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差评”背后:腾讯缘何成为众矢之的?
2018-01-24作者孙永杰
作者│孙永杰
日前,腾讯旗下TOPIC基金(腾讯兴趣内容基金)投资以“洗稿”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差评”事件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其中多数评论对于腾讯此次的投资给予了差评;紧随其后,一篇《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新闻在网上盛传,令腾讯陷入了舆论危机。而进入今年以来,腾讯缘何屡屡成为众矢之的?
左手游戏右手投资,腾讯繁荣中隐藏危机
众所周知,今年3月,腾讯发布了其2017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全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724.7亿元,同比增长75%。腾讯财报的关键数据相当体面,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可谓夺人眼球。然而,就在腾讯发布年度财报的第二天,其股价大跌5.02%,市值蒸发281亿美元。显然,资本市场对腾讯财报作出了相反的反应。
投资者缘何不看好腾讯?这里,首先要看资本市场更看重腾讯什么。腾讯是一家什么公司?如果简单粗暴概括,可以说,腾讯一半是巨无霸游戏公司(2000多亿元的营收中,游戏收入就超过1000亿元),一半是巨无霸投资公司。前者是主业(实体经济),后者原本是副业,但后者现在对于腾讯而言似乎已经成为货真价实的主业,甚至,当腾讯主营业务财报不太好看时,还要腾讯的投资盘子来救急。
事实的确如此。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通过积聚数百家科技创业公司股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公司已经悄然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科技投资人之一。腾讯这一精心计划的策略正在排挤对手,提高公司利润。
据悉,腾讯已经投资的创业公司范围广泛,从年轻的创业公司到已完成几轮融资的公司,再到一些上市科技公司。腾讯并未披露在这些投资上的支出,但是截至去年年底,腾讯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超过了330亿美元。不过,腾讯持续不断地投资也招致了一些市场人士的批评,后者认为腾讯的投资协助一些未盈利公司的估值升高。一些腾讯支持的公司最初高调上市,但是股价在近期出现了大跌,原因是投资者开始质疑这些公司的盈利前景。
游戏暴利弊端亦显现,腾讯难现当年辉煌
那么此次腾讯投资“差评”引来的非议,似乎又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即便通过投资获利,腾讯也缺乏价值观。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价值观,既包括了经济效益的价值,也包含了社会效益的价值。
提及经济效益,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收集的数据,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同时游戏收入排名前25位的公司名单已出炉,这TOP25公司的总收入达941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77%的份额,而且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29%。其中,腾讯以181亿美元的收入占据全球市场总额的15%,年增长幅高达51%,腾讯连续第五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游戏公司。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游戏在中国始终是腾讯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难以平衡之痛。
其实就在今年的儿童节前夕,腾讯再次因为游戏被业内推向风口浪尖。相关报道称,腾讯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在青少年防游戏沉迷方面(意识和技术等)努力不够,而联想到去年腾讯因为游戏被人民网3次点名批评的事实,可以说支撑腾讯业绩的主营业务游戏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更让业内不看好腾讯的是,因为游戏的暴利,腾讯似乎正在失去创新的动力。对此,有分析认为,要保持过去的增长速度,腾讯必须持续不断地推出爆款游戏。但在中国监管者日益担心游戏对社会带来危害性的背景下,腾讯很难继续重现当年游戏的辉煌。
对于此次投资“差评”,最新的报道称,公众号“差评”在“抗争”数日后宣布,与A轮领投方腾讯达成一致,主动退还相关投资,但并未就此前饱受指责的“洗稿”行为做出直接回应。不过参与此轮投资的云启资本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结论。但我们认为,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腾讯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