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國蘇州六一詞社考論

2018-01-24

词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梅消夏

余 意

内容提要 民國己巳年成立的蘇州‘六一詞社’,還有諸如‘六一消夏詞社’、‘消寒詞社’等不同的稱謂。然通過詞社主要詞人詞集以及相關材料進行比勘,發現詞社己巳、庚午、辛未間前後進行了五次規模性的消夏或消寒填詞唱和,因之認定詞社名稱應爲‘六一詞社’爲當。辛未之後隨著詞人們逐漸進入人生暮年,詞社主要進行諸如校詞、選詞、題詞、詞集出版、題填詞圖等活動。該詞社主要由蘇州一地詞人組成,詞人之間具有緊密的鄉黨關係,填詞詞題多圍繞蘇州風物展開,詞學觀念與清代嘉慶、道光以來的吴中詞派一脈相承,是蘇州的地域性詞社,也是蘇州詞學傳統最後的輝煌。

關鍵詞 六一詞社 社名 社集活動 地域性 民國 蘇州

民國己巳年成立於蘇州的六一詞社,由於當時文獻的零碎記載以及當今的研究忽略,以致詞社的諸如社名不固定、參加人員以及諸如唱和等詞社活動不詳、詞社性質以及詞社理念等等相關問題懸而未決,使得詞社的面目模糊不清。今藉助主要當事人的詞集,通過材料比勘的方式進行勾勒,希望能夠凸顯詞社的主要形象,並進而分析詞社的性質及其詞學理念等。

一 社名及社集唱和考

六一詞社在當今的研究中存在‘六一消夏詞社’〔一〕、‘(吴縣)六一消夏社’、‘(吴縣)消寒詞社’〔二〕等多種稱謂,這些稱謂因各自附綴‘消夏’、‘消寒’等不同的時令詞而讓人懷疑是否是能指同一詞社。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情形,是因爲當時人就已經出現不同的稱呼。有稱‘消夏詞社’的,如高德馨有詞《徵招》‘和消夏詞社同人荷蕩小集之作’、《江南好》‘和艮廬見懷之作兼呈消夏詞社諸君子用夢窗韻’;有稱‘吴中六一消夏社’,如蔡嵩雲《洞仙歌》‘用蘇詞本事,和吴中六一消夏社社作,庚午夏日’〔三〕。在此之外更有稱呼‘六一詞社’,如鄧邦述《六一消夏詞敘》曰:‘己巳之夏,潘君芯廬自燕南歸,同人觴之而侑以詞,因是而有填詞消夏之約。時爲六月一日,故名六一社焉’〔四〕,以詞消夏,且詞集名也爲《六一消夏詞》,鄧邦述並未將之命名爲‘六一消夏詞社’,而是依據詞社成立的日期命名爲‘六一社’,《六一消夏社》作爲‘六一社刻’〔五〕。另如潘昌煦詞《江南好》‘六一詞社同人宴集’〔六〕;吴梅《瞿安日記》一九三一年舊曆辛未九月朔:‘晚至其昌酒家,遇張仲清(茂炯)、顧巍成(建勳)、家伯淵叔(曾源),皆前年六一詞社中人也。(有《六一消夏詞》一卷)’[注]下引吴梅《瞿安日記》均出自《吴梅全集·日記卷上》,一律隨文標注頁碼,不再另行加注。〔七〕顧廷龍《芯廬詞存跋》:‘社創始於六月一日,因以六一爲名。’〔八〕

‘消夏詞社’、‘吴中六一消夏社’、‘六一詞社’,是當事人提供的三個最爲主要的社名。按理説後來的研究者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意見,然而詞社的特殊性在於當時命名没有經過充分的認定,隨意性較大,而且當年詞社活動結集《六一消夏詞》僅僅收載己巳年消夏之作,但實際上,之後的唱和填詞等活動並未停止,吴梅《井眉軒長短句跋》:‘己巳、庚午間,漚夢、艮廬諸君結社爲詞,兩易寒暑’〔九〕,也就意味著己巳、庚午分别進行了兩次消夏、消寒社集。比較遺憾的是後續社集並未如己巳消夏一樣結集《六一消夏詞》刊行,使得後續活動湮没不彰。爲深入瞭解詞社歷次唱和填詞情況,今根據己巳消夏社集核心成員中已經刊行的詞集,將所有同調同題詞作情況進行排列,力圖將歷次社集唱和填詞情況浮現出來。核心成員九人中除顧建勳、王謇外,其餘如鄧邦述、吴曾源、楊俊、潘承謀、張茂炯、蔡晉鏞、吴梅等都刊有詞集,加之非核心成員諸如高德馨、潘昌煦、蔡寶善等所撰詞集。現以此爲基礎,將詞社大致情形勾勒如下:

