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
2018-01-24赵瑞英
赵瑞英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而言,能否借助声音来有效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直接决定了演唱效果的好坏。从总体上来看,整个演唱过程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二次创作,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融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并进一步加强声乐的感染力。具体来讲,审美想象是形成独特演唱风格以及营造独特艺术意境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审美想象有助于充分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歌唱者的演绎效果。
一、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一)控制好情感变化
一般情况下,演唱者通过变换表情、动作、呼吸等来对情感进行控制,进而把听众快速的带入到歌曲的氛围中,体会作品情感的变化。具体来讲,在歌唱快乐题材的音乐作品时,通过展现愉悦的表情能带给听众快乐的感觉。演唱者的动作也会影响演唱的效果,在歌唱过程中,如果演唱者的动作过大,会引起自身的不适。稍稍对动作进行调整,演唱者的声音以及演唱的效果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在演唱赞美祖国题材的音乐作品时,通过敬礼或握拳的动作,都可以展示内心对祖国的喜爱,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使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增强。呼吸也是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通过保障畅通的呼吸并且在重点字眼上加重语气,将有助于调动听众感情的变化。例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通过调整呼吸,并且在最后的歌词字眼“我爱你”上面加重语气,不仅有利于表达内心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还可以起到突出作品中心思想的目的。
(二)用音色抒发情感
众所周知,声乐的演唱注重唱情。演唱者通过动作、表情以及音色等方式,都可以最大限度的彰显作品的情感。其中,音色对于声乐作品情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对于演唱者而言,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美妙的声音和良好的演唱技巧都十分重要。音色是可以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根据作品的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科学合理的选用音色,进而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例如,在歌唱抒情题材作品时,要尽可能选用甜美的音色,并根据作品中情感的变化情况,来合理的调整音色,做到灵活、变通。在演唱《黄河怨》中,由于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哀伤的,因此,演唱者在歌唱时,既要注重音色的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旋律的变化。
(三)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要尽量找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以音乐作品的情感作为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之上,来掌握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尽管作品的语言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情感却可以实现有效的交流,把握歌曲的情感线索,并不断的丰富歌曲的内容。这就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准确的把握,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演唱者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也有效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主基调。
二、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
(一)有助于增强审美感受
总的来看,在进行演唱过程中,完美的演出可以给听众带来审美感受。因此,演唱者要全面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打造完美的视听效果,例如,借助不同的乐器来与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相匹配,提高听众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从舞台布置、道具使用、背景设计等多个方面营造舞台的氛围,刺激听众的想象。例如,在演唱音乐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在荧屏上展现秋收时节田野上的景象,就会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全面的听众的想象。在演绎音乐作品《贵妃醉酒》时,把金碧辉煌的古代宫殿图片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现在荧屏上,同时穿着古装的舞蹈者尽情演绎,会把听众带到古代,增强了听众的审美想象。
(二)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演绎水平
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不同,因此,演唱者要对音乐作品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想象着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演绎效果。这就要求演唱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词曲的把握,不断的提高演唱的效果。只有演唱者自身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演绎水平,听众才能够从演唱者歌唱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以获得良好的主观感受。具体来讲,一部音乐作品的文字、曲调都是听众展开审美想象的重要依据,听者自身也要加强对想象力的培养,以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者还需要通过变换表情、动作、呼吸等,来对情感进行控制,用音色抒发情感,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等方面,加强对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同时,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有助于增强审美感受和提升演唱者的演绎水平。当然,针对本文论述中的不足之处,还希望相关专家学者从更多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