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文物修复中环保作旧材料性能比较研究
2018-05-04张思敏
张 慧,徐 飞,张思敏
(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 210016)
0 引 言
瓷器文物属常见的馆藏文物,以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馆藏的多数瓷器文物是考古出土品,在地下埋藏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地层变化而引起的堆积物的挤压,出土时有不少瓷器已经破损或变形,有的甚至支离破碎。因此,修复出土的瓷器文物,再现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瓷器文物修复的一般步骤包括粘贴、补配和作旧处理[1,2]。其中作旧处理是保护修复中的关键步骤。作旧处理就是用硝基清漆作为陶瓷器文物作旧材料的粘合剂,配以无机颜料作成所需要的效果。上述材料对恢复文物本色,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是严重的缺陷。硝基清漆的稀释剂是香蕉水,香蕉水的主要成分是苯及苯系物,有一定的毒性,长期使用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是有害的,也影响工作环境;而且香蕉水、苯用量过多,还会影响前道做上去的颜色,失去层次感;同时其修复后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又会变深、起皮、老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是文物修复如旧的大忌;在紫外线光和红烛灯下,颜色易发淡、发白,使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文物残破的地方,失去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和作用,影响展览的功能和效果;此外,硝基清漆里能溶的颜料均是无机颜料,颗粒较粗,不适宜作瓷器釉的作旧。
目前,在瓷器修复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件瓷器的修复过程上[3],仍然停留于对以往文献的概括、总结[4],对文物修复材料的研究方面,偶有研究,只是零星的,分散的,如蒋道银等[5]对古陶瓷修复仿釉涂料进行了研究。在文物修复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环保、耐久、操作简单的瓷器修复作旧粘接材料,经该材料修复的瓷器,不易黄变,能长期保存。
1 实验材料与工具
硝基清漆(紫荆花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水性氟碳树脂DF-01(上海东氟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固含量(45±2)%;水性氟碳乳液(常熟市东环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固含量(50±1)%,是以三氟氯乙烯和其他功能性单体为原料,运用乳液合成技术制备的双组分可常温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的涂层,主要用于外墙防腐涂料;ET99SG环保水性木器清面漆、ET99N环保水性木器清底漆(紫荆花制漆(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用于木器的表面涂装;3A胶、滑石粉、矿物颜料蛤白、10cm×10cm白色瓷板、毛笔、吹风机、喷枪、手术刀、砂纸、Q-SUN-Xe1氙灯老化设备(翁开尔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DHG-91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RXZ型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制造)、HPG-2136便携式色差仪(上海汉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MG 268PLUS三角度光泽度计(KONICA MINOLTA公司生产)。
2 实验过程
1) 将3A胶和滑石粉混合均匀后,涂布于白色瓷板上并铺满白色瓷板,铺设厚度约1cm,自然晾干,待用。此步骤即为模拟瓷器修复中的补缺处理。
2) 取一定量的矿物颜料与一定量的粘合剂混合均匀后,利用毛笔均匀涂布于已补缺处理的瓷板表面,待干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颜料的颜色将补缺的颜色遮盖住为止。此处选用的矿物颜料为蛤白,因为白色颜料易于观察变色等问题。所用的粘合剂分别有硝基清漆、水性氟碳树脂DF-01、水性氟碳乳液、水性木器清面漆、水性木器清底漆等,其中的硝基清漆为传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操作即可。其他材料均为水性材料,均需与水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整后使用。
3) 分别配制质量分数是71.4%、50.0%、33.3%、25.0%、20.0%、16.7%、14.3%、12.5%、11.1%的水性木器清面漆,编号分别为Q1~Q9;分别配制质量分数是71.4%、50.0%、33.3%、25.0%、20.0%、16.7%、14.3%、12.5%、11.1%的水性木器清底漆,编号分别为D1~D9;分别配制质量分数是71.4%、50.0%、33.3%、25.0%、20.0%的水性氟碳乳液和水性氟碳树脂DF-01,编号分别为F1~F5和DF1~DF5;另外,配制质量分数是33.3%、25.0%、20.0%的硝基清漆,其溶剂是稀释剂,编号分别是X1~X3。
将上述样品进行老化,干热老化温度设定为(100±2)℃,连续老化72h;氙灯老化光照黑暗1h交替模式,光照时温度设定为63℃,黑暗时温度设定为37℃,连续老化1000h,选用波长532nm光源;湿热老化温度设定为50℃,湿度控制在60%,连续老化72h。
3 表征手段
利用HPG-2132便携式色差仪,以老化前的样品为标准样品,老化后的样品为被测样品,分别测试样品的色度空间值,即L、a、b,最后计算出色差△E值,其中所测样品为肉眼观察效果较好的样品。为保证老化前后所测样品的位置为同一个点,测量时,先选择瓷板的一个角,并做好测量记号,然后将色差仪的其中两条边与瓷板的这个角的两条边对齐进行测量。这样,老化前后测量位置相对固定,减小了测量误差。
利用MG 268PLUS三角度光泽度仪对模拟作旧样品老化前后的光泽度进行测试。同样,所测样品也为肉眼观察效果较好的样品。为保证老化前后所测样品的位置为同一个点,测量时,先选择瓷板的一条对角线,做好测量记号,然后将光泽度仪沿着瓷板的这条对角线测量即可,老化后也测量这个位置,从而减小了测量误差。