己巳消夏。己巳夏六月一日詞社成立,社員鄧邦述、吴曾源、楊俊、潘承謀、張茂炯、蔡晉鏞、顧建勳、吴梅、王謇,‘集者九人,期以五日,歷三閲月,得十八題’,詞調分别爲《江南好·喜芯廬至並懷隱》、《隔浦蓮·消夏灣懷古》、《徵招·荷蕩小集》、《西子妝·西湖》、《國香慢·盆蘭》、《惜紅衣·荷花》、《采緑吟·荷葉》、《夜飛鵲·七夕》、《拜星月慢·螢》、《鷓鴣天·村居即事》、《古香慢·柏因社紀遊用夢窗韻》、《減字木蘭花·無題[注]題曰‘無題’,實際上顧建勛與王謇所作有題,分别爲‘題芝仙祝壽合錦畫扇’、‘劉宋元嘉三年楊漠造像’。》、《洞仙歌·用東坡原韻,擬坡仙賦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摩訶池納涼事》、《水調歌頭·滄浪亭》、《瑞雲濃·瑞雲峰》、《霓裳中序第一·殘暑將退,雅韻將闌,撫事抒懷,不能無作。用白石韻》、《垂楊·秋柳》、《露華·桂》,九人參與了全部詞調的創作,只不過在有些調子如《鷓鴣天》、《減字木蘭花》上部分社員創作四首,部分只作一首,共一百九十首。期間有高德馨、蔡寶善、潘昌煦斷續和作:《江南好》,高德馨、潘昌煦各和一闋;《隔浦蓮》,潘昌煦和一闋;《徵招》,高德馨、蔡寶善各和一闋;《西子妝》,高德馨、潘昌煦、蔡寶善各和一闋;《國香慢》,高德馨和一闋;《惜紅衣》,高德馨、蔡寶善各和一闋;《采緑吟》,高德馨和一闋;《夜飛鵲》,高德馨、蔡寶善各和一闋;《拜星月慢》,高德馨、蔡寶善各和一闋;《鷓鴣天》,蔡寶善和四闋;《減字木蘭花》,蔡寶善和四闋;《洞仙歌·用東坡韻》,蔡寶善和一闋,共十二調、二十五首。時間從夏持續到秋,詞中情事相應地從夏之荷轉到秋之柳、桂,這一段時期的詞學創作均收録於當年十一月刊行的《六一消夏詞》中,成爲該詞社較爲明顯的活動印記。

己巳消寒。潘承謀《瘦葉詞》附編一爲‘己巳消寒詞’,今以此爲基本綫索,對勘他人詞集、詞題以及詞中意象,可知詞社大致進行了如下詞調詞題的創作:《醉翁操·圍爐話舊》,鄧邦述、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等有作;《滿江紅·寒鴉》,鄧邦述、張茂炯、蔡晉鏞、吴曾源、顧建勳、楊俊、澄觀、吴湖帆、吴梅、王謇等有作[注]《滿江紅·寒鴉》詞的創作情況,見金迪、邱少英《寒鴉悲鳴正秋時——記抗戰前夕蘇州六一消夏詞社》,《江蘇地方誌》二九年第一期。該詞也具見相關詞人詞集中。另外吴梅學生萬雲駿也有《滿江紅·寒鴉六一社社作》。;《雪獅兒·冷香閣眺遠》,鄧邦述、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潘承謀等有作;《早梅芳近·西崦釣雪》,鄧邦述、張茂炯、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蔡晉鏞等有作;《石湖仙·石湖春泛》,鄧邦述、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潘承謀等有作;《夢横塘·横塘載酒》,鄧邦述、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潘承謀等有作;《瑣窗寒·寒山寺》,鄧邦述、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注]吴梅《瞿安日記》卷七記,十一月初三日:‘改詞一首,録下。此詞前在里中應消夏社課,吾已久佚,從仲清處鈔得者也。瑣窗寒 寒山寺……’。這裏所謂‘消夏社課’,一則可能是指六一詞社,因六一詞社因消夏而起,消夏社等同於六一社,詞爲消夏社課作,但本詞中意象‘甚古楓摇落’、‘但孤蓬夢醒霜天’以及清冷氛圍,作於消寒時令較爲可能;一則因時間久,吴梅可能誤記爲應消夏而作。、蔡晉鏞等有作;《雪梅香·臘梅》,鄧邦述、高德馨、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等有作;《繞佛閣·沈石田竹堂寺探梅圖》,鄧邦述、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江南春·趙大年江南春圖》,鄧邦述、楊俊、吴曾源、吴梅、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蔡寶善則參與了《雪梅香·臘梅》、《滿江紅·寒鴉》、《早梅芳近·西崦釣雪》等詞的和作。

庚午消夏。潘承謀《瘦葉詞》附編二爲‘庚午消夏詞’,這裏據此對比詞社成員,鈎沉出社集的作詞情況是:《曲玉管·蟬》,張茂炯、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醉蓬萊·竹葉青》,張茂炯、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玲瓏玉·藕》,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月華清·團扇》,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玉簟凉·涼枕》,張茂炯、高德馨、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八六子·白蓮》,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六州歌頭· 過淮張故宫遺址》,張茂炯、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八寶妝·甫里保聖寺羅漢像》,楊俊、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四園竹·叢竹》,高德馨、吴曾源、吴梅、潘承謀等人詞集有載;《雨霖鈴·芭蕉》,張茂炯、楊俊、吴曾源、吴梅、潘承謀等人詞集有載;《訴衷情近·庚午七夕》,張茂炯、楊俊、吴曾源、潘承謀等人詞集有載;《荷葉杯·本意》,張茂炯、楊俊、吴曾源、潘承謀等人詞集有載;《解紅·荔支》,楊俊、吴曾源、潘承謀等人詞集有載。

