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2018-01-24姜海涛

农业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电商

◎姜海涛

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概念(即PPT,pro-poor tourism),自此旅游扶贫逐渐成为国内外扶贫研究和实践的焦点。2015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份纲要性文件充分肯定了旅游业在扶贫富民中的突出贡献,乡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原真性强,自然生态系统与地方特色文化较少受到外来干扰,为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突破口,且返贫率低、拉动性强,因为精准扶贫是基于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而展开的,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手段提升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物质和观念上的“双重扶贫”,因此保证了这种扶贫形式的可持续性,为“真扶贫、扶真贫”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

1.资金瓶颈问题凸显。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资金短缺问题较为严峻,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偏远山区,虽然这些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项目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方能启动。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涉及到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以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虽然各地政府认识到旅游扶贫的重要性,并给予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但相对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难以满足旅游扶贫开发的需要,同时政府出于债务风险的考虑也会对“大包大揽”式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较为慎重,PPP式的平台融资模式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还较为罕见,因而各地在精准扶贫旅游项目开发中普遍面临着资金瓶颈问题。

2.扶贫对象识别存在偏差。目前在扶贫对象识别过程中,很多地区简单地根据当地农村人口的总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下发贫困指标,缺乏科学的调查分析过程,有的地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甚至主观臆断地将非贫困户也纳入贫困户行列,并且存在着根据人情关系及血缘关系等确定贫困对象的不法行为,导致对贫困对象的识别存在偏差。开展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保证贫困人口充分受益并为他们提供发展机遇,但扶贫对象被置换导致了精准扶贫偏离了主导方向,同时一些地区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将整个贫困地区的平均受益等同于贫困人口的个体受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进而降低了扶贫效果。

3.贫困人口脱贫意识有所欠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使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得以明显改善,而在当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成为主流,参与旅游业发展是穷困人口获取利益的主要方式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的参与呈现无序性和分散化,甚至干脆放弃,扶贫效果并不明显。智利知识界领袖萨拉扎·班迪提出,贫穷和落后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更是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的农民不仅知识匮乏,更为重要的是经常保持一种消极的、宿命的心理状态。而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墨守成规不可能真正脱贫,也无法保证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4.电商精准扶贫存在障碍因素。2016年11月,国开办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电商精准扶贫是指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帮扶主体以电子商务为载体和手段,通过提高电商对扶贫的带动力和精准度改善扶贫绩效。但目前在电商扶贫具体实践过程中,尚存一些障碍因素影响了扶贫效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不牢固。大多农村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均较低,信息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加之部分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导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资多;(2)物流配送不发达。物流问题是农村电商扶贫的最大挑战之一,多数农村贫困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没有被物流和快递企业所覆盖,出于经济角度考虑当前这些企业只愿配送至乡镇一级,根本无法通村达户,这种现状导致了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卖出难”;(3)专业人才匮乏。电商扶贫需要的是通晓农业技术、善于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贫困地区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留不住”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1.开创社会化筹资方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于农村发展和城市金融,这种非均衡局面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提高对乡村旅游的金融服持力度,开发与乡村旅游相适应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放大对乡村旅游的贷款投资规模,在规定范围内下调货款利率,并针对乡村旅游业担保难的问题,适当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如土地等),通过价值衡量用于乡村旅游业的贷款担保。同时,由于在资金面上存在着较大缺口,而财政资金投入又相对有限,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拓宽引资渠道,积极尝试引进外资和风投等,支持和鼓励不同性质和体制的社会主体投资旅游项目,开创社会化筹资方式。在政府负债高企的当下,广泛的社会资本来源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融资渠道,要转变“一等二靠”的思想,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保障乡村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2.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带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产业方式,要一改以前的粗放式扶贫模式,从“漫灌”式扶贫转变为“滴灌”式扶贫。通过制定细化的贫困对象识别标准,组织工作人员到农村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不同农户贫困的原因,确定后期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目标,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登记造册、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动态管理”,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区别开来,还对贫困人口以能否通过旅游发展来进行扶持为标准进一步划分为两大类。由于贫困人口并不是均质的群体,因此应首先定位于那些物质资本匮乏、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受限及市场进入能力差等“可扶之人”,因为精准扶贫的特殊性就在于如何消除或减少“可扶之人”旅游参与的障碍,扶助他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就业并提升个人发展潜力。

3.提升贫困人口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精准扶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人口自身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依靠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的缓慢提高而自觉形成参与意识显然并不可取,因而对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行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举办动员大会、分发宣传手册、进行媒体宣讲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提升他们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建立在贫困人口认可并接受精准扶贫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同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人群是那些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然而他们又通常知识水平有限,制约了他们参与精准扶贫的深度,故而政府和各类旅游参与主体应针对扶贫人口的现状,按照“分类、分批、分级”的原则,在资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指导,向他们传授经营管理、住宿接待、导游解说、文艺演出、产品创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精准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旅游参与能力和创业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参与乡村旅游而获得经济收益。

4.夯实电商精准扶贫的发展基础。电商扶贫伴随着新兴的经济组织和电子商务的运作逻辑而出现,作为扶贫开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其核心作用是帮助贫困主体跳出农村市场的狭小空间,这是互联网技术为精准脱贫带来的新赋能,因而夯实其发展基础十分必要和关键。一是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应加快实现宽带和光纤村村通、家家有,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改善电商发展的基础环境;二是搭建“大数据+农产品物流”云平台,整合各类物流仓储企业资源及社会闲散物流资源,以运力查询、即时交易、车辆跟踪、货物追溯等功能为支撑,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格局,将电商货物配送与农资下乡、快递配送、旅客运输等物流途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搭建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物流网络;三是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创业青年、村官、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以及农民等开展全方位的电商课程培训,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返乡,投身农村电商创业,从而激发农村电商的发展与创新。

结束语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系统的运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条件的变化有所变革。必需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对帮扶客体进行动态的调整,当原计划中的扶贫效果已经实现且保证贫困人口不会返贫时,就需要将他们调整出帮扶队列,将之前未识别出但因种种原因致贫的贫困人口调整为帮扶对象。同时,当扶贫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需要重新评估是否帮扶手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对之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并检讨相关责任人的过失,以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祝慧,莫光辉,于泽堃.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J],农业经济,2017(1):9-11

[2]张春美, 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2):625-631

[3]李燕杰,王大江.关于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的研究—以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43-48

[4]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96-200

[5]王文艳,余茂辉.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途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98-101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