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占用费降低是中国5G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2018-01-24作者金峰
作者│金峰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文件,对部分频段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予以降低。
在降低频占用费的基准价格的同时,两部委也对5G的频率占用费实行了“头三年减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优惠政策,即自5G牌照(5G公众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前三年免收频率占用费;第四至六年,分别收取基准价格的25%、50%和75%;第七年及以后全额收取。
为“提速降费”纵深发展提供资源输入
“提速降费”的本质,是通信行业向全社会释放基础设施红利,在价值杠杆的作用下,激发全社会的价值创造。但是,让运营商独自发挥“外部正效应”是否合适?虽说是国企,但他们都是上市企业,也要为公众股东利益负责,众所周知,近年来运营商的财报显示了“提速降费”对收入和利润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运营商投资,在4G领域,国内三大运营商已产生近万亿元的投资,未来5G领域的投资将只多不少。
在运营商所支出的成本中,有一定比重是支付给政府部门,除了税费,频占费也是不小的支出,三大运营商每年频占费的总开支在数十亿元的规模。政府主推“提速降费”,间接承担部分成本,应是理所应当。
纵观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代际更替时,运营商都是获得了更多的频段资源,需要交纳更多的频占费,成本负担逐年加重。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适度降低运营商成本开支,使得其更有动力在新技术领域创新,更有资源推动“提速降费”向纵深发展。
激发5G商业化进程
5G的技术路线已相当明确,国内三大运营商及全球主流运营商业已对商用化进行了表态。但开始商用化,并不代表商用规模能够快速放大。在基础通信领域,市场是否能够做大,用户是否有需求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多则仰仗运营商的投入,包括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培育产业链、向用户提供高额补贴等。在3G时代,中国移动以一己之力,把全球惟一的TD-SCDMA网络做到规模化良性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成本投入。
未来的5G时代,业界已经基本明确了使用3000MHz以上的频段进行发展,降低3000MHz以上的频占费,可确保运营商成本降低,尤其是前三年免费,后三年打折交费的策略,让运营商在5G发展初期,能将更多的成本用于5G网络建设、5G产业链建设、5G市场的培育。也就是说,运营商将更有底气实现规模化投入。通过网络建设,使得基础资源足够吸引业务需求者,通过对产业链中的芯片、终端等企业进行集采、补贴等,激发其快速成长、快速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产品;通过对用户补贴,消除其进入新领域的门槛,快速接受新事物。
彰显5G产业发展风向标
本次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降低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首先频率越高,降低的比重越大,6000MHz以上,降低比重高达94%;其次5G发展前三年,频占费全免,之后逐步收取频占费。
参考当前5G产业化的技术发展趋势,5G发展的初期将采用6000MHz以下的频率进行发展,同时工信部已经在2017年中,对毫米波频段的5G系统频率规划进行了征集,表明未来将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使用毫米波频段进一步发展5G业务。
可以说,当前的频占费降低方式正是适应了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并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加快运营商紧跟技术发展的节奏。
具体而言,在5G发展初期,运营商们预计将采用6000MHz以下的频率发展5G业务,在此阶段,由于频占费免收,运营商们的成本将相对较低,之后,由于业务的发展,运营商们需要更多的频率,但在开始征收频占费的情况下,6000MHz以上频率近乎于免费的使用,将激发运营商使用此频段。并且在频占费价格路线图出台的情况下,运营商及相关产业也将规划出自身技术、产业发展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