庚午消寒。社集的作詞情況如下:《霜花腴·歲寒堂》,張茂炯、楊俊、高德馨、吴曾源、蔡晉鏞、吴梅等人詞集有載;《折紅梅·紅梅閣故址》,張茂炯、高德馨、吴曾源、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瑶華·冰花》,張茂炯、高德馨、吴曾源、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八歸·詠宋宫人送汪水雲南歸事》,張茂炯、高德馨、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暗香·梅花喜神譜》,鄧邦述、張茂炯、吴曾源、蔡晉鏞等人詞集有載;《燭影摇紅·雪夜圍爐》,楊俊、高德馨、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

辛未消寒。社集的前後經過,吴梅《瞿安日記》記述較爲清晰, 一九三一年舊曆辛未十一月初八日:‘晚張仲清(茂炯)來,共赴適社,詣其昌小飲,戌初歸寢。仲清贈我《艮廬詞》頗佳,並言鄧孝先欲賡續消寒詞集,邀我作發起,余謙讓未遑也’(第五九—六頁);一九三一年舊曆辛未十一月十六日:‘並擬詞社題……遂赴鄧孝先(邦述)詞課之約,蓋消寒詞集,至今日復舉也。集者計十一人,孝先作主外,爲蔡師愚(寶善)、家伯淵叔(曾源)、陳公孟(任)、楊楞秋(俊)、林肖蜦(黻楨)、亢宙民(惟恭)、張仲清(茂炯)、顧巍成(建勳)、王佩諍(謇)及余也。就席時以齒爲序,孝先年最長,佩諍最少,亦四十四歲,余尚未居殿也。遂分拈一題,九日一集,交詞一首,尚有姚威伯(鳳)、方惟一(還)則邀而未至者。所擬各題刊下:《洞庭春色·橘》鄧孝先漚夢、《東風第一枝·香雪海》蔡寶善師愚、《愁春未醒·唐花》吴伯淵九珠、《望海潮·弔戚南塘》陳公孟櫟寄、《絳都春·上元》楊詠裳楞秋、《紫萸香慢·紫萸》林肖蜦霜傑、《祝英臺近·除夕立春》亢宙民惟恭、《穆護砂·燭淚》張仲清艮廬、《眉嫵·虢國夫人早朝圖》顧巍成瓠齋、《惜寒梅》‘過春草閑房’吴瞿安霜厓、《笛家》祝東坡生日王佩諍謇。’(第六二—六三頁)後在詞社第二集時,加入了黄曉圃(思履)、吴湖帆(翼謀)及趙萬里(第六七頁)。消寒社約開始就設定了詞調詞題,不過最終在相關詞人詞集中記載的情況如下:《洞庭春色·橘》,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東風第一枝·香雪海》,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愁春未醒·唐花》,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吴梅[注]吴梅調爲《醜奴兒近·唐花,倚夢窗體》,《吴梅全集·作品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第一三八頁。等人詞集有載;《望海潮·弔戚南塘》,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絳都春·上元》,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紫萸香慢·紫萸》,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吴梅等人詞集有載;《祝英臺近·除夕立春》,張茂炯、楊俊、蔡寶善、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穆護砂·燭淚》,張茂炯、蔡寶善、楊俊、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眉嫵·虢國夫人早朝圖》,蔡寶善、楊俊、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惜寒梅》‘過春草閑房’,張茂炯、蔡寶善、楊俊、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笛家》‘祝東坡生日’,張茂炯、蔡寶善、楊俊、吴曾源等人詞集有載。

以上粗疏的勾勒足以表明:從己巳(一九二九)到辛未(一九三一)年底甚至壬申(一九三二)年初,前後參與有鄧邦述等核心成員九人,還有高德馨、潘昌煦、蔡寶善、陳任、亢惟恭、林黻楨、黄思履、吴湖帆、趙萬里、蔡嵩雲;吴梅的學生潘景鄭、萬雲駿等,至少有二十一人參與其間;詞社相繼舉行了己巳消寒、庚午消夏、庚午消寒、辛未消寒等活動,顯然在這種情形之下,將詞社命名爲消夏、消寒都是不合適的,故而在這三個命名中,‘六一詞社’因外延較寬,當之無愧地成爲最爲合適的詞社名。

