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络线路损耗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8-01-24何沁鸿
何沁鸿,王 飞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钟祥市供电公司,湖北 荆门431900)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电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 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是中国电力公司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的输电损耗率8%~9%,中国的年线损耗超过3000亿千瓦时。电网的电力线损失不仅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而且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环境能源的保护。因此,降低线路损耗对电力企业及国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线路损耗的危害
电力线损耗主要包括两部分:技术损耗和管理损耗。技术损耗是由变压器铁损,介质电容器介质,电能表电压线圈和传输线等技术因素引起的,在输配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管理损耗是由于不完善的规则和法规,管理不善,计量设备出错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电网的损失不仅造成供电企业的电力浪费,还损害了电力公司的发展资金,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 线路损耗的原因
2.1 技术损耗原因
线路损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技术原因:
(1)电网线路设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用电量逐渐增加,电网线路设置问题与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易导致线路损耗。在某些地区,线路铺设距离过长或迂回线路过多。在线路使用期间,负载电压和电流越大,线路损耗越大。同时,电网线材和线路横截面积也是影响线损的主要原因。
(2)电力设备运行问题。变压器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操作不合理,空载和负载损失导致线路损耗;电气设备绝缘性差、电气设备外界工作环境温度过高、电气设备散热较差、配电线路老化导致其感抗值降低等原因,都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多。
(3)电力系统设计问题。电力设计时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能最大程度避免线路损耗;电力系统设计时使用准确度、灵敏度高的电能计量装置,以及接线的正确性和计量点的合理设计,都能减少线路损耗。
2.2 管理损耗原因
针对电力企业来说,科学合理管理配电网,会最大程度减少线路损耗,而线路管理损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配电网维护问题。管理方案不科学,工作重点不明确,对配电网的设置和维护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或没有进行日常维护检修,电力设备超过使用期限而超负荷运转,易导致线路损耗增加,且对用电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工作人员管理问题。因管理不善,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电能计表误差、电网元件漏电、抄表员漏抄错抄、未准确统计线损率等,均能使线路损耗增大。
(3)漏偷电问题。每逢用电高峰时期,无表计量的挂钩搭火较为突出,漏偷电现象频发,用电检查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处罚强度不强,导致电量损失。
3 降低线路损耗的对策
3.1 技术降损对策
(1)完善电网线路设置。输电线路的结构对线路损耗的影响非常大,要规划出合理的线路结构,在城网建设改造中加入节电降损措施,通过各配件的密切配合来达到降损目的。如:配电台区安置在负荷中心,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超供电半径供电现象;搞好三相负荷平衡;及时更换小截面导线和长期过载导线,以保持线路运行最佳状态。
(2)提升电力设备质量。通过不断改进电力设备技术,提升电力设备质量和地区适用性来降低线路损耗。如:消除和更换高能变压器作为节能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负载率;及时更换旧电路设备,绝缘子,新合金线等,减少系统功率损耗,提高线路承载能力;室外变压器由室内箱式变压器代替,以保护变压器并防止环境对线路造成损害。
(3)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强化计量手段。增设无功补偿设备,通过电压无功综合装置,实现无功就地补偿,保障线路功率因数与电压质量,减小损耗。强化计量手段,采用新型的多功能智能电表进行计量,计量工作人员也需严格按作业标准进行施工,最低程度降低线损。
3.2 管理降损对策
(1)建立线损管理体系,完善线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线损管理体系,明确减损目标,制定线损计划和线损评估奖惩,通过责任制度和业绩考核,才能实现对电网降损的有序管理。并利用分台区管理,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划分线损,将安全生产,设备运行,优质服务等管理工作层级分解,逐层实施,层级评估。
(2)加强线损分析工作。线损分析包括过去和现实的比较分析,能量平衡和平均水平分析,以及理论和实际线损分析。通过线损管理软件对抄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应及时提取线损的关键指标,并对线损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线损波动区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强化工作人员管理和培训。构建农电工教育培训制度,采用激励及淘汰机制,加大管理考核力度,让农电工高度重视,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对岗位素质、法律法规及优质服务等内容进行授课,采用现场教学、实际操作、答疑讨论等多形式结合的方式,掀起全员学技能的热潮,重点解决农电工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有效保证学习质量。
(4)加强防窃电管理。深入并广泛开展《电力法》宣传工作,倡导广大用户明确依法合法用电责任;积极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盗窃电力,警告用户泄漏电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组织各单位企业开展防窃电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