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现存问题及其规范建议

2018-01-24李传文

关键词:概论学术学科

李传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长乐350202)

一、“概论”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时下各学科专业教材多标以“概论”称谓,这种“概论”的写法(写作体例)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时期或更早。当时,“概论”教材的最早范本可见于“文学概论”“文艺理论基础”之类,并很快传入我国建国初期的学术界与教育界,逐渐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教材写作体例,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成为无可替代的教学规范文本。因而,数十年来,“概论”的写作体例对于我国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甚大,诸如“史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概论”“法学概论”“影视学概论”等学科的理论体系总结与研究成果相继展开,“概论”也便成为各学科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入门课程。

“概论”写作体例影响重大。其重要性首先就在于,各学科专业的“概论”是向本专业的学生介绍有关本学科规范、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通过严谨的写作体例这种传授方式,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严谨的入门训练。这业已成为各学科在普及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体系的最为通行的做法。其次,“概论”这种规范的写作体例亦是当代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的有效形式和成果反映,融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的“概论”在普及和提高学科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同属应用性、实践性学科,其诞生的时间并不久远,因而在学科定性、对象与畛域(范围)等方面尚存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①。这里之所以将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相并列,将《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问题同时提出,是因为这两门学科之间具有前后相继的历时性,在其研究对象与范围乃至方法诸方面关系紧密。本来,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的研究是并行不悖的,但同时,二者间又具有内在紧密的继承性与历史延续性。二者间有重叠、有增益,也更有更新之处。工艺美术学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学东渐时风背景影响下而于五六十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设计学则由于其融合古今且自身所具的交叉和边缘的性质而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学科,此非工艺美术学所能比。从近十数年来的发展现状看,这两门学科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与相邻或相远的学科相比较,传统的工艺美术学与年轻的设计艺术学都在整合、交叉与互渗的新场域中面临着革新与发展的新契机。

因此,在这种时代条件与发展氛围下,作为“概论”性质的理论课教材,《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或《设计学概论》《设计艺术学概论》)这两门理论教材呼之欲出。通过《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的知识传授,即将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这两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以向学生全面阐释这两门学科的专门知识。

二、从教材与专著的联系看教材的性质

学界颇盛行一种说法:“史”有多种多样的写法,“概论”亦应有多种多样的写作方式。其中包含的辩证观我不反对。本来学术就该是活跃的、研究就该是争鸣的,这毋须赘言。问题是,这就变成我们所谓灵活发挥写作思路的指导方针了吗?

教材是什么?这里姑且花些笔墨,谈谈教材与专著的关系,即从教材与专著的联系与区别中来看看教材的性质。

在高校里,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某一特定学科与专业领域内的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科专用书。通过教材,教师向学生施教,将本学科完整的理论体系教授给学生,这既是专业基础学习的必备课程,又为少数有潜力和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条他们加深学习与研究的入门途径。

何谓专著?所谓专著,即学术著作(专著)。顾名思义,专著是“专门性著述”之简称,是对某一学科及其所属专业领域内所进行的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因此,专著是学科专业领域内学术研究最高成果的凝结,继而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与方式。专著是深入性的专题与个案研究,它所要揭示的核心要义即在于研究内容(个案、选题)具有典型性,论述具有深刻性,行文语言亦应逻辑缜密、明白晓畅。

教材则不然。教材重在对于一门特定学科的基本原理、性质、种类、特征与方法等进行条纲大要式的阐发,以使此某一特定学科专业的学生能对以上各方面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完整而规范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指导是对教材编写体例与内容的必然要求。

一般说来,学术专著的传播、接受与影响领域受其自身特定的读者群所拘而多在较有限的领域范围内传播,因而其受众面极为有限,它有着明确的学术旨向和较为稳定的学术圈;但是,高校教材却是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的入门工具书,是供历届学生所学习使用的,一部编写体例完备、知识体系完整的教材是学生接受特定学科专业知识的捷径,从而给其以深刻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力是终其一生的。这就是说,教材不仅传授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教材与专著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促进的,它们可共同推动特定学科及其专业的发展。正因为此,我们对教材性质的理解才能更加准确,进而才能对教材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出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编写要求与实施目标,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才成为可能。

三、《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现存问题

在高校中,《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是设计专业学生入门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然而,作为一门必修且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时下《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理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却良莠不齐,对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与后果。