二 填詞唱和之外的詞社活動

一般而言,詞社填詞和詞是主要内容,間有其他諸如評詞、選詞、編輯出版社集等活動。六一詞社填詞和詞活動到一九三三年初基本風流雲散,他們的主要精力不在出版社集(諸如賡續己巳年出版的《六一消夏詞》),而是校詞、選詞,積極出版個人詞集。這是因爲一方面民國時期隨著出版技術提升以及規模化應用,詞集出版變得相對簡易;一方面張茂炯認爲‘各種詩文筆記,及經史論撰,皆可於身後編定,或子孫纂録,或門弟子採集,固無害於事也。惟詞非手定不可,一字一音之出入,往往有毫釐千里者’,這種意見可能在六一詞社中較爲普遍,如吴梅‘深服其言’(第一五四頁),所以詞人們大都在身前出版經過親自校勘過的詞集;即使没有來得及出版,最終稿本也是經過親自或者親戚友朋點定後而出版的。

要出版一部詞集,從手稿未定型到刊本定型狀態,詞人們往往會自校、或請社中人他校。鄧邦述《漚夢詞》四卷乃‘丈生前倚聲之業,手自勘定,已垂不朽’〔一一〕;張茂炯‘生前所作長短句,手定付諸墨版,爲《艮廬詞》一卷,續一卷,而附以《自述詩》一卷行世;詩文則未及勘定焉’〔一二〕,實踐‘惟詞非手定不可’的理念。吴梅自校詞,經常在《瞿安日記》表達諸如‘余今年五十,欲將詞稿付刊,故急急改潤,預計日改一首,則暑假前即可畢事,寫稿上木兩月可成,七月初度,可贈親友,五十無聞,庶幾幸免焉’(頁二六八)等焦慮與急切,終於戊寅(一九三八)年手定〔一三〕。另吴梅還爲吴曾源、蔡晉鏞、陳任等校詞,《瞿安日記》卷五記,一九三三年二月九日:‘九珠叔函至,托改詞句,即復允之’(頁二六六);二月十四日:‘午間姜毓麟來,交《井眉軒長短句》付刻’(頁二六八);四月九日:‘往伯淵處,將詞稿校本交去,囑其再校’(頁二八六);五月六日:‘早至社,又至伯淵處,交《井眉軒詞》三十册,又至仲培家’(頁二九四)。《瞿安日記》卷七記,一九四三年二月六日:‘飯後蔡雲笙(晉鏞)來,以詞稿囑爲鑒定,擬明日動手’;二月七日:‘讀雲笙詞,歷半日校竟,詞雖不多,可讀也’;二月九日:‘雁村詞校畢,爲書籤題一紙……飯後至雁村家,交還詞稿,食點心至佳’。(頁三九一—三九二)《瞿安日記》卷八記,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校公孟(陳任)詞四頁’;八月八日:‘歸校公孟詞一卷’(頁四五二);八月十六日:‘又往陳公孟家,交去詞稿一部’(頁四五四)。張茂炯《瘦葉詞序》曰:‘君既病,以詞橐屬予校律。予受而讀之,手録副本儲之篋衍,其中間有一二都籤注之處,將俟君病少間,從容商榷,乃墨瀋未乾,凶問遽至,所欲與君商榷者已無及矣’〔一四〕,可見張茂炯最終審校了潘承謀的《瘦葉詞》。高德馨《隱詞鈔》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爲張茂炯鑒於社友如吴曾源、潘承謀‘一生心血,猶得賴之以傳。獨隱病中以詩詞稿屬陳渭士同年迻録副墨,謀付剞劂。今不幸渭士又捐館舍,此議遂不克果……偶檢篋衍,獲其平昔見寄諸詞,益以社作得五十首’,並得到潘昌煦、蔡晉鏞、吴梅等人襄助版行〔一五〕。同儕審讀詞稿,往往會根據自己對詞人、詞集的理解用以詞題詞的形式表現出來,如鄧邦述《蘭陵王》‘題蔡師愚《聽潮音館詞集》’;張茂炯《陽春》‘題鄧孝先《漚夢詞》’、《白雪》‘題潘省安《瘦葉詞》’;吴梅《洞仙歌》‘讀潘軼仲(承謀)《瘦葉詞》遺稿’、《甘州》‘讀蔡師愚(寶善)《聽潮音館詞》’;蔡寶善:《甘州》‘題鄧孝先漚夢詞’等。這些題詞詞有些出現在被題者的詞集中,有的則可能因錯過出版時間未列入被題者詞集中,但出現在題者個人詞集中。

