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1-24曹洋
曹 洋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往往危、急、重,若不能及时给予抢救处理,极易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抢救时机[1],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急诊科患者疾病种类较多,病情严重,护理工作复杂多变且需要具备预见性,稍有疏忽就会引发医疗或护理方面的隐患[2],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引发医疗纠纷[3]。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尝试性应用全程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3~74岁,平均(53.6±6.8)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3岁,平均(53.7±6.5)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依据我院的急诊流程实施抢救及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护理工作:①加强联系:和120急救中心加强电话联系,实时了解院前急救现场的救护情况。120指挥系统可经电话声讯将病患具体情况、现场车辆状态等发送至医院,这样有利于急诊室尽早获知患者详细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为患者抢救工作争取更多时间。②快速、明确分诊:急诊分诊工作应由具有多于5年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分珍护士在接收患者信息之后,需从下述几方面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准备好抢救床、转运滑板、人工推车、专职出迎人员及氧气等。护士尽快收集患者的客观、主观资料,借助SOAPIE公式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按照患者疾病类型将之安排到不同抢救室中。③辅助急救医师对患者展开抢救工作,注意应保证医师下达的各种急救措施得到准确、迅速而果断的执行。抢救护士需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处理,开通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且由专人对供给抢救药品、负责药物配置工作,并对相应的抢救处理措施做好记录。④密切监测病情: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每小时对患者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记录1次,对患者心电图波形表现、瞳孔、神志加以观察,当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在补钾过程中对血气、电解质定时复查,对每小时尿量进行记录。做好静脉输液导管、微泵的护理。⑤全程陪同:在抢救时急诊护士需做好检查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准备好急救物品,如氧气瓶、呼吸囊、气管插管喉镜等,提高抢救效率。急诊病患转移时提前告知相应病区护理人员对各项准备工作加以完善,安排病区护士、医师陪同患者转运。⑥和科室中的医护人员加强交接:中护送病患至病区后,抢救护士应向科室中的医护人员做好病情交接、导管标志交接、抢救药品交接,完成交接工作后双方在交接单上清楚签名。
1.3 疗效判定:统计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抢救成功的判定标准为急诊抢救脱险标准,也即患者经抢救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安全转送到相应科室。利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在患者进入相关科室后对患者家属展开满意度调查,调查项目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接收及时与否、救治过程、沟通与转运、护理计数等展开评定,VAS总分为10分,分值为8分及以上表示满意,分值为5分及以上为基本满意,分值不值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对比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分析:44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3例,成功率75.0%;44例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42例,成功率9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7.31,P=0.007)。
2.2 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6.3±1.2)分,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0±1.4)分,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6.116,P=0.000)。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率72.7%;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24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9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0.92,P=0.00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大,同时建筑事故、交通意外事故的频发也导致急诊危重患者人数不断增多[4]。急诊科危重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治疗。急诊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繁重,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已无法对新时代人们的护理需求加以满足[5],故而临床护理人员需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措施,助力于患者的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仍以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而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全程护理是从宏观视角出发为患者实施抢救护理的服务方式,常需对以往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及时发现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完善,从全局着眼为患者实施尽可能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在具体实施中,全程护理从120接到电话开始,到危重患者转运至相应科室的整个过程中,在抢救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均遵循“预警、提前、迅速”的准则,尽量节约每一步准备工作所用时间,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进程,更有利于抢救效果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5.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全程护理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另外,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护理可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1]文琼.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老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2016,4(3):70-72.
[2]李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8(7):118-119.
[3]陈海莲.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9-31.
[4]蔡涌恩.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3007-3008.
[5]张瑞,王慧平.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新疆中医药,2016,34(3):72-75.
[6]华秀芝.评价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