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转向

2018-01-24文/石

传媒 2018年9期
关键词:类节目综艺卫视

文/石 丹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

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倡导鼓励制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并要求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综艺节目工作者不负使命,在政策引导下,在内容融合、形态融合、渠道融合的科学制播理念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涌现出一批内容多样、形式创新、底蕴深厚、深受好评的作品,以实际行动回应“唱衰电视”的论断。

音乐、竞技类节目江山稳固。

2017年,8档“综N代”节目也积极转型,《奔跑吧兄弟》改名为《奔跑吧》,作为2017年的收视冠军,收视率下滑了26.46%,但是在综艺网络播放量上首次挺进百亿大关。《中国新歌声2》《欢乐喜剧人3》《王牌对王牌2》收视成绩表现良好,收视份额基本稳定。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3》、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2》、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4》、浙江卫视的《二十四小时2》以及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改名为《歌手》,《偶像来了》改名为《我们来了》,这些节目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都进行了改进与创新。音乐类节目将现代与传统民族音乐或戏曲音乐相融合,竞技类节目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节元素或者故事叙事,一方面进行了引进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另一方面激励了这一类型节目的创新发展。

文化、慢综艺新类型势头强劲。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省级卫视周末晚间档季播综艺共105档,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而慢综艺开创新类型,文化类“清流”节目口碑崛起。一批被称为电视“清流”的节目成功逆袭,获得广泛赞誉,刷新了综艺节目的新高度,并以文化的力量直击观众的心灵。比如,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2》,央视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2》《国家宝藏》等,每一个节目都从多方面去解读文本,诠释文化,预示着综艺节目从“文化失语”到“文化价值”的回归,宣告着主流媒体的回归,回归媒体社会责任、价值引领的本来定位。湖南卫视的“慢综艺三部曲”——《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的《青春旅社》、浙江卫视的《漂亮的房子》以及江苏卫视的《三个院子》等,都阐释了“慢综艺”的真谛在于“慢下来将生活写成诗”,回归生活本质,彰显人文关怀。

旅游、科技、生活服务类热度不减。《花儿与少年3》虽然在收视排行榜名列41位,但网络播放量逆袭,达到23.595亿次。深圳卫视的《我们的侣行》是由环球探险旅行家张昕宇、梁红联合腾讯打造的中国首档无脚本纪实真人秀,两人自驾飞机,跨越5大洲,3大洋,23国,航程8万公里,实现中国人首次五大洲环球飞行,中国飞机首次飞越南极点。《极地》是一档旅游类的VR节目,拍摄者借助全新的VR技术和呈现方式,将观众带入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西藏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2017年科技节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注重青少年科学知识普及的,如《加油!向未来》《奇幻科学城》《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等;另一类是以新科技、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探索科技的奥秘,在显示科技力量的同时也注重展现人对于科技的驾驭能力,如央视的《极客出发》《未来架构师》,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等。生活服务类节目有北京卫视的《厉害了奶爸》和《生活相对论》,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2》,山东卫视的《育儿大作战》,广西卫视的《百寿探秘》等,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了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这些节目中对于“人”的观照,是新时代节目制作的价值亮点,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变化不断,活水入潭,内部的竞争趋于良性。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转向与价值回归

电视在它诞生的80余年里,时常遭受诟病,主要针对电视的“快餐化”“低门槛”及“庸俗化”,围绕“电视缺乏文化价值意义”展开。不可否认,中国电视在一段时间里确实存在这些问题,电视媒介理应承担起社会文化的表达与价值观引导的功能。2011年,“限娱令”的出台,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转机,短短几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诉求被陆续点燃,并在2017年近乎出现了峰值。电视人书写了中国电视的文化价值意义,传统媒体回归社会责任的本来定位。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识传达。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作为科技产物的电视,也同样可以对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汉字成语、诗词曲赋、经典文本、文物古迹、民歌戏曲等作为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元素,进入到了文化创作领域。无论是在火爆异常的竞技类真人秀,还是异军崛起的文化类节目,都借助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传递出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心灵应和,激活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记忆”。

《国家宝藏》作为一档致力于展现国家文物背后故事的文化综艺节目,首创“纪录式综艺语态”,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用电视语言的方式解读了深藏在文物中的文化密码,并用当代人作为“国宝守护人”的概念去进行现代意识诠释。2018年伊始,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经典咏流传》,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诗词,成功让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凝练并磨合出了“共同心声”,带领观众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内涵。

“匠人精神”表达。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开始关注“匠人精神”,并在社会生活、行业领域、道德层面上,对大众进行引领与培育,以此来提高大众的文化品格和道德修养。从《出彩中国人》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能手和行业标兵,到《演员的诞生》中专业演员的表演功力;从《朗读者》呈现形式的高雅化,到《声临其境》中艺术家二度创作的美学高度解析,匠人精神被大众传媒充分展示与诠释。

《声临其境》是2018年春节档的爆款,节目的定位就是致敬并学习配音者的匠人精神,这些配音艺术家在对经典影视桥段进行配音的同时,更注重自己的独创性。让观众开始重新认识一些演员,并意识到表演真的是一项创造性的艺术,进而开始注重自身专业领域的建树。

大众文化的审美意识回归。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融知识性、情感性、价值性于一体的节目创作,凸显了“家”的意识,摆脱现实的束缚与喧闹,传递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理想生活”的典范,引发观众对现代生活议题的思考。《向往的生活》中何、黄磊、刘宪华作为“蘑菇屋”的主人,每期接待飞行嘉宾共同体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回归田园生活。节目中,明星们采取“日常化”的文化视角对历史、生命、信仰等重大议题进行解构,为观众找回了在快节奏生活中遗失的属于大众本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

结语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国电视的文化大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最大收获就是全面的文化转向,过度娱乐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广大受众也在媒介深度融合的环境下,立足传统文化,体味工匠精神,提升了个体的审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电视工作者要继续探索,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的供给能力,提升电视文化的发展质量,坚定中国电视的文化自信,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类节目综艺卫视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