詞稿校讀完畢,從封面題籤到扉頁以及序跋題詞等等,多由詞社成員完成,儼然是詞社内部另一場社事活動。鄧邦述詞集《漚夢詞》作爲其《群碧樓自著書》的一部分刊行於世,刊行時間爲一九三三年。書名籤由潘景鄭題,《群碧樓自著書》中《群碧樓詩鈔四卷》書名由吴曾源題,《漚夢詞序》以及其中四部分序言均由作者自題。據吴梅《瞿安日記》卷七記,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三日:‘十一時歸,爲鄧孝先書詞稿封面’(第三九三頁)。張茂炯詞集名《艮廬詞》、《艮廬詞續集》,前者刊行於一九三一年,後者刊行於一九三四年。《艮廬詞》由吴湖帆辛未(一九三一)七月篆署,作者自序。《艮廬詞續集》由鄧邦述篆署,吴梅於一九三四年以及作者自序。吴曾源詞集名《井眉軒長短句》,刊行於一九三三年。鄧邦述於癸酉三月篆署,張茂炯以及詞人自序,末有吴梅跋。潘承謀卒於一九三三年,其詞集《瘦葉詞》刊行於一九三四年,由鄧邦述篆署,張茂炯序,張茂炯題詞《白雪》,吴梅題詞《洞仙歌》。高德馨卒於一九三四年,詞集《隱詞鈔》刊於一九三五年,由張茂炯序。蔡晉鏞詞集《雁村詞》,由吴梅於癸酉塗月(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題封面,鄧邦述篆耑,作者自序。楊俊詞集《夢花館詞》,其卒後由其女兒女婿整理而成,封面由芯廬(潘昌煦)題籤,扉頁由鄧邦述篆署,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吴縣董宬王懷霖序。吴梅詞集《霜厓詞録》經‘霜厓手定舊稿,凡三易寒暑,繕録既竟’〔一六〕,有庚辰文楷齋本,有據文楷齋本重寫影印的潘氏癸未本,有盧前編、文通書局一九四二年本,詞序由夏敬觀以及作者自題,庚辰本、癸未本有潘景鄭跋與續跋。潘昌煦之《芯廬遺集》包含《芯廬詩存》與詞集《芯廬詞存》,於一九六三年十月由吴縣潘氏印行。《芯廬遺集》由陳叔通題籤,郭紹虞序、顧廷龍跋。由詞社主要成員詞集刊刻相關情況看,越是早期,詞集封面題籤到扉頁以及序跋題詞,到後期隨著詞社詞老相繼殂謝,享年最久的潘昌煦的詞集的這些工作只能交給社外人員承擔了。

清初以來,在傳統題畫詞、詞意畫等相關藝術行爲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稱爲‘填詞圖’的詞畫結合的藝術樣式。自兹以降至晚清民初,‘填詞圖’不斷出現,甚至‘填詞圖的徵集與詞社活動又結合起來,推動了詞人之間的交往唱和’〔一七〕。六一詞社詞人侵染於傳統以及當時的詞學風尚,自然互題‘填詞圖’成爲社事活動之一。張茂炯填詞圖有兩幅,一爲顧彦平作,一爲吴湖帆作,畫家根據個人對詞人詞心的理解進行創作,詞人則根據畫境相應地選擇詞調進行想像進行詞作,如潘承謀《霜花腴》‘題《艮廬填詞圖》,圖爲顧彦平則正作,楓葉霜丹,巡闌閑步,凜然秋深之景,爲張仲清辛未’、《雪花飛》‘又題《艮廬填詞圖》,圖爲湖帆姑丈作,平原秃樹,雪窗風景淒絶’;鄧邦述《白雪》‘題《艮廬填詞圖》’、《霜花腴》‘再題《艮廬填詞》第二圖’;吴曾源《霜葉飛》‘《艮廬填詞》第一圖’、《飛雪滿群山》‘《艮廬填詞》第二圖’;張茂炯《霜葉飛》‘自題《艮廬填詞圖》,圖爲顧彦平所作’、《飛雪滿群山》‘又題《艮廬填詞圖》,圖爲湖帆作’;吴梅《霜葉飛》‘仲清《艮廬填詞》第一圖’、《飛雪滿群山》‘又第二圖’;潘昌煦有詩《題〈艮廬填詞圖〉卷》(三首)〔一八〕;蔡寶善《霜葉飛》‘題張仲清《艮廬填詞》第一圖’、《飛雪滿群山》‘題張仲清《艮廬填詞》第二圖’。吴梅有《霜厓填詞圖》,圖一爲顧麟士作,《霜厓詩録》有詩《謝顧鶴逸(麟士)繪贈〈霜厓填詞圖〉》;一爲馮超然作,‘超然爲余表襟兄,其婦潘爲吾婦之表姊……其人工畫,爲吾畫《霜厓填詞圖》,深得麓臺之意,但筆性極慢,此畫求諸十餘年,至今歲始交到也’(頁三七)。《霜厓填詞圖》成,吴梅曾求朱祖謀題《高山流水》,無奈朱氏先逝,無從責諾(頁六六)。題作有鄧邦述《高山流水》‘題《霜厓填詞圖》’;吴曾源《高山流水》‘題《霜厓填詞圖》’;潘承謀《高山流水》‘題《霜厓填詞圖》爲吴瞿安’;張茂炯《高山流水》‘題吴瞿安《霜厓填詞圖》’ ;蔡晉鏞《高山流水》‘題吴瞿安《霜厓填詞圖》’,還有吴梅《高山流水》‘自題《霜厓填詞圖》’。蔡晉鏞的填詞圖,吴梅日記於一九三四年八月四日載:‘入晚題蔡雲笙《雁村填詞圖》,得《齊天樂》一詞,録下’(第四五六頁),詞見載於《霜厓詞録》;潘昌煦《齊天樂》‘《澄碧軒填詞圖》卷’。吴曾源的《入定圖》,題作有張茂炯《秋宵吟》‘吴九珠《苦吟入定圖》’等。通過填詞圖互相題寫,增强了詞社内部詞人之間的理解。

