视频发布和扩散,极大地挑战着公共道德和司法制度。尽管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牵涉其中的学生、家庭以及所在学校带来深远影响,但我们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和预防,更多停留在口号式呼吁、运动式宣传上,不少中小学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缺乏统一的应对预案。
一、校园欺凌的应对和预防设立标准的处理流程
校园欺凌大多发生在学校的偏僻地,如厕所,其次是校外远离人群的地方;发生时间多为课间或放学后。遭遇校园欺凌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将事情告诉老师,其次是父母和同学,较少的同学会选择告诉他人,如亲属等。应对和预防校园欺凌,学校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和老师加强关注是最佳的处理途径,老师第一时间得知校园欺凌信息时采取措施,避免行为的进一步发酵至关重要。现实中学校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缺乏统一的应对预案,没有标准的处理流程,很多教师也缺乏处理经验,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对于校园欺凌行为,事前应该如何预防,事中应该如何处理,事后应该如何干预,包括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司法机关都缺乏完善的体系和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二、司法部门介入有助于提高对校园欺凌的抑制
校园欺凌现象是司法机关极为关注的问题,虽然进行了积极预防和打击,但如何从源头预防,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仍在探索中。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并具有自身优势,司法部门的介入有助于提高对校园欺凌的抑制效果。
校园欺凌有效干预的三个关键点:及时发现和干预,严厉的处罚措施,预防欺凌指导手册和预防课程。及时发现和干预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在现有家校即时通讯的手机应用中,增加微信报警的功能模块,后台由检察机关管理,委托相关司法单位或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维护。当校园欺凌发生后,被欺凌学生或发现欺凌行为的学生,可及时通过即时通讯应用一键报警。检察机关通过后台系统根据事件的危急程度作出相关处置。
校园欺凌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当时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更可能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特质和幸福感的获得。我们要向校园欺凌行为宣战,让每一个校园生活的相关者都知道,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共同行动起来。
三、借鉴国外经验强化校园欺凌干预对策建设
挪威:校园欺凌实拍。鼓励学校实施全校范围干预,针对校园欺凌通过制定课堂规则,限制学生某些行为,组建教师专业职业发展团队,开展学生关系与行为主题班会活动,为校园欺凌者实施者和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尝试国家层面统筹与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家长和教师团体主体行动,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
澳大利亚:建立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帮助更多人了解欺凌现象,多角度为学校制定政策,全方位提供帮助,积极实施教师培训。实施中强化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通过正能量解决校园欺凌。
美国: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以色列还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寻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增加警力,保证安全,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日本:每年开学,组织教师进行专门如何处理欺凌培训,印发指导手册。实施学生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校园规章制度学习和遵守。重视教师有关校园欺凌专题培训,实施合格辅导员和护理员进校园,并逐步增加人员数量,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学校允许因校园欺凌而身心遭受伤害的学生停课或休学,并且制定有明晰而完善的指导原则与程序。
四、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理性措施
国家层面:加快政策法规制度建设步伐,强化政府干预。我国针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相关立法和政策法规,使得校园欺凌的处理和治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应结合校园欺凌现实,借鉴国外对校园欺凌干预和治理的立法,建立专门的校园欺凌治理法规和政策。加强政府参与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是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重中之重。
学校层面:强化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学校管理,减少死角监控,强化教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提高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性和教师处理校园欺凌技巧性,充分认识其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危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建立符合学校文化的校园欺凌行为管理制度。
学生层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加强校园欺凌外部干预的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一种可取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