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开饭店还得配台电视机
2018-01-24
1983年,我申请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便借来300元,拟去武汉汉正街买些针头线脑的小百货。从老家湖南攸县网岭乡乘汽车到长沙,再换乘当时的蒸汽火车去汉口。为了省钱,我坐的是慢车,全程票价8.5元。沿线大小车站70多个,每站必停。一路行驶了18个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
乍进大城市,满眼都是高楼大厦、拥挤的人流。我对大的旅社望而生畏,便七弯八拐钻小胡同,住进一家小旅社里。
旅社狭窄的过道边一间房子里,严严实实地关着门,里面播放着音乐。耐不住好奇,我老站在门口窃听。老板满脸不悦:“老堵在过道上干吗,想看就进去嘛。”
囊中羞涩,我心里惴惴的:“要买票吗?”
“自家的电视机,买啥子票呢。”
推门进去,里面只有两个人,端坐在小方桌前,傻傻地盯着桌上一只约六寸见方的小匣子。匣子正面的玻璃屏上蠕动着手指大的人影。为加强清晰度,窗户挂着厚厚的窗帘。屋子里黑漆漆的,只有荧屏上闪着白光。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世间竟有这等新奇的东西。另一种感觉是太奢侈,太浪费,一个这么稀罕的东西只供三四人看。要知道,我们那山沟里,县放映队每年只来放一次电影,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赶来看。大禾坪里挤得满满的,连站脚的地方都难找,没找到位置的甚至爬上树或骑在墙上看。
听说这小匣子要好几百块钱,在当时要顶几头肥猪。这对长年在泥巴里摸爬滚打才勉强填饱肚子的我来说,它再奇巧,也不能当饭吃,恐怕这辈子与它无缘。
摆了3年地摊后,有了点积蓄,便在攸县网岭镇106国道旁一块荒山上建了一幢新房。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只好利用现成的新房开了家路边小饭店。那时物价便宜,猪肉只有1.2元一斤。摆上两张桌子,买上十几块钱菜,就开张了。客源是106国道上过往的司机。
夫妻搭档。老婆做饭、炒菜,我跑堂。老婆的烹调技术比煮潲好不了多少,但很实惠。那时的人们刚解决温饱,不怎么挑剔,每天顾客盈门。
红红火火几个月后,生意突然冷落,几乎整天不开锅。我们两口子心急如焚,坐在门口,眼巴巴地望着公路上在尘土中呼啸而过的汽车。
这天午后,一个满脸油污的大个头踏进门来。原来是他的小货车在我家对面的公路上抛锚了,这上下一里许只有我这幢孤零零的房子,来用餐也是无奈之举。
因多日没客人,炉火熄灭了,必须重新生炉子。他等了老半天,寂寞无聊,抱怨道:“连个电视机都没有,咯饭店咋开哩!”
当时的农村,许多人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但也有几家饭店捷足先登,有了电视机。我当时正积攒了些钱准备去还房债,现在看来还是先买了电视机再说吧。买电视机要上县城五交化公司,且只有12英寸、14英寸、17英寸黑白电视机。一不做,二不休,办事就得抢占时代至高点,我当即抱回一台17英寸的电视机。抱回来,即摆在门口播放。它很为我挣脸,众人都高看我一眼,说我做生意赚了大钱。饭店也马上起死回生。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又悄悄地冒出了彩色电视机。彩电是进口的,价格昂贵,凭票特供,只有规模大的企事业单位才能分得一张彩电票。也有走私的,有些人因走私彩电被关进了大牢,甚至吃了枪子儿。离我家不远的网岭镇上有家饭店,不知从什么渠道弄到了一台彩电,突然门庭若市。
这玩艺儿买不起,也无法买到,生意又江河日下。没奈何,只好关门大吉。
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计,我只好投靠妻子的堂兄,去青海西宁市卖水果。堂兄在青海省水利厅工作,全家定居西宁。其父,也就是妻子的伯父,旅居台北。因两岸未通邮,他托人从香港邮回一台31英寸的东芝牌彩电。但由于当时的青海、甘肃还未设海关,只能邮到西安。
海关办事很刻板。三次往返西安,一次次补办证明文件:街道办事处的、水利厅的、西宁市公安局的、青海省外事部门的,历时两个多月后才领取。而且从西宁到西安846公里,且不说舟车劳顿,光那三次往返西安的车费和住宿费,加上依法缴纳的关税,也花去了不少钱。
货提回来后,在水利厅几百人的家属大院里轰动一时。许多人都赶来看电视,昼夜不得安宁。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好些还是上司的眷属,得罪不起,只能满脸春风,泡茶、敬烟、摆果点。至夜半三更,人散尽,满地烟蒂、瓜子壳,一片狼藉。全家人都叫骂:咯电视机是只鬼。
这也是我第一次享受彩电。我的消费水平总比别人慢半拍,直至国产彩电普及,我才有了一台14英寸彩电,后随着国产彩电迅猛发展,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七成,我家的电视机也不断更新,几年一换。
2018年,我女儿买回一台55英寸超薄液晶彩电,很精巧,像一块5毫米厚的平板玻璃。据说是市场流行的最新款式。国产彩电的研发日新月异,不知它又能时髦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