一九三三年後,詞社詞人漸次進入人生暮年。《瞿安日記》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記載:‘楊詠裳爲我言,江進之已逝,張仲清類中,吴伯淵有小恙。朋友間皆無好消息,聞之悶悶。……午後蔡雲笙(俊鏞)來談,知進之身後蕭條,爲之嗚咽。又悉新納一婢,老興未衰,且《雁村詞業》已付刊,余又不禁自念也。又言仲清中風已成,舌强不便言語,尤不便作書,方悉余前二書,未得復音,蓋以此也。’(頁四三一)存世的詞人拜祭、挽詞、祭文等,成爲六一詞社最後的社事活動。吴梅《瞿安日記》卷七記,一九三四年四月六日:‘又至祖家橋,拜潘軼仲,蓋今日大殮也。擬作一挽聯未果。’(頁四九)吴梅《瞿安日記》卷八記,一九三四年八月四日:‘下午訪仲清,求作伯淵家傳,仲清即以《艮廬詞續集》囑序,此又交换條件也。’(頁四五一)又如潘昌煦《吴伯源曾源挽詞》(四首,其三專論詞)、《張仲清茂炯挽詞》(六首,其四專論詞)。對於吴曾源的挽詞,《瞿安日記》卷八記,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二日:‘今又示挽伯淵詩四首,自謂較前四首更勝。其第三首專論填詞。’(頁四三九)吴梅另曾爲吴曾源作祭文。

由以上可以總結出,六一詞社從己巳夏成立之後,斷續的唱和填詞活動持續到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三年,但就在這兩年,一些詞人年事漸高,詞的創作興致漸闌,社事活動轉向校詞、詞集出版、填詞圖等方面;隨著部分詞人離世,社事的祭悼等活動標誌著六一詞社徹底成爲了歷史。

三 吴中傳統與詞社風尚

《説文解字》中‘社’的文化意義是:‘地主也,從示土。……《周禮》:“二十五家爲社,各樹其土所宜之木”’〔一九〕,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引‘《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並注云:‘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這些都在表明社在傳統語境中具有某一地域指向意義。成立於民國時期的六一詞社,與當時通都大邑中諸如漚社等因詞成社不同,他們除此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在於詞社成員較爲共同的植根蘇州的地域性背景而符合傳統‘社’的文化含義。

首先是詞社成員之間緊密的鄉黨關係。在已經提到的詞社成員中,除鄧邦述、蔡寶善分别來自江蘇江寧、浙江德清之外,其他都出自蘇州。鄧邦述‘辛酉(一九二一)五月,倦遊京師,幡然思返吴門。堯峰之麓,父母丘墓在焉。將以餘年歸而守塚。丁卯之冬,買宅一區,聊避風雨,鬻書易米,生計頓艱,一室蕭然,惟供吟嘯’〔二一〕,因父母丘墓所在,晚年基本在蘇州度過;蔡寶善‘生德清’,曾‘觀察吴中’,‘晚而僑吴’〔二二〕,‘卜居滄浪亭側’〔二三〕,參與蘇州文化圈的活動。其他詞社成員不僅僅因爲都是蘇州一地的文化精英,而且他們之間還存在地域之外的一些或宗親、或同年、或師承等關係。吴曾源與吴梅爲宗族内叔侄關係,潘昌煦爲吴梅的内母舅 (頁四三九);潘氏乃蘇州大族,清代以來家風重文,潘承謀、潘昌煦、潘景鄭乃同一宗族;吴湖帆(其妻潘静淑)爲潘景鄭姑丈等。張茂炯《隱詞鈔序》曰:‘歲己巳,吾與同年吴九珠、潘省安諸君結詞社吴中,時隱方橐筆北遊’〔二四〕,可見張茂炯、吴曾源、潘承謀、高德馨具有同年關係;吴梅《瞿安日記》載:‘憶及彊村,蓋由笙與孝先,皆古文,戊戌會試,分房所得士也’(頁四三九),知朱祖謀爲潘昌煦、鄧邦述二人戊戌會試房師。趙萬里、黄思履、潘景鄭及蔡晉鏞女兒佩秋均爲吴梅弟子等等,以上均説明,六一詞社因詞結合之外,尚有較强的鄉黨因素。

