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8-01-24
(北京市昌平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北七家防疫站,北京 102209)
1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防疫人员报酬率低
村级防疫人员的报酬问题,具体应有中央、省市、县镇财政分级负担。但是,村级防疫人员的经费补贴,中央的尚且能落实到位,而导致地方常常因财政困难而配套不及时。现阶段,防疫任务加重,防疫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导致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亏空,而加重疫病高发的风险。
1.2 用于村级防疫的经费欠缺
兽医体制后,乡镇动物防疫站、所实现了机构、人员、场所“三定”,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但是,面对分散饲养、量大面广的防疫任务,财政资金十分困难,乡镇缺乏工作经费,从而在项目实施、设备技术等方面严重滞后。
1.3 动物防疫条件简陋
随着规模化养殖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逐渐被得到重视。但是,仍然有养殖场在防疫管理上有疏忽,体现在:场内布局不合理,各区混为一谈,隔离设施不到位,导致各种病害的传播感染。场内防疫条件简陋,进出口消毒设施不完善,没有配套的消毒设备,都影响到动物防疫的质量。
1.4 动物致死赔偿机制欠缺
在接种防疫期间,经常存在因应激反应而致死动物的情况。而在损失补偿方面,由于机制的不完善,政府补贴不到位,常常导致地方民众对免疫接种存在抵触心理,造成的经济损失有苦难言。这些经济上的矛盾,导致防疫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被动。
1.5 对防疫工作的开展存在麻痹心理
这些年来,地方动物疫情多数得到稳定,为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是,部分地区仍然有麻痹侥幸的情况,很多责任未尽职到位。比如:防疫档案不善、台账记录不规范等等,为后期防疫工作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
2 解决问题的发展建议
2.1 积极调动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村级防疫员是搞好农村防疫工作的先锋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村动物疫情的发生情况,同时及时做好审核和申报工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为此,一定要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应有的作用。而且,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提升其报酬和福利待遇,解决其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2.2 逐步增大村级防疫经费的投入
村级防疫工作的开展,关乎整个地区公共卫生的安全稳定。为此,地方政府务必要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将防疫站及相关工作损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去,用于改善办公条件,解决防疫工作开展中由个人掏腰包的现象,切实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应急能力。
2.3 不断完善病死动物的补偿机制
搞好接种防疫工作,是增强动物体质,降低病害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接种期间的不良反应,常会增加致死病例的数量。对此,应划拨相应的费用用于补偿致死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做好专项专用,而且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死亡补偿能及时到位,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尽最大努力确保县级实验室业务的正常开展
要积极争取试剂购置经费,保障业务正常运转。重点做好规模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定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真正实现科学免疫,使动物群体常年保持较高免疫水平;对监测不达标的就能查清免疫失败原因,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或方法予以弥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方便和服务群众目的。
2.5 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养殖
一是要依托和争取项目支持,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建。使养殖生产区和生活区、管理区等严格分离,养殖场和各圈舍进出口设立消毒池、袋、室等消毒设施,完善动物防疫设施设备。二是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包括动物疫情报告、检疫申报、清洗消毒、程序化免疫、饲养人员岗位职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有效规范动物防疫行为,确保养殖场的动物卫生安全。
2.6 指导民众规范使用接种疫苗
实行动物防疫员驻场监督和免疫档案登记管理制度,规范规模养殖场在防疫过程中正确使用疫(菌)苗,疫(菌)苗免疫注射种类,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区、县动物防疫机构的统一部署进行,不得擅自增减,确保免疫到位。
2.7 做好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督检查
深化产地检疫工作,建立健全检疫申报网点,方便民众积极申报,确保产地检疫率在100%,而散户检疫至少在90%以上。注意审核养殖场防疫工作的开展,督促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等等,根据地方疫病流行情况完善防疫消毒设施。对防疫条件不完善的,务必责令整改,更严重的依法关停,避免内源疫情的发生。
做好流通动物的监察监管,严格制定调运审批,审批不合格的,应禁止其禽畜流入本区域,切断疫病经流通传染的可能。
[1]孔宪林,杨宏定.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