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论歌剧《白毛女》对中国新歌剧的创作影响

2018-01-24苗利辉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刘胡兰喜儿刘三姐

苗利辉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歌剧是源于西方的一种集说、唱、舞蹈、故事情节、舞台设计为一体,又以歌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通常由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重唱、间奏曲、序曲等组成。中国的歌剧从“五四”运动以后,众多音乐家在这个领域开始初步的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黎锦晖在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这些作品完全由他自己编剧、谱曲、作词。尽管这些作品内容是以儿童为主,向儿童传播新的思想进行启蒙教育,但是他的这种创作形式,创作经验为我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接下来的歌剧发展中,虽然,30年代聂耳写了《扬子江暴风雨》、陈田鹤创作了《桃花源》等;40年代钱仁康创作了《大地之歌》、黄源洛创作的《秋子》等作品。但是歌剧这门艺术始终没有在中国更好的发展起来,也未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和群众的劳动生活相结合。直到1942年,延安革命根据地的音乐创作者,在开展的秧歌运动中,创作了一系列的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减租会》、《周子山》等,在秧歌剧的基础上,才找到歌剧的创作与中国的民族元素和群众生活相结合的规律。于是在1945年1月至4月由马可、张鲁、瞿维、向隅、陈紫、刘炽作曲,贺敬之、丁毅词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素材来源于全国各地方的民歌和地方戏曲曲调,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和创作。如杨白劳所唱的《千里风雪一片白》曲调源自于山西民歌《捡卖根》;女主人公喜儿演唱的《北风吹》的音乐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改变而成等。该歌剧讲述河北省杨各庄贫农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死,强迫其女喜儿进入黄家,奸污了喜儿后,将她卖掉。喜儿不得已逃往山林,苦熬三年,头发变白。喜儿的未婚夫大春打了黄家的仆人,被迫投奔八路军。大春所在的部队来到杨各庄,救出喜儿,并发动群众惩治黄世仁的故事。歌剧讲述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生活现状,通过喜儿与杨白劳的人物形象说明只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翻身做主。该歌剧成功塑造了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创作形式,对以后的歌剧创作奠定的基础。在之后的歌剧创作上,多数作品借鉴了《白毛女》以女性为主要视角的创作动机、以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创作主题,此外一些作品还模仿了《白毛女》的故事情节。

一、以女性为视角的创作动机

继《白毛女》后,又创作出《赤叶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歌剧。从这些歌剧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均是以女人为主题来安排歌剧的剧情内容和情节的发展。如歌剧《赤叶河》中塑造了赤叶河畔农民王大富的儿媳燕燕的农村妇女形象;歌剧《刘胡兰》成功塑造了山西文水县周西村女青年刘胡兰带领群众与敌人做斗争被捕后,坚强不屈、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女共产党员形象;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描写了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的带领下,与敌人做斗争时被捕,宁死不屈的革命女干部形象;歌剧《刘三姐》塑造了聪明、美丽、喜爱用歌声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理想的刘三姐被地主迫害,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村姑娘形象;歌剧《江姐》塑造江雪琴在执行任务中被叛徒蒲志高出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的女共产党员形象。从《白毛女》之后歌剧的创作看,大部分均是以女性为主要人物进行创作,不管是农村妇女为主人公的燕燕,或者是聪明伶俐的农村姑娘刘三姐,还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刘胡兰、韩英、江姐等均把女性作为歌剧创作的主题。“随着歌剧舞台上一系列女主角的涌现,女性的历史以及由女性所创造的历史,将不在被历史所遗忘。女性似乎应该在令她们自豪的形象中陶醉于姐妹在舞台上的辉煌。”以女性为主题的歌剧创作,讲述了女性在生活上与地主阶级顽强做斗争,不畏强暴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塑造了女性共产党员在革命中与敌人反动派英勇斗争、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形象。以女性为主题的创作动机成为中国新歌剧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二、故事情节相似的创作模式

从歌剧《白毛女》在1945年4月正式演出以后的众多歌剧创作中,故事的情节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沿着《白毛女》的创作思路为主,即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反应农村的生活现实,最后通过共产党领导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如,歌剧《赤叶河》中农民王大富的儿媳燕燕被地主吕承书霸占,其儿子逃走。最后解放军解放赤叶河,父子俩才相聚,并同广大受压迫的百姓惩罚了地主吕承书。从该剧的角色配置上看与《白毛女》的角色极其相似,只是女主角由《白毛女》中的农民的女儿变成了《赤叶河》中农民王大富儿媳,未婚夫换成了丈夫;《刘三姐》故事情节依然是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刘三姐与地主阶级为代表的莫海仁斗智斗勇的故事,揭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农阶级为代表的刘三姐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通过三月歌节的斗歌大会把地主斗的狼狈不堪。另一类是女性革命共产党员不怕牺牲、顽强抵抗与反动派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在与敌人作战中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后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在歌剧《刘三姐》中是因为叛徒蒲志高出卖江姐,导致江姐被捕,关押在渣滓通集中营,最后英勇就义。此外还有相同的故事情节是革命共产党人被捕后,敌人逼迫他们母亲劝降,但母女相互鼓励支持,劝降均以失败告终。如,歌剧《刘胡兰》和《洪湖赤卫队》均有此情节。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同的故事情节是中国歌剧在创作中常用的方式,该创作模式,在长期的创作经验中得到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三、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创作主题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艺术而艺术,超越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相互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任何阶级社会中任何阶级,总是要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放在第二位。”这篇重要的讲话成为艺术工作者在之后的艺术创作中,要紧密围绕政治活动为主题,各个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要符合当下时代标准。在此背景下,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创作出了对于中国歌剧的发展起举重轻重地位的《白毛女》。该歌剧成功塑造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杨白劳、喜儿的艺术形象,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形象。反应地主阶级的贪婪,残酷的剥削农民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农民在与地主阶级斗争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向人们传递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战胜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人。歌剧《白毛女》创作中,成功的把作品艺术性与政治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能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传递着共产党一心为民,带领人民走出旧社会,迎来新社会事实。在歌剧《白毛女》之后的创作中,大多数作品创作顺应了政治文化的需求,歌剧的艺术性和蕴含的政治文化在作品的表达上同等重要。这些政治的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但是只有一个主题,即只有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们才能得到解放,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歌剧《赤叶河》、《刘胡兰》、到《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作品的创作中分析,多数作品涵盖了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英勇反抗的优良品格,描述了共产党人把人民从地主阶级中解救出来的事实,讲述共产党人同反动派作斗争的光辉故事。

四、结语

歌剧《白毛女》成功的塑造了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之后的歌剧创作中以它为标杆,创作出了《赤叶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优秀歌剧作品。歌剧《白毛女》所涵盖的以女性为视角的创作动机、故事情节相似的创作模式、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创作主题,对今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作用,为以后中国新歌剧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纵观中国歌剧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了以《白毛女》为例,创作出的歌剧作品,得到观众的喜爱,受到市场的认可,为歌剧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找到在中国发展的土壤。■

猜你喜欢

刘胡兰喜儿刘三姐
《白毛女》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憨福
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研究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乐谱:刘胡兰颂
在刘胡兰像前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
让“卫子夫”为“刘胡兰”让路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