其次,六一詞社和詞填詞所詠之物、所寫之景多與蘇州有關,顯示了詞社的地域性特徵。己巳消夏詠寫:消夏灣、荷蕩、西湖、盆蘭、荷花、荷葉、桂、螢、柏因社、滄浪亭、瑞雲峰、秋柳、七夕;己巳消寒詠寫:圍爐話舊、寒鴉、沈石田竹堂寺探梅圖、西崦釣雪、石湖春泛、横塘載酒、寒山寺、臘梅、冷香閣眺遠;庚午消夏詠寫:蟬、竹葉青、藕、團扇、涼枕、白蓮、荔支、甫里保聖寺羅漢像、叢竹、芭蕉、庚午七夕、荷葉杯本意、過淮張故宫遺址;庚午消寒詠寫:歲寒堂、紅梅閣故址、冰花、雪夜圍爐、梅花喜神譜、詠宋宫人送汪水雲南歸事;辛未消寒詠寫:橘、香雪海、唐花、上元、紫萸、除夕立春、燭淚、祝東坡生日、過春草閑房、虢國夫人早朝圖,景點諸如滄浪亭、瑞雲峰等都爲蘇州特有,文化方面諸如《梅花喜神譜》等也爲蘇州獨有,另雖曰時、物不屬地域特有,但都是以蘇州的風物進行描寫的,有較爲强烈的蘇州意味。張茂炯爲蔡寶善《滄浪漁笛譜》題序曰:‘予惟古人作詞之旨,不外乎寫景抒情,而其中有地靈焉,有時會焉。……而其遊虎阜、靈巖、姑蘇臺諸作,至今膾炙人口,則知詞人題詠,足爲山川生色者爲尤多也……洎乎晚年,身經亂離,撫今追昔,而故國山川,故園心眼,燕麥兔葵之恨,廢宫蕪苑之愁,一一寓之於詞。’〔二五〕揆之六一詞社的相關表現,這段話不啻爲他們的夫子自道。詞寫地方風物;同時六一詞社詞人多有清朝功名且仕晚清,鼎革之後經歷社會、文化等巨變,身世之感寄託於地方風物之中,如鄧邦述《六一消夏詞序》曰:‘緣情綺靡,非北宋之詞人;感夢淒涼,入南唐之身世。言哀已歎,爲歡幾何。而欲歌詠太平,扢揚風雅,抑所謂不爲無益之事,何以消萬古之愁;未免有情,聊用寄一時之興’〔二六〕;潘承謀‘承先世餘韻,所爲詞亦以富麗爲工,而遭值世變,故宫離黍之感,時露言表’〔二七〕,無一不是將動盪的‘時會’滲透於‘地靈’的敘寫之中。

再次,六一詞社的結社方式以及詞學理念延續著吴中詞學傳統。我國古時有將每年夏至後及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各分爲九個段落,每一段落九天,且由於這段時間天氣酷暑或酷寒,民間逐漸形成消夏、消寒的習俗〔二八〕,文人雅士也多趁此期間言笑晏晏、詩龍酒虎,進行文藝創作。‘嘉道年間,以戈載等吴中七子爲中心的吴中諸子進行了爲期數年,斷斷續續的唱和活動。其中以兩次消寒會爲高潮’,之後有仲湘延秋社集、潘鍾瑞滬城銷夏詞社、王壽庭的消寒社〔二九〕,等等。六一詞社填詞和詞多集中於己巳、庚午、辛未三年中消夏、消寒,無疑在結社方式上與吴中傳統文人習俗一脈相承。同時,由於自嘉、道以來,蘇州一地受以戈載爲首的吴中七子、孫月坡、宋浣花等詞家影響,嚴守聲律,折中於浙西、常州二派之間,加之清代以來家族文學興盛,地域詞學宗風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於家門學風得以繼承延續。張茂炯《井眉軒長短句序》曰:‘予惟吾吴詞學之盛,莫嘉、道間若’,而後詳細介紹戈載等吴中七子、孫月坡、宋浣花等人的詞學觀念,分析以爲吴曾源詞‘集中諸澀調,字字悉依四聲,其陰陽上去之辨,宗菉斐軒《詞林韻釋》,不囿於《詞林正韻》一書。持律謹嚴,視戈氏更有過之。而其他諸作,亦多情文宛轉,詞趣盎然,是殆浣花所謂通戈、孫兩家之郵者歟?’無疑是在爲吴曾源的詞學創作尋根溯源。吴曾源説自己‘詞無派,自寫胸臆,獨守律略嚴耳’〔三一〕,這種意念來自‘髫齡時侍先大夫於冶山講舍,見其與薛慰農、范月槎、趙季梅諸老輩以詩詞相唱和。一日請益處,詔小子曰:“做詞之難,難於做詩十倍。詞中去聲字,非平上入可比,萬萬不能移動。其孤調尤宜留意。”余謹志弗敢忘’〔三二〕。潘承謀也是同樣的情況:‘吾吴家世填詞,首推潘氏。自三松老人始制《水雲詞》,實我省安同年之五世祖也’〔三三〕,此後累葉繼承,餘韻不絶〔三四〕,‘力主翠薇花館戈氏之説,一以《詞林正韻》爲標準’〔三五〕。在地域以及家族文化的影響下,嚴守詞的聲律已經形成爲詞社的觀念特色。如蔡晉鏞《雁村詞自序》云:‘歲己巳,艮廬、霜厓並議結詞社,漚夢、九珠、瘦葉諸君子皆來會,極一時之盛。顧持律嚴,必選澀調、依四聲。’〔三六〕如鄧邦述曰:‘己巳之夏,吴中詞人有填詞消夏之約,九珠、艮廬、雁村、霜厓,皆吾黨健者。尤嚴上去之辨,譜依堆絮[注]按:《詞律》最初刻本爲康熙堆絮園刻,此處‘堆絮’當因之代指詞律。而讎校加詳。韻宗菉斐,而檢用逾慎。’蘇州本地詞人自覺嚴格依據聲韻,不覺其苦,但外來者如鄧邦述‘初涉斯徑,頗苦束縛’〔三七〕。