归纳起来,时下高校中所使用的《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首先,某些《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理论教材不能系统全面地阐释这两门学科(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的基本知识如研究范围、对象、性质、属性、种类与规律等知识内容,而代之以“概括”“提纲”,这种所谓“概括”与“提纲”既体现在此类教材的目录结构上,也反映在教材的编写内容上。这样就无法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工艺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的学科知识,使学生无法清晰获知这两门学科的主要知识内容,因而对实际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从现实情况看,部分高校的《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在阐释学科知识时简之又简,疏漏乃至错误百出,由此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作为理论教学的基本教材,《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本应使设计专业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特征属性等知识,了解二者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为学生及时把握当代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研究的新动向提供理论指导。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某些《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在编写与出版上明显偏离学科教学的中心方向,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胜任其基本教学要求,甚至难以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其次,从教材编写的内容体例与方法看,时下出版的某些《工艺美术概论》《设计概论》教材常冠以所谓“新编”“新论”之类的“名头”,然而,通览其内容,方知内容空洞,对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描述、阐释和评价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反其道而行之”,即在编写的特例与方式、方法上绞尽脑汁,可谓“独辟蹊径”。于是,散论式的、漫谈式的,还有史实罗列式等方法都一一呈现;更有甚者,干脆以拼凑与剽窃相结合而标榜。我们可以想象,这类花哨巧取的所谓教材一旦进入课堂,必然会使教师上课无处入手,学生学习迷失方向——因为他们都不知这门学科与专业的主要知识有哪些,其重点、难点又何在?如此以来,学科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又从何谈起?更遑论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了。

再次,在教材的措词用语与行文表述上,部分《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类教材也存在着明显的讹误与不足。这些明显问题暴露出编写者在学科规范、编写思路以致相关文学修养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一些教材抄袭与“复制”的现象十分严重,某些打着“精品课程”旗号的所谓重点建设课程却言语不通且行大肆剽窃之实。阅读此类教材味同嚼蜡。此类教材多东拼西凑且语病丛生,文不对题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再作设想,以这种文字粗糙、质量低劣的《工艺美术概论》《设计概论》(或《设计学新论》《设计概论新编》等)来作为向学生传授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这两门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教材,将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益的知识呢?

最后,从《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编写的整体外部环境看,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各高校和出版社针对教材编写各显神通,它们在教材选题、人员分工与教材出版诸方面可谓心通暗合。对于出版社而言,它们借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大招生的东风,将教材出版视为竞夺高校教材市场的主战场。在这种情形下,教材编写的水平质量与教材发行市场均出现了一味追求数量和单纯追逐利润的不良趋向。一些不求质量、参差不齐和重复出版的教材泛滥成灾,而且教材编写的乱象——随意性、重复性与内容堆砌等也与整个学术环境的恶化、诚信体系的缺失密切相关。此外,时下各高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学评奖与科研立项等工作确立了明确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即对教师每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教材专著等俱有明确充分的规定,因而进一步增加了教材出版的乱象与功利化倾向。

四、《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规范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看,《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在编写中良莠不齐,存在着较多的乱象,因而,在时下推进教学改革和加强课程建设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对《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规范就显得迫在眉睫。

为规范《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编撰工作,顺利推进教材与课程建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编写者必须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良知,秉持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以“守正出新”为原则与己任,力争编写出具有创新性、连贯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

上文已述,当前高校教材的编写呈现无序化和“失范”状态,这与我国高校的学术考核指标体系、学者的学术功利化倾向和版权意识薄弱有关,因此,教材编写出现了抄袭、拼凑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应从规范与提高的角度来切实解决此类不正常现象。教材编撰者应遵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并具有较强的著作权法意识。因为,说到底,教材是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使用的工具书。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教材对知识的体系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等内容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故此,《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编写也应遵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编写者应具有起码的学术道德和良知,在编写中应主动遵守学术规范,按照教材编写的基本规律,以严肃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全面、完整和合理地编撰相关教材。

教材编写要倡导多元化的原则与方式以有利于课堂间的师生互动;教材内容要克服“难、繁、偏、旧”的痼疾,为教材内容注入现代化、愉悦化、开放化和生活化的气息,使教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应注意教材的整合性特点,增强教材的弹性空间,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此外,编写者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以“守正出新”的创新精神力争编撰出融知识系统性、方法创新性与实践应用性于一体的崭新教材。

