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共教育时代社区美术馆的构建

2018-01-24邓文冰

关键词:美术馆公众美术

邓文冰

(厦门美术馆,福建 厦门361000)

美术馆是建构近现代以来美术的主力军,形式上主要通过展览与活动向公众引导艺术标准与审美取向,其公共教育更是蕴含难以取代的美术信息、美术知识、审美经验与创作技能,成为美术馆各项职能的重中之重。当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公共教育,充分履行美术馆的服务职能与文化责任,以服务全民,实现国家倡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为美术馆积极探索的方向,不少美术馆尝试推动展览走出美术馆,到基层办展,改善了传统展厅时空限制,更大范围覆盖了公众教育、艺术普及受惠区域,收获一定成效。

展览“走下去”真的“走进去”了?

——公共教育之殇:普及不均衡、需求难兼顾、展期难满足、效果难持久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艺术行动力”,改造货柜车为移动艺术馆入驻日常生活领域;厦门市美术馆的“美术大篷车”工程,将馆藏漆画、国画作品送进社区、医院、部队、农村等,都是美术馆推动展览走下去的积极案例,体现了公立美术馆从展览收藏到公共教育、艺术普及的升级。但理性思考,推动展览走出本馆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现象,如基层场所不理想,限制了部分展品出馆;未实行错时开放,公众观展受时间限制;展览缺乏深入调研,公众所看非所愿,导致为展而展;展览形式不够鲜活,对公众吸引力不大;展览内容过于专业化,公众接受度低;展览后续规划缺失,单个区域缺乏持续关注,效果如过眼云烟。

“水土不服”路在何方?

——构筑社区美术馆:依托地域、沟通、服务、合作优势,无隔阂、均等化融入社区,为构建和谐社区搭建文化平台。

近年来,社区美术馆逐渐浮现在公众视野里,与公立美术馆的展览、活动“搬入”基层相比,社区美术馆是将美术馆“搬入”社区,可充分发挥地域、信息、沟通、合作优势,更好地解决美术馆下基层存在的“水土不服”现象,让距离远的民众、身体不便的老人、幼小的少年儿童在家门口受到美术熏陶,从而践行艺术普及的平等化、均衡化,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传导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国内社区美术馆发展较晚,全国首家社区美术馆是2002年创办,位于南京天福园小区的“广厦美术馆”。而后在短短的十余年间,2003年广东“时代美术馆”成立,2007年常州首家社区美术馆“东方翰缘美术馆”成立,2008年三亚“碧海蓝天美术馆”成立,2009年西南首家社区美术馆“江山美术馆”成立,广州“天峰艺术创意馆”成立,2011年重庆 “HAO艺术馆”成立,2013年成都“宽巷子社区美术馆”成立,近年来逐渐产生聚集效应,在广州天河CBD社区内部或周边就出现花城美术馆、唯美术馆、珠江美术馆、墨高美术馆、东方彩墨艺术馆、美林美术馆等十余家美术馆。对于社区美术馆,我们应持理解认识,虽然他们多选址于社区内部或周边,但绝不可理解为仅服务“社区”,开展“社区水平”的展览活动,事实上,学术展览、收藏研究、包装推广更是其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是说“社区”属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私立美术馆、公立美术馆的先天优势、独特特点。

“谋生之道”路坎坷?

——打造多渠道资金体系:形成政府扶持、企业赞助、民间融资、社会参与的资金脉络。

纵观国内社区美术馆,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地域发展不均衡,走在前列的如时代美术馆,建筑面积8000m2,已形成生活和居住空间互相交融、全新模式、创新管理的全国知名美术馆;花城美术馆建筑面积达到2000m2,完全按照国家重点美术馆标准建设。当然也有面积仅100m2左右的重庆HAO美术馆,长期坚守,受到了公众拥护与获得良好口碑。

