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方法研究及实践
——以云南省档案馆为例
2018-01-24梁雪花熊爱桃
■ 梁雪花 熊爱桃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云南世居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使用文字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在大规模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7年批准,创制和修订了哈尼族、傈僳族、景颇族、布依族、壮族、佤族、纳西等民族的新文字。1984年给云南人口最少的独龙族新制了独龙语拼音方案。云南目前使用的民族文字主要有西双版纳俸文、德宏傣文、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佤文、藏文,规范彝文和纳西文正在推行。虽然部分少数民族文字正在使用,但学习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占本民族的比例并不高。较多少数民族虽有文字,但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员依然不会用文字记录。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则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忆、传承。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口传文化正在逐步消亡。因此,抢救保护无文字民族的口述历史意义重大。云南省档案馆在抢救保护无文字民族口述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一套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的方法,拓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的研究领域及实践范围,进而从多个方面、多种形式丰富档案资源,更好的展现和还原历史、传播正能量。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2009年,云南省档案局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签署口述历史备忘录,同年,云南省开始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访谈工作。2010年,云南省档案局被国家档案局批准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试点地区。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几年来,云南省档案馆已完成云南省特有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独龙族、佤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等15个特有少数民族及彝族共一百七十余名代表性人物的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云南省档案馆将继续开展其他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的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在开展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的同时,结合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及我单位近几年工作计划,云南省档案馆还完成了近百位中国远征军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近六百名大学生梦想采集工作。
二、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方法
云南省档案馆从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以来,已开展云南世居的16个少数民族、云南境内中国远征军、名人、大学生的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工作。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的过程,需要有多方人员参与配合,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步骤,下面从参与人员及工作流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1.参与人员。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在云南省档案馆开展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我馆访谈工作组人员、联络人员、访谈或采集对象等三方人员的参与。
访谈工作组人员主要负责计划拟定、方案制定、提纲拟写、开展口述历史访谈或采集、设备准备及调试、音视频采集拍摄、成果编辑整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成立口述记忆记录工作小组,配备项目负责人、专家顾问、导演、翻译、后期制作等人员。根据口述记忆项目规模、工作量等可适当增加人数,从而更加专业、有序的开展工作。
联络人员是工作人员与口述历史访谈或采集对象之间的桥梁。联络人员应由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钻研精神足、有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担任。联络人员可以是一个、多个人员或单位。由于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对象相对比较分散,因此每年需根据需要邀请多名人员作为联络人员,或针对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对象的身份,选择某个单位的一个或几个人员作为联络人员。比如开展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时,由于少数民族代表性人员居住地点分布在云南省各个地州,可以邀请当地档案系统工作人员及所在地社区、村支部人员作为联络人员。比如开展人大代表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大学生梦想采集工作,则可以邀请省人大相关处室工作人员或大学团委、学生处人员作为联络人员。
口述访谈或采集对象是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必不可少的人员,他们将亲身经历的、口耳相传的、了解掌握的各种历史、民间传说、个人梦想等内容通过访谈或自诉的形式展示出来。
以上三方面的人员是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人员所必须的,如果访谈工作人员与口述访谈或采集对象非常熟悉,联络人员也可以由访谈工作人员兼任,但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条不紊,可以适当增加口述历史档案工作人员。
2.工作流程。在明确了口述历史档案工作开展参与人员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还需要一个清晰的工作流程。云南省档案馆在开展了一百七十多名少数民族代表性人物口述历史档案采集、近百名中国远征军口述历史档案记录、六百多名大学生梦想采集工作的基础上,认为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需要经历信息获得、确定对象、组建工作小组、拟定计划、信息搜集、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信息整理编辑、开发利用等八个步骤,下面针对每个步骤进行说明。
