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史与科技考古新成果
——记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2018-01-24梅皓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冶金考古

2017年10月27日~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台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西藏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印刷博物馆(按单位首字母拼音排列)等高等院校、文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19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上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对中国造纸史与纸质文物的研究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次会议延续了往届传统,在技术史和科技考古研究领域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多兼用文献考证、科学分析、模拟实验、传统工艺调查等方法,体现了技术史与科技考古文理交叉、学科贯通的特点。

技术史的研究不仅要梳理技术发展历程,还要借助现代科技分析手段对技术水平加以判定。目前的冶金考古研究缺少量化标准,内蒙古师范大学董利军博士引用了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直收率”概念,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古矿冶遗址的冶金直收率,为解释古矿冶技术水平提供了新方法。陶器的烧成温度是反映古代制陶工艺的重要指标,而常规热膨胀法有一定局限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又进博士利用陶器中矿物的释光信号可反映其受热温度这一特点,引入释光法对禹会村遗址出土陶器的烧成温度进行测定,为测定低温陶器烧成温度提供了新方法。制陶技术与冶金技术息息相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海峰博士引入矿物学和古陶瓷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古代冶金炉壁材料的科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形成了两种生铁冶炼炉壁材料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古代“陶冶”关系的演变。

古代技术史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常规的理化分析尚不能完全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研究中可借助实验考古理论,复原古代工具,从而深入探究其核心技术。中国丝绸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龙博报告了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的研究,完整复制了织机模型及工具并复原其生产技术,解决了关于汉代提花织造技术的学术争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博士对天然磁石勺的实证研究,证实王振铎曾成功复原“磁石勺司南”,解决了唐以前磁石指向器是否存在的问题。

技术史的研究往往会因为缺少文献资料或实验样品而遭遇瓶颈,但技术本身具有延续性特点,很多古代手工技术在工匠传承下沿用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培峰博士在现有材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云冈石窟窟顶遗址周边手工作坊的调查,诠释了该遗址的铸造技术。他强调传统工艺调查可以解决很多科研难题,对技术史和科技考古的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

以上学者的汇报丰富了技术史和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可供借鉴。下一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将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冶金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三星堆考古解谜
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考古”测一测
冶金动态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