第二,从工艺美术与设计研究的本质规律、思想内涵出发,探索《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编写规律、法则,确立教材编撰的指导思想,从学术规范的高度探寻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教材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正确路径。

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和系统化,要符合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的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要从整体上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内容、思想与价值,教材的整体设计要反映出学科知识和领域的主要精神内涵。此外,教材的完整性与体系化非常重要。工艺美术与设计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不尽相同的知识形态。因此,在教材中,知识编排、能力培养乃至于学生的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它们自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与知识体系,在教材里都应有恰当的体现;同时,编写者要把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符合逻辑的能力训练等应用性知识结构,注意知识训练的连贯性和渐进性,以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水平。

在教材编写中还应当结合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突出各个阶段的教学难点、重点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编排。在高校工艺美术与设计教育中,如果教材的编撰不能反映出这些方面与特点,必然影响教材自身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亦影响到具有通识性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在《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还应注意语言文字运用上的规范化,力争将文学语言与工艺美术和设计学的专业术语、观念与方法的表达恰当地融为一体。教材除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与实用性之外,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应反映出规范化的要求,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启迪,进而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语言表达上的典范。

目前,从整体上看,为繁荣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学界在《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的编撰上充分体现出“一纲多本”的指导方针,成就斐然。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在语言规范与行文表达方面问题突出。此种情形对专业教学已经造成了不利影响,因而发人深省。其危害从短处来说,它贻误学子,害人匪浅;从长远来看,则伤害学理,乖逆学风。因此,教材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行文表达能力,这是编撰者本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那种置《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自身的特点、目的与任务于不顾,而进行任意的想象与发挥,或借所谓“概论与史同理,当然可以有多种写法”之名对其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漫谈与散论,都是根本错误的,都应予以纠正。

最后,在编撰《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过程中,作者还应及时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积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有益成果以资借鉴,通过教材,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向学生推介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研究的新发展、新变革,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撰写要体现出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知识的整体性,更要体现出工艺美术与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告诉学生,如同人类掌握的所有知识体系一样,工艺美术与设计知识的更新也是不断发展的、是历史性的;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互动交流,进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应从开放性、愉悦性等不同方面来探索研究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研究型理论教材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开放和愉悦的学习观念,拓展学生学习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因此,教材编写可尝试向感性化和愉悦性回归,尽量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变得愉快和主动起来。

总之,《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进行主动性思考和研究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科的教学实效,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石。

五、结束语

《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是教材,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工艺美术学与设计学这两门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材。因此,教材必须体系化且规范化。《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的编写必须与知识体系相互结合,必须与学术规范相互结合,并体现出“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则。编写者要不断将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及时吸纳借鉴到教材的编撰中,体现教材的知识性、创新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当前,面对不断深化的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科研究和日益发展的设计实践,特别是面对高校不断深化的教学体制改革与学科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类教材建设与改革已迫在眉睫,已提到议事日程。教材不规范的失衡状态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更应端正态度,鲜明反对那种以渔利为目的、以功利为己任而东拼西凑的教材“新写法”,增强自律意识,严守职业道德。同时,必须认识到,《工艺美术概论》与《设计概论》教材建设是一项长远工程,它尚需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至少应在学科体系规范化和反映成果多样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无论何种学科,其学科定性与定名都是一件严肃的事,这不同于学术研究的争鸣性质,它必须清晰而明确。设计学科的定名也当如此。然而,当下设计学科的称法十分混乱,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著述及论文中,有数种叫法,如“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学”“设计学”等称谓,显示出一派乱象。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从文学所属的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四个并列的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第13个学科新门类,即“艺术学”门类,“设计学”遂升级为一级学科。由于设计学的应用性与交叉性、边缘性,因此可授艺术学、工学两个学位。这标志着设计学科自1998年在我国正式确立以来历经发展已趋成熟。这也意味着,艺术教育与工科教育的融合趋向将在以后的设计教育中不断加强,设计学科的开放、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将愈加显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争论定名“设计艺术学”抑或“艺术设计学”等既不全面也无必要。事实上,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设计学”大学科概念正日益成形。

猜你喜欢

概论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