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慈善
——《慈善读本》读后感
2018-01-24汪群博
文/汪群博
慈善,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东西。
在《慈善读本》里,讲了许多关于慈善的故事,比如邓小平为“希望小学”提名,帮助了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以及伟大作家海伦凯勒即使双眼失明,但依然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更有医生无偿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甚至有人放下身段去非洲支教。
其实慈善的方式有许多,而在英文中慈善有两个单词,“charity”和“ philanthropy”。“charity”是对他人的爱;而“philanthropy”是对全人类的爱。比如比尔·盖茨,他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绝大部分做了慈善,捐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一些明星自己主动去做慈善:比如舒淇,她在电影中饰演过各种白富美,她是过着奢靡生活的影视人物,但生活中的舒淇却乐于做慈善;以及古天乐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刻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并且隐姓埋名进行管理,甚至连很多受捐助的人都不知道古天乐。
慈善不光在富人当中,在常人中也有许多。我们随手给乞丐的几元钱,从慈善的方面来讲,就是帮助了他人,温暖了他人,甚至温暖了世界。我曾经在街上看见一个穿名牌衣服的男人,拿了一个面包给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而且他的身上很臭,至少一个月没洗澡了,但那个男人依旧帮他,给了面包还递水给他,十分热心。我在一边看了十分脸红,想为他做点什么。
我们国家还颁布了慈善法,慈善法是一部慈善事业的基本法。慈善法要系统规定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包括慈善概念、慈善机构、慈善政策等。而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慈善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群众的慈善,营造社会慈善氛围,调动各类慈善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果我们人人都做到了这一点,帮助有困难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平等。
我们还要鼓励宣扬慈善精神、表彰慈善人物,从而更好地传播慈善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慈善意识。宣传慈善本身就是慈善活动的一部分,参与慈善的宣传就是在参与慈善活动。
我们即使不能像圣人一样高尚,但完全可以像个常人一样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