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刍议*

2018-01-24姜中杰姜昌雷肖天林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认同感民办高校人文

姜中杰 姜昌雷 肖天林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背景: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当前民办高校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上还是有着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各方面加强改革和强化。

一、民办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状

(一)文化基础:科学精神薄弱,人文精神欠缺

当下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大多数学生更加推崇实用性和实践能力,而缺乏批判精神和深入的思考,只有小部分学生醉心学术、勇于探究,参与到科研大赛中来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诸多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教研经费的分配上都出现了重视专业轻视人文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素质以及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着能力不对称的现象[3]。人文精神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以及审美等深层次的素养内容得不到提升,缺乏文化自信,相关核心素养也是未能达到有效强化。

(二)自主发展:学习主动性不足,人生规划缺乏

民办高校学生相比公办高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需要更多的外力督促,缺乏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学习方法有待提升,学习压力较小,学习氛围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其对于人生缺乏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思维模糊,性格懒散、得过且过,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对自身的有效约束。

(三)社会参与:国家认同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属于98后,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年代,国内政治、经济、军事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同时,有些矛盾也在凸显,大学生们思想也在遭受西方思想的不断冲击,当下大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国家认同感较强,对国家大事以及社会热点非常好奇,在课堂上若是教师提出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认同感,对时代发展也是非常关切的,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个性更强,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发展以及个人诉求的满足,不可避免的暴露诸多问题,如团队意识比较缺乏,集体荣誉感减弱,抗打击能力差,大学生对某些道德认知出现了偏差。民办高校学生由于其在初、高中阶段的求学经历,很多学生在初、高中时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其对自己的认同感、对集体和学校的认同感不高,有些敏感,更有甚者受挫后自我放弃;部分同学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是遇到困难,第一个念头是放弃、退缩,实在没有办法放弃才去考虑下一步怎么做,是否可以借助外力,劳动意识和对于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比80后有很大降低,总体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行为表现有待提升。

二、民办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为了在核心素养的层面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民办高校要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开发,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对学生的素养内涵以及素养意识进行强化。核心素养在国内高校中并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更应对此加强重视,在完成教育部门有关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借助网络资源如智慧树等,开设名师风范、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公关礼仪等诸多的线上、线下课程,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健康生活以及学会学习等方面都能得到促进以及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以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群,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提升。

(二)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是为了顺应核心素养的诸多要求,民办高校以及教师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以及新理念,对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被动灌输的现状。其次是民办高校以及教师要思考以往教育中的诸多不足,并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环境,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国内由于在核心素养这方面起步还是比较晚,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传统模式进行反思。

(三)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意识

民办高校教师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规划,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引进、培养相关老师,要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人生发展、就业等的重要性;加大对老师们的培训力度,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举办讲座,让教师在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社会知识方面得到提升,然后才能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传递给学生。民办高校教师、辅导员要充分承担起自身的任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到引导以及转化的作用,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精神的渗透,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两提升。

(四)优化育人环境,搭建有效载体

优化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环境,要在校园文化上进行改进。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等原因,在校园文化的凝练和沉淀上有些缺乏,所以更应下大力气提升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搭建好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可以在核心素养上顺利养成。民办高校可以将现有的活动进行重新梳理,集中建设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专业精神的活动载体。其次是推进智慧校园、安全校园、书香校园的建设,利用各种新媒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在审美、人文以及生态素养上可以稳定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陶冶情操、强化能力以及提升品味方面得到支持。

三、结论

总之,民办高校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高校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层面上的有效培养对民办高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猜你喜欢

认同感民办高校人文
人文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人文绍兴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人文社科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