4 结果与讨论
4.1 肉眼观察效果
对不同浓度、不同材料处理的样品进行了肉眼观察,评价其作旧的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肉眼观察作旧效果评价
(续表1)
由表1可知,对于水性木器清面漆和水性木器清底漆来说,浓度均不宜过高,浓度过高,作旧后颜色“泛青”。对于水性氟碳乳液来说,浓度也不宜过高,浓度过高,也易于“泛青”;浓度也不宜过低,过低,干燥后表面易于开裂甚至颜料易于脱落。对于水性氟碳树脂DF-01来说,浓度过高,颜色易“泛青”,且存在脱落现象;浓度过低,表面也出现开裂且上色不均匀,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种材料粘结力比较低所致,故不适合作为作旧用粘合材料。传统的硝基清漆,随着稀释剂用量的增加,颜色更加易于黄变。
4.2 色差分析
对肉眼观察较好的样品分别测试了干热老化、氙灯老化和湿热老化前后的色差值(表2),并计算得出色差。
表2 各样品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色差值
由表2可知:对于水性木器清面漆Q4~Q9样品,干热老化和氙灯老化后的样品色差变化均比湿热老化大,说明温度和光对材料的影响大一些;色度学理论表明,在色差数据L、a、b中,+L说明颜色偏暗,-L说明颜色偏白;+a说明颜色偏红,-a说明颜色偏绿;+b说明颜色偏黄,-b说明颜色偏蓝;由L、a、b老化前后的数据对比可知,L和a的数据变化很小,主要是b值的变化导致的色差变化。对于水性木器清底漆D3~D9样品,与水性木器清面漆Q4~Q9样品也同样得出b值的变化导致的色差变化。对于水性氟碳乳液F3和F4样品来说,引起色差变化的因素也主要是b值的变化。并且上述材料的色差变化值普遍较小,其色差变化最大值才达3.7,而硝基清漆处理的样品X1,色差变化非常大,最大达30.2,b值变化非常明显,且用肉眼观察也明显偏黄。
图1表明:干热老化和氙灯老化后,各材料的黄变比湿热老化的更加严重,且硝基清漆处理的样品黄变最严重,这一点与色差测试数据相一致。由此可见,其他材料的抗黄变能力明显比硝基清漆强的多,说明实验所用材料抗老化能力明显要强于硝基清漆。
图1 老化后各样品的照片Fig.1 The sample pictures after aging
4.3 光泽度分析
光泽度主要用于表征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表面越粗糙,光泽度值就越小;反之,物体表面越光滑,光泽度值就越大。光泽度的大小还与光源照明和观察的角度也有关系,本次选择20°、60°和85°角度照明,主要参考是60°,即人眼睛看东西的角度。分别测试了各样品老化前后的光泽度值,具体见表3。
不论是干热老化、氙灯老化还是湿热老化,对于60°观察各个样品的表面,其光泽度变化均很小,即用眼睛看样品表面的光泽度老化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各样品光泽度比较稳定。
表3 三种老化前后光泽度测试数据
5 结 论
由于瓷器修复材料易于黄变且具有一定的毒性,选用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可大大降低所用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选用的4种水性高分子材料中,对于水性木器清面漆和水性木器清底漆来说,浓度均不宜过高。浓度过高,作旧后颜色“泛青”,表现出粘接材料本身的颜色,水性木器清面漆的最佳浓度范围为11%~25%,水性木器清底漆的最佳浓度范围为11%~33%。对于水性氟碳乳液来说,浓度过高,易于“泛青”;浓度过低,干燥后表面易于开裂甚至颜料易于脱落,水性氟碳乳液的最佳浓度范围为25%~33%。对于水性氟碳树脂DF-01来说,浓度过高,颜色易“泛青”,且存在脱落现象;浓度过低,表面出现开裂且上色不均匀,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种材料粘结力比较低所致,故不适合作为作旧用粘合材料。传统的硝基清漆,随着稀释剂用量的增加,颜色更加易于黄变。利用色差仪和光泽度仪表征其耐久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材料硝基清漆相比,水性木器清面漆、水性木器清底漆和水性氟碳乳液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能力、抗氙灯老化能力和抗湿热老化能力,有望解决瓷器文物修复材料易于黄变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国华,崔远丽.浅谈瓷器的修复工艺[J].价值工程,2013(27):323-324.
GAO Guo-hua, CUI Yuan-li. Discussion on porcelain repair process[J].Value Engineering, 2013(27):323-324.
[2] 李 刚,李 良. 浅谈馆藏瓷器的修复方法[J].四川文物,2002(2):85-86.
LI Gang, LI Liang.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the porcelain repair[J].Sichuan Cultural Relics,2002(2):85-86.
[3] 吴启昌.“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28(1):93-100.
WU Qi-chang.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wo pieces of porcelain from the submerged “South China Sea I”[J].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16,28(1):93-100.
[4] 庞倩华,张艺博.古陶瓷修复保护技术概述[J].陶瓷,2017(1):63-65.
PANG Qian-hua, ZHANG Yi-bo. Overview of anient ceramic 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J]. Ceramics, 2017(1):63-65.
[5] 蒋道银,罗曦芸,刘 伟,等.古陶瓷修复仿釉涂料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增刊):92-99.
JIANG Dao-yin, LUO Xi-yun, LIU Wei,etal. Glazed coation for old pottery mending[J].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02,14(Suppl):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