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创新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8-01-24王联翔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君子孔子传统

郭 婧 王联翔

(1.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299; 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带动的新常态,创新创业教育被摆到了重要位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始终作为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理念,在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既有与创新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传统文化对于职教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使传统文化在创新创业学习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本文面对的课题。

一、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

(一)搞好素质教育,挖掘创新动力

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是创新欲望和素质形成的根本动力。儒家重视“仁”的思想,认为君子的人生价值即为道义而活。孔子讲“修己以敬”,孟子讲养浩然之气,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他们都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五千年。《诗》言志、《书》论事,《礼》谈行、《乐》说和、《易》讲阴阳、《春秋》道名分。均是培养学生胸怀国家民族大义,在创新路上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基础性教育内容。

(二)培育认知能力,鼓励自信开拓

知人者明,自知者智。创新必须具备通晓自身状况,能看清奋斗方向及方法步骤的基本素质。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他认为人人可以成为君子,乃至贤者、圣人。这一理想主义的情怀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树立自信心,勇于创新。这是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

(三)导引通晓路径,掌握创新方法

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做事方法。《庄子·天道》曾有得心应手一说,通常说“以艺求道”。就是说,要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达到“得道”的境界。技巧的掌握要建立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很多创新的方法与途径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样板。传统文化中的“取象类比”、“格物致知”等等观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形成关联思维和探求事物本源及发展方向的创新方法。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得益于古人观察、分类方法。这些都对现代创新有重要的启示。

(四)促使认识规律,学会顺势创新

创新必须顺时顺势。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一旦悟道,即如鱼得水,生命可达随心所欲状态。看清事物的本质,创新及发现创新途径也就成为自然。《周易》其《易》字突出了变化进取。穷思变,变求新、新求进、进求果。体现了创新思维。《易经》的预测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提出事物发展趋势,创新是走进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预测对思考、决策有重要作用。

(五)认清糟粕所在,规避负面影响

对于传统文化中功利思想、中庸之道、上下尊卑、不尊重自我感受等等糟粕的客观存在,在教学中不需回避,要认真分析,分清是非,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都得到启发。

二、搞好教学创新,重视体验教学

传统文化相对创新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具备针对性强,内容贴切,事例鲜活,易于接受等等很多优势。传统文化和创新教育的融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逐步形成教学规范。目前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以熟读经典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孔子强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易经》提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论衡》称“博览古今为通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立体性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遥想孔子当年,“游乎缁帷之林,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是何等诗情画意场景。要把学习活动营造成生活的一部分。

(三)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代表中国文化体系的国家学术,关乎知识结构、信仰、道德、素质、处事姿态、举止言行、创新技能等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在创新型职教生培养上具备综合效能。因此把传统文化纳入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行之路。

猜你喜欢

君子孔子传统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孔子的一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孔子的一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君子无所争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