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情愫(外一篇)

2018-01-24李玉林

慈善 2018年3期
关键词:甘孜乌篷船船工

文/李玉林

2009年7月22日,我因慈善工作的需要走进内蒙古的苏尼特草原。

在那里,我感到了心的震撼,一种撕裂感、撕裂的疼痛不时向心头袭来。

这是草原还是沙漠?

我在问,问他人也是问自己……

我对草原歌曲情有独钟,草原的旋律常在我心中萦绕,这是因为我一直情愫草原。

然而,这里没有歌声,只有草原的叹息,只有它咳喘的声音,那是令人心颤的止不住的咳喘、干咳!这干裂嘶哑的声音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着,似乎是向有点阴沉的天,向隐约出现在远处的我们祈祷、哀鸣!

我看到那稀疏的、少得可怜、正在枯黄下去的青草,看到它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顽强地挣扎,尽可能地挺直自己的腰板。可黄沙和饥饿的羊群正一步步向它逼近。我看到了匍匐在那里的一只小小的蜥蜴,它正茫然又警惕地四面环顾,它的跟前有一棵不易被觉察的小草。

我看见了那里的羊群。它们正啃食着少得可怜的那点青草,啃食着生命、生命的希望,仅存的一点点希望。我们不敢想象明天,它们肯定也一样不敢。

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天依旧阴沉着。那里的牧民说,你们能给苏尼特草原带来好运吗?羊好像也这样问着。我们都盼望着快点下一场雨,越大越好。尽管旷野上的我们谁也没有带雨具。

我们到底还是没有把雨等来。

…………

第二天,2009年7月23日,我们又辗转来到内蒙古的赤峰锡林郭勒草原。那里,刚刚下过一场透雨。

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草原。

我看到那里的草原笑了!听到了它的笑声。我真的看到听到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笑容、笑声。尽管由于干旱,有些地方的青草变得稀疏、低矮,也不再青翠,甚至已经遭到黄沙的侵蚀、摧残,可它们还是笑了。7月草原的笑容、笑声是那样清爽、甜美、爽朗,她使我们体味了一种温馨的感动,也领略了一种持久的震撼。

那里广袤的大草原,在喜雨的滋润下,正呈现出一片片新绿。绿草丛中,白色、黄色、橙色、形态各异的小花争相开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花朵上不时有颜色鲜艳的小虫飞来飞去。

草丛中,一只小黄牛,正跟在一只大黄牛的后面,悠闲自得地散步;另一端,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牛,回头惊奇地朝我们张望,像是要询问什么;一只大黄狗毫无陌生感地跑到我的跟前,摇着尾巴表示友好。我往远处望去,看见正向草原纵深奔驰的马群,至少有三十几匹健壮的高头大马,有白色的、黑色的、枣红色的,正在绿草地映衬下欢快地向前奔跑。不知道它们跑向哪里。

2006年,我曾在新疆看到过伊犁草原上的野马。那些野马十分珍贵,不亚于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外貌俊秀,体格魁伟,四肢强健有力,步履灵活稳健。我注意到那里人烟稀少的公路许多地段限速60公里,甚至40公里,听说就是防止奔驰的汽车误撞过往的野马。在新疆、内蒙古的许多地方,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骆驼。那些骆驼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饲养的,成群的骆驼走起来,会使人有一种令人震撼的苍伤感。我曾看到,公路上一辆小轿车为一只骆驼让路的过程。那只骆驼就要穿过公路时还特意回头张望了一下。牧民转场时,会有成队的骆驼托着各种物品,包括牧民的帐篷。我也有幸看到过牧民转场时的情景。草原上的羊群很多,羊群当然都是家养的,是当地牧民放牧的。在草原上,移动的羊群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一切都使草原的笑靥、笑声更加丰富、美丽、动听。在这样的草原,我听到了歌声,悠扬的、浸满了笑意的草原歌声。

2009年8月末,我同样因为慈善工作的需要到过甘孜草原。甘孜在四川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古为羌地,唐属吐蕃,是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我看到的甘孜草原是和森林相连的,藏民就生活在草原与森林相连的地方。马牛在草原上静静地吃着青草,漂亮的野花散发着清清的幽香,纯净、洁净、清净,仿佛整个身心也被净化了。这就是我置身甘孜草原时的感受。

置身这样的草原,总感觉会有草原的歌在身边萦绕。草原的歌悠扬、动听、让人心旷神怡。草原的歌里浸满美丽的情、辽阔的梦。

置身这样的草原,我眼前都不时会出现内蒙古的苏尼特草原被破坏后的惨状。

草原给予人类太多馈赠,也带给人们太深刻的思考。

乌篷船老船工

2006年2月,在新昌开办事之后,当地朋友带着我们几个从天津、北京来的客人到就近的水乡绍兴走了走。由此,我记忆的长河中便总有一只古老的乌篷船在缓缓划动。

…………

看古老的乌篷船,看头戴乌毡帽的老船工,我记忆的书页不由得翻回陆游、鲁迅描绘绍兴风情的那些篇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历史的场景又在眼前重现了吗?

乌篷船就轻盈地划行在清亮的小河上,依河而建的是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古镇。我坐在船上,透过乌篷,正对着手脚并用的老船工。老人手脚灵活有力,乌毡帽下富态的脸庞写满了抹不去的喜庆。“柔橹一声,扁舟咿呀”,老船工边划船边兴奋地与我们交谈,浓郁的绍兴方言与橹声、水声交融,一种特别的韵味随之在河面上升腾。

老人起小就在这里划船。老辈子,乌篷船是绍兴水乡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是流动的生命,如今则主要用于接待四方来客,向外界介绍本地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乌篷船已经成为绍兴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文化象征。老人乐得靠旅游经济赚钱养家、改善生活。尽管每天都要在日晒雨淋环境下工作,有苦头吃,卖大气力,收入也不够高。可每当看到海内外游客被这里古老的小河、小巧的石桥与河两岸古色古香、别具特色的店铺、作坊、民居以及幽曲的石板小巷吸引,老人便感到格外开心。

老船工笑的模样,极快地就感染了我,让我不由得也笑了。那笑,不经意间由脸颊直浸到心田。

那一刻,我用相机留下一个值得记忆、值得分享的瞬间。

猜你喜欢

甘孜乌篷船船工
赞船工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水乡的精灵——乌篷船
故乡的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