信息获得。信息获得作为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要根据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及单位工作计划,确定本年度计划开展的口述历史工作的大致范围,比如少数民族方面确定是哪个民族、代表人物主要是哪个行业、大学生梦想采集主要是哪所高校等。在确定大致范围后,可以邀请联络人员收集所在地范围内的可以开展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工作的人员信息,整理后交由云南省档案馆汇总。
确定对象。汇总的信息须经过必要的筛选,确定最终计划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对象。对象筛选时应结合馆藏档案资料实际、综合少数民族学会意见、征询研究机构、民族、宗教、文化等部门有关专家的建议,从各民族代表性人物(非遗传承人、文化研究学者、各行业代表性人物等)中选择。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口述历史专题濒危情况和对象的身体状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对象。
组建工作小组。在上文中提到,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访谈工作组人员、联络人员、访谈或采集对象等。这里所说的工作小组是指访谈工作组人员。一般情况下,工作小组需要配备项目负责人、专家顾问、导演、摄像、录音、后期、翻译、向导、验收等人员。项目负责人负责口述采集对象资料搜集、整理、设计访谈提纲等工作;专家顾问负责项目拍摄的专业指导,可以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导演负责整体拍摄内容及质量,统一指导现场拍摄、录音、用光和后期剪辑;摄像负责数字化影像记录;录音负责拍摄现场录音;后期负责剪辑制作;翻译负责采访者和采集对象之间语言翻译工作;验收人员负责后期作品的验收等。为了确保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质量,工作小组各个成员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口述记忆项目规模、工作量等适当增加或减少人数。由于我馆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工作人员限制,目前从事口述历史档案访谈或采集的工作人员仅两人,由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
拟定计划。在组建工作小组后,根据工作小组成员设置及确定的口述历史采集对象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将抢救迫切的口述对象安排在前,同时综合考虑采集地点,将同一片区、区域的人员安排在同一批次的采集计划中,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确定开展采集工作的次序和时间安排后,需细化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信息搜集。计划拟定后,在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开始前,还需要与联络人员沟通协调,搜集口述采集对象的相关资料,包括纸质档案、数字及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从而全面的了解口述采集对象的情况。资料搜集方式可以是协调获取、无偿捐赠、购买、网络下载等。在搜集到相关的资料后,要有针对性的拟定访谈提纲,另外,沟通协调人员还需要与口述采集对象进一步明确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具体时间、地点、采集的大致内容,便于采集对象及联络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开展采集是口述历史档案采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整个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以视频采集为主,并辅助以录音、拍照、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在拍摄之前要与采集对象进行详细的沟通,使其深入了解采集工作的目的、内容、意义,并填写信息登记表、签订有关声明和协议。口述要对采集对象进行科学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对其师傅、徒弟、家人、同事、受众等进行访谈,重点关注采集对象的人生经历、个人风格特色、技巧经验,及其背后的民俗背景、文化记忆、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历史沿革、技艺传播、演出、技艺全过程等。在采集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地点的选择、时间的长短、用光要求、机位安排、画面要求、照片拍摄、民族宗教及个人隐私等问题。
信息整理编辑。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的资料按照文本、照片、音频、视频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对于采集对象的口述内容应进行文字转录,内容应忠于口述,不做修饰;对于采集的照片按类别进行分类,对于与主题无关的、重复的、画面模糊的照片应进行筛检和删除;对于采集的视频应按要求进行分类归档,要求命名准确、查找方便;对于整理好的信息应进行备份,妥善保存,必要时,可以对相应主题的信息进行编辑,制作口述视频、文献视频、记录视频等。
开发利用。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丰富馆藏资源,更重要的是为各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学习、研究的素材,因此开发利用工作也是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必要环节。
三、小结
几年来,云南省档案馆已完成云南省世居的十六个少数民族一百七十多人的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借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的经验,云南省档案馆还开展了抗战老兵、中国远征军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及大学生梦想采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开展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的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完善,本文对于各个档案管理机构、档案部门、文化部门开展口述历史抢救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1/04/5974204_558108728.shtml。《云南各异的少数民族文字》.
[2]陈子丹.《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研究》.兰台世界,2012年11月.
[3]梁雪花.《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方法研究》.中国档案,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