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新变化 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后慈善工作的思考

2018-01-24赵浩义

慈善 2018年3期
关键词:救助慈善协会

文/赵浩义

目前,我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体系。”在关于社会治理方面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显然,党的十九大已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的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体系。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慈善组织新的历史使命。

随着《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和十九大的召开,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我们慈善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是慈善行为的变化,由传统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转变。一方面募集资源对贫困人口实施物质救助,扶贫济困履行政府民生保障的补充职能。另一方面传播慈善文化、崇德劝善,践行平等、诚信、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

二是慈善募集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传统的线下动员募集转变为线下网上相结合的募集。慈善的基本任务是募集款物实施救助,但传统的募集方式是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中去动员募集,随着网络慈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自发捐赠,网络捐赠已成为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中国儿慈会去年募集5.5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于网络募集。因此,网络慈善将成为新时代慈善募集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是行善人数的变化,由过去的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慈善行列,捐赠了大量的资源救助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但是毋庸置疑,这些企业和人士在总人口比例中毕竟是少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小额大众、轻松筹、快乐捐,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慈善由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笔者查阅了陕西省慈善协会的功德簿,省慈善协会成立21年来,除企业家孙俊良的个人大额捐赠之外,记录在册的个人捐赠约五六千人次、捐赠金额不足千万,但从2016年网络慈善工作开展以来,两年参与陕西慈善项目捐赠的人数已经达65万人次,网上捐款总额近5000万元。

慈善事业的新时代、新变化,赋予了慈善组织新的使命:

一、慈善要进入扶贫攻坚主战场。慈善的本质是扶贫济困,陕西省慈善协会刘维隆会长讲:“慈善组织的使命是与穷结伴,为贫而善,慈善是小扶贫,政府是大扶贫,只有使慈善的小扶贫进入到政府的大扶贫中慈善组织才有作为。”目前全国的扶贫攻坚战役已进入决战阶段,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募集平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动员社会爱心参与扶贫。陕西省慈善协会实施“三节救助”“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参与“万企帮万村”项目,捐建“慈安桥”,关爱贫困母亲,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和慈善老年大学,组织9·5献爱心慈善扶贫联合大行动,并筹集资金为党政机关干部慈善扶贫捐款进行等额的配捐,较好地调动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慈善扶贫的积极性。但慈善扶贫无止境,还需进一步创新与探索,结合陕西实际,应在以下方面再发力,求突破。

(一)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开发慈善项目。过去,慈善组织一直坚守利他主义价值观、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大爱情怀,针对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开发了许多慈善项目,慈善救助作为社会民生保障的补充,在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暂时覆盖不到的角角落落实施救助。目前,国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格局。随着贫困对象的明朗化,扶贫工作的精准化,贫困人口逐步缩小(但也是扶贫工作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我们慈善组织应围绕当地党委政府脱贫工作大局,面向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策划慈善项目,募集慈善资源,实施精准救助,进入扶贫攻坚主战场助力政府扶贫攻坚。

(二)整合现有慈善项目,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的脱贫需求。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社会扶贫网站,该网依托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搭建贫困人口和社会力量帮扶的网络服务平台,高效对接贫困户脱贫需求,帮助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我们慈善组织应积极参与这一网络的运行推广。并有效对应网上发布的脱贫需求,对现有的慈善项目进行整合融接。比如陕西省慈善协会实施的“三节救助”项目,每年春节救助2万户贫困家庭、“六一”关爱2万名贫困儿童、“9·9”重阳节帮助2万名贫困老人,量大面广,现在就应以贫困人口连片集中的深度贫困县为对象组织实施,陕西省慈善协会修的“慈安桥”,捐建的留守儿童之家、兴办的乡村慈善老年大学、慈善助医助学项目,也要对接深度贫困地区的需求,首先在这些地方建设和捐办,这就有效地服务了政府的扶贫工作,将慈善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也有利于彰显慈善力量,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影响力。