资金是社区美术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决定其生存的命脉。馆租、安保、水电、物业、布撤展、装裱、运输、保险都需要费用,还需坚守非盈利公益性质,产生的社会效益又非立竿见影,提供的服务更非基本民生所需,仅靠不固定的场地出租,运营社区商店、咖啡厅、书店所得的微薄收入,即便开源节流,也是难以为继的。可以说,资金来源不够充足、不够稳定、不够多样,会影响社区美术馆的日常运营,影响聘用人员的待遇保障与工作稳定,也会对美术馆的场馆建设、展览陈列、藏品质量、收藏研究、教育推广产生一系列多米诺效应,延缓甚至改变美术馆公益性运作的方向与正常进程。稳定的多渠道资金体系就成为保障社区美术馆能否生存、能否坚持公益性运作的关键,这个体系既包括政府财政扶持,也涵盖企业赞助、民间融资、社会参与的资金。一方面要求社区美术馆的发展应符合政府的城市发展、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发力点,证明能够为城市建设、社会文明贡献力量,成为政府认可的区域美术群体一员,获得政府政策、资金、活动支持。有企业、房产商背景的社区美术馆更应加强沟通合作,以企业形象、品牌提升、社会口碑为出发点,让企业意识到社区美术馆产生的社会效应大于经济效应,坚持公益性是企业持久赚口碑、赢人心的重大民心战略,从而纳入企业的岗位架构、运营管理上,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配套资金、场地、人员各方面支持。资金保障了,并非高枕无忧,社区美术馆更应高效透明、廉洁自律,以严谨的制度,规范、高效的执行力、对外财务的透明向公众、社会证明,资金都是用在公益事业及美术馆正常运营所需,确保赞助方的持续信任,实现公益运作的良性循环,不至于被随时撤资、撤员、收地、断粮。

“未来之期”何立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定位关乎质量,格局影响命运,沟通融入公众,服务决定品质。

资金决定生存,定位决定发展质量。社区美术馆应从所在区域美术馆群体的整体特点检视自身,舍其锋茫,选择自身在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当代艺术、工艺美术的优势项目来打造特色品牌,一方面保持展览学术水准、质量,以符合业内期待,树立业界权威与地位,在追求“高冷”之时,兼具阳春百雪,一是加强公共教育、艺术普及,以接地气、得人心;二是发掘、梳理被忽视的本地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思潮、美术现象的展览、收藏、研究、推广,为建构地方美术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获得社会关注、政府支持。

格局影响社区美术馆能走多远。社区美术馆应兼顾业内、业外双重格局。一方面沟通合作区域内的美术馆,以共享代替垄断、以合作代替冲突,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性竞争格局,避免闭门造车、雷同发展。此外,多探索周边融入,制定美术馆与社区、街道、区域、所在城市的各级融入、服务、合作、发展规划,在品牌打造、业务推广、体验提升方面,着力于自身沟通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的提高。

一是品牌标签。社区美术馆应对外彰显“公益”“服务”“艺术社区”等标签口号,典型的如HAO艺术馆的“文化进社区,艺术为人民”、时代美术馆的“面向公众,学术独立”、天峰艺术创意馆的“生活即是艺术”等,有助于打消公众的顾虑,增加好感,愿意走进美术馆。

二是实施策略。时间上人性化,实施错时开放,让公众闲暇之时可以走进社区美术馆,业务上“请进来”“走出去”两手战略。一方面主动“走出去”,与社区、街道积极沟通,掌握社区节庆特点、家庭教育需求,举办相应的户外展览、社区讲堂、书写春联等,提高知名度、好评度。另一方面主动“请进来”,增加公众话语权,共同创建,如提供艺术定制服务,满足不同需求;设置艺术空间、社区图书室等,共同创建;招募志愿者,提供平台,实行成长机制;开展实用性的公益性培训、讲座,人性化的媒体开放日、社区居民开放日、传统节庆体验日,富有新意的艺术沙龙、分享会、创意作坊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形式,让共同创建、创新体验成为社区美术馆与公众的沟通桥梁,让公众从旁观者升格为创建者,通过公众感兴趣的主题元素入手,导入美术馆优秀资源,起到收获美术信息、增长美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掌握创作技能、提高文化素养的多重美育价值。

三是宣传推广。社区美术馆不如公立美术馆社会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要想引起社会关注,必须主动搭建高效的沟通、互动渠道,这其中自媒体、新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对社区美术馆的所有展览活动进行包装、传播、推广、公关,缩小与公立美术馆强大软硬件、强大社会地位带来的宣传差距,实现后起勃发。通过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加上多媒体展厅、3D虚拟展厅、VR等数字技术,拓展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体验,增强吸引力,吸引公众走进来,美术馆再根据公众点击、复制、下载、留言等行为,分析公众关注范围,强化受关注的,替换不受关注的,引导需要关注的,从而优化美术资源、合乎公众需求。未来,社区美术馆可衍变为“百科全书”式平台,与各大美术馆、艺术网站及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的搜索平台链接共享,供公众查阅,满足公众搜展讯、赏藏品、看展览的需求,后续还可引入办展览、买衍生品等申请服务。

猜你喜欢

美术馆公众美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去美术馆游荡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