結 論

六一詞社具備鮮明的地域特性。詞社從己巳夏六一成立,到辛未末進行了五次較有規模的填詞唱和活動,後轉入詞集校定、編輯出版等社事,自始至終主要由蘇州本地詞人爲主,且詞社人員之間具備緊密的鄉黨關係;詞社填詞唱和主題以及風物選擇都與蘇州相關,且採取民間普遍流行的風俗消寒、消夏爲組織形式。在地域特性的影響之下,由於蘇州自清嘉、道以來,詞風鼎盛,形成了嚴守詞律、折中浙、常的詞學觀念,這些詞學觀念在六一詞社中得到全部繼承,並成爲六一詞社最爲鮮明的詞學觀念。由此可以認爲,由於地域色彩濃厚,民國蘇州六一詞社可謂是因社成詞社;鑒於其有明確的詞學觀念,也可以説是因詞而成詞社;雖然無論在創作還是詞學理論方面,均未出現特别突出和創造性表現,但是作爲地域性詞社,在向現代轉型背景中,六一詞社無疑是清代吴中詞派的延長,是蘇州古典詞學傳統的最後輝煌。

〔三〕《心音》,一九三二年第二期。

〔五〕〔八〕潘昌煦《芯廬詩存七卷詞存一卷》,一九六三年鉛印本。

〔六〕鄧邦述《齊竽集序》,鄧邦述《漚夢詞》,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九〕吴梅《井眉軒長短句跋》,吴曾源《井眉軒長短句》,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一一〕潘景鄭《漚夢詞手稿本》,潘景鄭《著硯樓讀書記》,遼寧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第五八三頁。

〔一二〕潘景鄭《艮廬詞》,潘景鄭《著硯樓讀書記》,遼寧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第五八二頁。

〔一三〕〔一六〕吴梅《霜厓詞録自序》,吴梅《吴梅全集·作品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第一六頁。

〔一四〕張茂炯《瘦葉詞序》,潘承謀《瘦葉詞》,民國二十三年刻本。

〔一七〕夏志穎《論‘填詞圖’及其詞學史意義》,《文學遺産》二九年第五期。

〔一八〕潘昌煦《芯廬詩存卷四·倦遊集》,一九六三年鉛印本。

〔一九〕許慎撰,徐鉉校定《説文解字》,中華書局一九六三年,第九頁上。

〔二一〕鄧邦述《吴蕭集自序》,《群碧樓自著書·漚夢詞》,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二二〕張茂炯《滄浪漁笛譜序》,蔡寶善《滄浪漁笛譜》,民國二十五年刻本。

〔二三〕蔡寶善《滄浪漁笛譜跋》,蔡寶善《滄浪漁笛譜》,民國二十五年刻本。

〔二五〕張茂炯《滄浪漁笛譜序》,蔡寶善《滄浪漁笛譜》,民國二十五年刻本。

〔二六〕鄧邦述《六一消夏詞序》,鄧邦述編《六一消夏詞》,民國十八年刻本。

〔二七〕張茂炯《瘦葉詞序》,潘承謀《瘦葉詞》,民國二十三年刻本。

〔二八〕李松齡《漫話‘九九消寒圖’》,文史知識編輯部編《古代禮制風俗漫談(四)》,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第二一二頁。。

〔三一〕吴梅《井眉軒長短句跋》,吴曾源《井眉軒長短句》,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三二〕吴曾源《井眉軒長短句自序》,吴曾源《井眉軒長短句》,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三三〕張茂炯《瘦葉詞序》,潘承謀《瘦葉詞》,民國二十三年刻本。

〔三四〕具體可參見《潘氏家族詞人世系圖》,沙先一《清代吴中詞派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二四年,第一四頁。

〔三五〕張茂炯《瘦葉詞序》,潘承謀《瘦葉詞》,民國二十三年刻本。

〔三六〕蔡晉鏞《雁村詞自序》,蔡晉鏞《雁村詞》,民國二十二年徐氏卓觀齋刻本。

〔三七〕鄧邦述《齊竽集自序》,鄧邦述《群碧樓自著書·漚夢詞》,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猜你喜欢

吴梅消夏
风雨闲
竹笏消夏
林启泉作品
名画中的故事
吴梅《钧天梦传奇》的发现与考论
试论吴梅《奢摩他室曲丛》之编纂及版本选择——以《紫钗记》为例
名画中的古人『消夏方案』
鸳鸯袜(短篇小说)
明锁
古代楚人如何防暑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