(三)建立慈善扶贫激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参与慈善扶贫的积极性,慈善组织应集中一批慈善资源对参与慈善扶贫捐赠的机关、事企业单位的扶贫项目予以配捐。陕西去年组织9·5献爱心慈善扶贫募集联合大行动,筹集资金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人的捐赠给予了1:1的配捐,激励办法出台后,省直机关单位积极响应,仅五天时间就捐赠408万元,加上省慈善协会的配捐,816万元全部用于机关单位定点扶贫的脱贫项目。这一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慈善扶贫的积极性,发挥了党政干部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也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慈善组织要参与社会治理。慈善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慈善史,无论是道家的慈爱观,儒家的仁爱思想,释家的慈悲为怀,还是当代的利他主义价值观和平等、友善、诚信、互助的现代慈善理念,崇德向善,立德育人是慈善的核心元素,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和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都明确肯定社会组织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慈善组织要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并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的慈善组织形态与活动方式,夯实慈善事业根基,延伸慈善事业根系。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城镇创办慈善社区,在农村组建慈善互助会,在社区开办慈善老年大学。这一探索培育社会公众慈善意识,倡导乡贤文化,加深了邻里情谊,动员全社会公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众小额,互相帮助,这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能量,无论是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公德的建设,都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会成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路径与方式。

三、以“互联网+”为驱动,开创慈善新格局。“互联网+慈善”是慈善行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对慈善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募集和优化能力,进而提升慈善行业组织运作效率和社会公信力的过程。不仅传递并普及着现代慈善文化,而且创造着全新、多样、有效的行善方式,推动慈善事业进入“人人做慈善”的公众慈善时代。

为什么要重视网络慈善,笔者公布一组数据值得深思:2016年以来,陕西省慈善协会网上募款近5000万元,其中2600万元来自于外省网民捐赠,就是说50%多的捐赠是经济发达省份的网民捐赠的。榆林水灾发生后,陕西省慈善协会当天就发起了“榆林水灾,救援有你”项目,被腾讯乐捐平台列为头条在全国推介,五个工作日网上捐款93万元,其中60%来自于南方省份。这组数据对我们贫困市、县应有启迪。我们贫困山区一个县一年的捐赠额只有几十万元,但如果把网络慈善搞起来,一个项目就可以筹集几十万,因为贫困地区的求助信息是真实的,只要把项目设计好就能筹到善款。现在全国筹款最多的几个基金会,50%以上的善款都来自于网络筹款。网络慈善“小额大众”的捐款模式是今后慈善募集的新天地,笔者认为,网络慈善不仅是慈善募集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慈善文化,是一个培育全民慈善意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慈善组织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慈善,以“互联网+”为驱动,开创慈善工作新格局。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建立完善慈善信息网络。各级慈善组织尤其市、县慈善协会要重视加强网站建设,使其成为各级慈善协会与慈善捐赠企业、个人、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救助对象、监管机关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建设慈善信息环境。自媒体新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信息化发展,慈善组织要重视建设慈善信息环境。陕西省慈善协会倡导各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和慈善志愿者实施“四个一”慈善信息传播工程:即每人每天点击一次慈善网站,每天传播一则慈善信息,每天转发一条慈善微信,每天发展一个慈善“粉丝”,此工程实施两年来,省会官网日点击量大幅上升,慈善宣传信息队伍迅速壮大,慈善志愿者发展到近40万人,各级慈善组织网站信息稿件大幅增加,慈善在社会的影响力有效提升。

(三)建立慈善信息大数据。慈善工作要定性、定量分析,精准化服务。慈善组织要按慈善项目、捐赠企业、个人、款物使用、救助效果等科目分类建立慈善信息大数据,科学统计分析数据,决策慈善工作,使慈善工作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提高社会公信力。

(四)推介项目网上筹款。要利用公众网络平台的优势,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策划网民乐于参与、操作便捷的小型救助项目、冠名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小额”社会捐赠。慈善组织要与公众网络平台合作,开通腾讯乐捐、轻松筹大病救助、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全国性的网络众筹平台,通过公众网络募集善款。

(五)运营官方微博、微信。慈善组织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这一新媒体在引导慈善公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主动掌握信息网络时代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探索微话题、微视频、微活动、微访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慈善公益工作。陕西省慈善协会已建立了十个微信群,并发动基层慈善组织重视机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建设,与省慈善协会的官方微博、微信共同构建新媒体矩阵,影响和凝聚更广泛的各界群众。

四、引领大众慈善发展。慈善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陕西省慈善协会实施八大工程传播慈善文化,建设社会慈善环境,尤其是推广天朗慈善社区、府谷县农村慈善互助会的经验,培育全民慈善意识,将慈善的根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改变了以往农村、社区单纯依靠政府救助和外界捐赠的传统扶贫模式,激发了民众互助的活力,以互助带动共助,增强了社区和村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毋庸置疑,传统的慈善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精英慈善,但如果把慈善的根系延伸到每个社区和每个村庄,把广大民众发动起来,使慈善成为民众的生活方式,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引领全民慈善的到来。

猜你喜欢

救助慈善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救助小猫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