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培养模式分析*

2018-01-24刘发生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培育意识

杨 燕 刘发生

(1.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2.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具体状况的基础上,对拥有创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加以引导与培育,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国内各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学生纷纷自主创业。所以,为了保障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进行培育能够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发展时期,大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其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不少学生开始追求创新创业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进行培育,可以使他们学习到更多创新创业办法,有助于培育其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养,对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创新是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提升国家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主要人才储备,其能力及素养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中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因素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创新创业竞赛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组织了大量创新创业大赛,也开发了诸多较为理想且可行的创业项目,然而,那些项目的转化率却普遍不高,虽然有些项目已开始实施,但其仅针对校园而开展,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而大部分项目均流于形式,根本未真正落到实处。另外,高等院校尚未制定出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较为重视,先后开设了双创学院及创业学院等,然而,他们依然采用的是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及所配置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的需求,例如,所挑选的创新创业项目及所配置的师资团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再加上高等院校资金有限,创业孵化园内店铺均以零售为主,根本无法达到教育效果[1]。

(二)社会组织及企业因素

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创业团队及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虽然大部分企业均拥有丰富的市场运行经验及经营管理经验,且均挑选好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然而,由于创业团队及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而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并未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要求,导致所培育的学生根本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严重影响着企业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另外,社会组织所能投资的创新创业项目均不是很理想,虽然某些社会组织在资源方面占据着优势,如投融资机构及基金会等,然而,其可投资的创新创业项目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创新创业型团队及人才严重欠缺,故其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也受到严重阻碍[2]。而那些学生创业团队,由于其尚处在发展初期,考虑到风险,大部分投资机构均会拒绝给予其资金资助。

(三)政府因素

政府服务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能够为大学生顺利实施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支撑;其次,政府也可颁布有关政策来引导高等院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是,事实上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并未真正达到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目的,不少大学生满怀创业热情,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扶持及服务,也不知道该选择何种创新创业项目,最终不得不放弃创业想法,如此一来,势必会严重打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阻碍社会的长远发展。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的主体,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是影响培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倘若他们没有勇气开展创新创业,甚至从内心深入抵触创新创业,那么必定会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又或者他们根本对创新创业没有兴趣,那么,即使政府出台任何有效的政策,或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如何好,均无济于事。

(五)创业团队因素

目前,创业项目的资金筹集方式较为单一。《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5年开展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均是利用个人、亲朋或家长的资金进行创业,其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创新创业存在较大风险[3]。据相关调查发现,创业人员若想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则必须提供抵押物质,如房产,或是有人或单位提供担保,如事业单位人员或政府,其贷款申请流程较为复杂,且要求较高。由于创业团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有限,大部分创业团队均是采取合伙制管理,管理工作完全是由创始人负责的,并非专业的经理人,而大部分团队创始人均为毕业不久的学生,缺少相关的社会经验,这势必会影响创业项目的开展。另外,创业团队在管理员工劳动关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劳动法》明确指出,用人企业与员工必须签署劳动协议,需定时为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不允许拖欠工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高等院校孵化园中的创业项目均未做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许多职工的劳动权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三、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养模式策略

(一)构建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的课程体系及教育管理机制

开展课程教学就是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依据重要程度不同,可将课程分为三类,即公选课、必修课及选修课,并分别设置不同的学分;而依据需求不同,又可将课程分为两类,即创业课程及创新课程。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及特点来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彻底改变以往的课程体系,深入革新教育管理机制,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内容学习,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重点针对团队构建、创业机会辨别、企成长、创业投资及商业模式开发等内容开展教学,以形成独具特点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换言之,既要学习传统的商业知识,更必须着重学习企业组建发展知识,重点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邀请某些成功的企业家到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协作

高等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充分利用企业的项目优势及经验,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其培育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实现双赢。校企合作是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能够为高等院校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项目资源,而高等院校定制培育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将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准确地提供给大学生,可通过校内网络、书籍、校园广播及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明确社会发展要求,为顺利开展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三)社会组织可对接校企协作的优质项目

社会组织可给予校企协作优秀项目资金扶持,以使此项目能够得到真正落实,真正融入市场,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及产品。同时,社会组织还应适当地开设一些公益项目,创设“创业引导基金”,给予创业大学生资金扶持,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难度,保证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4]。此外,社会组织应加强与企业、高等院校及政府之间的协作,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为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其次,应建设一个集研、学、产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以集聚那些零散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整合发挥整体协同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协作创新环境。部分学者建议,政府应给予高等院校一定的自由空间,让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培育人才,减少对高校的管制。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加强监督、审核、管理创新创业企业的资质,仅在创业生态网络中扮演服务性角色。

(五)重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保证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构建一个实训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搭建实训平台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应发挥主导地位,积极争取企业及政府扶持,将销售、经营及生产等内容纳入实训范畴,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及企业的运作流程,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的目的。

(六)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是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成果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可聘请专业的企业老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教学中,始终秉承因材施教的准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引导。在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时,老师应先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思维,理清企业的运作流程,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整理,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同时,老师也应积极深入企业实习,以增加自身的创业经验,合理评估、预测社会的就业趋势,根据相关信息,科学评价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此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政府、高校、创业团队、大学生自身、社会组织及企业等方面。为此,笔者建议,应加强构建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的课程体系及教育管理机制,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重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社会组织与校企协作优质项目的对接,这样方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育效果,保证社会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培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