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时期天津红十字会事迹考

2018-01-24王纪鹏遵义医学院

浙江档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战地红十字会天津

王纪鹏/遵义医学院

李学智/天津师范大学

近些年来,学者们在对各地慈善团体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众多慈善社团中,天津红十字会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它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参加战时救护、自然灾荒救助等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长为民国时期天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慈善组织。天津红十字会在民国各地红十字会中可谓一枝独秀,它的成立及参与各地的各种救助活动,在全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与天津红十字会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使中国政治、经济、思维习惯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津红十字会是在辛亥革命时期产生,甫一成立就吸引并集聚了众多中外各界有影响力的人士,这也使得它具有一般慈善团体所不具备的能量。

(一)中国早期红十字会的宣传与实践

在中国真正引起人们开始注意红十字会活动的时间则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红十字会随军赴中国辽东战场进行战地救治伤兵。他们不仅救助本国士兵,而且还救治受伤的中国士兵及居民。他们的活动使中国人对红十字会的国际主义救助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后,有关红十字会的介绍与报道在国内各大报刊开始刊登。“1898—1899年,《申报》就先后刊登了《创兴红十字会说》《红十字会历史节译》《中国亟宜创红十字会说》等3篇文章。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红十字会的历史、功能,并呼吁中国尽早建立这样的组织。”[1]

1904年春,日俄战争爆发。战争期间,日俄双方都派出了本国红十字救护队参与对伤兵的救治活动。为了救护战区的中国同胞,1904年3月10日,中、英、美、德、法五国人士数十人会集于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商讨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29日,吕海寰、盛宣怀、杨士琦、庞元济、沈敦和等知名人士联合签署了《劝募筹款救护东北难民通电》,向全国发出,请求各界支持该会开展救护工作。通电发出后,立即得到了各省督抚大员的积极响应。当时在天津、奉天两处,清政府命令官方出面设立救济机构并驰往战地救护。截至12月,红十字会在交战区赈济当地难民达到2500人。红十字会除了在灾区发放赈济粮、赈济款、棉衣棉裤进行冬赈以外,还在灾区实施了春赈,将耕牛、种子等发放给广大战区的人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至日俄战争结束时,各地先后被救济的难民总数达到了467000多人。红十字会全体同仁奔赴战区救护伤兵难民的活动,宣传了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精神,红十字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扬。

(二)天津红十字会成立的背景及其经过

在天津,红十字会的组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当时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公报》刊文指出,成立红十字会“为最文明之举动,亦为紧要之事体。”[2]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后,为救济难民而成立的“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曾在天津设立了临时办事处,扩大了红十字善会在天津的影响。1910年,天津海军学堂毕业生秦丽南,被清政府派往东北地区进行防疫工作,因其成绩显著,被推荐为大清红十字会会员,因此他成为天津最早的红十字会会员。关于红十字的所有宣传以及类似于红十字会的组织在战争救护中的实践及其影响,为天津红十字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的爆发,将天津红十字会的成立提上了议事日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派出重兵南下镇压,革命军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天津有识之士联合天津各界发起红十字会同谋前线进行救济的倡议,并很快向天津各界发出了成立红十字会的公启。14日下午,天津各界同仁在河北第一蒙养院召开红十字会发起会,到会者达三百多人,大家推举白雅雨为临时会长,胡伯寅、刘子良、曾栋臣、仲子凤等为临时干事员,他们分别承担向各界进行募集善款的任务。25日下午,白雅雨、赵善卿等在法租界新学书院宫保堂召开了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大会。中外人士共有一千多人到会。在成立大会上,徐华清被推举为正会长,孙实甫、女医局局长金韵梅被推举为副会长,并选定了干事部、庶务部、会计部、书记部各干事。此外,还有男女热心志士自认看护者多人。天津红十字会正式成立了。

天津红十字会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性慈善组织,它包含了中外众多热心慈善的知名人士。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后,不日召开第二次职员会。会上孙实甫副会长通过演说,向大家介绍了红十字会的性质,会议还选举出中、外董事长宁星普、赫牧师及中、西董事李子香、孙子文、严范孙、张伯苓、赵聘卿、赫嘉立、魏德谟、雷鸣远等。这次会议,确定该会的名称为天津红十字会。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后,很快就获得直隶总督陈夔龙的批准,并借用吴楚公所作为红十字会事务所办公地点。天津红十字会的成立在天津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从天津红十字会在以后慈善救济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二、天津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考察

红十字会因战争爆发,为奔赴战场救治伤亡人员而兴起,它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开展工作。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后,就迅速拟定了简章,并准备出发战地救护伤员。

(一)天津红十字会积极筹募捐款

为了进行最广泛的筹款,天津红十字会连续几日在报纸上刊出劝募广告,希望广大热衷于慈善的人士量力出资,以便该会竭力筹款购买战地所需要的药品、棉花、绷带等急需物品。《大公报》还发表了白话《天津红十字会劝募浅说》一文,进一步向人们宣传创建红十字会的意义,鼓励中国人合众力凑办红十字会出发战地经费,以便出发战地及时救人,造福社会。

劝募一经发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天津红十字会董事长宁星普带头捐助五百元,其他成员也纷纷捐款或向企业筹募捐款。“天津县议事会各议员以红十字会一事本为当务急需,现既款项不足,各机关自应酌予捐助,以襄善举,当由各议员,每人捐洋一元以为之倡”[3]。天津妇女界部分妇女也积极地行动起来,她们发出了成立天津妇女红十字会的倡议,还特请演电影并组织音乐会进行募款。10月25日晚,在法租界海大道美以美会维斯理堂内开演,所有收入都捐助红十字会作为经费。自从妇女红十字会发起以来,得到了各界女同胞解囊资助。“1912年1月11日,同庆部名妓杨金子、赵湘云二妓持捐启向各妓馆劝募。她们还特别的向妓女界发出了募捐捐启,并特商定同庆茶园掌柜定期约集名花演艺资助。该园长赵莲第、穆恩铭、刘华堂及后台夏万达、赵春圃都很赞成,定于15、16两日晚间演艺。将该两晚演艺所得茶资全数捐助天津红十字会,以资补助”[4]。

在天津的中外人士还积极开展了演戏助赈。慈善音乐会在鼓楼南广东会馆约请绅界组织学生在1912年1月21日开演。改良戏剧议员赵璧君,“1月9日起在该园演文明新戏三天,每座加铜元六枚,包厢加六十枚,所加之款全数捐于红十字会。”[5]南市大街丹桂茶园前后台李长山、高福安等邀集戏界各名角于1月22、23、24三日演唱义务戏捐助红十字会经费,并有卞月庭、鲁嗣香演说。美国牧师赫立德于15日在紫竹林袁世凯堂内邀请欧美男女善士开音乐会募捐。

很多热心人士也表达了支持红十字会的心情。红十字会开会时,欧阳旭德被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他当场报告愿将上海所值一千余元的药物捐助,并愿全家妇女到前敌各处看护受伤南北军人。杨少农、卞酌泉等人在会上各捐三百元。就连袁世凯的眷属也都表示愿意出发武汉前敌阵线拯济受伤的南方和北方军人,牺牲一切为之提倡,表示出了对红十字会的积极支持。

总之,该时期由于红十字会在社会上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当政者予以支持,红十字会董事和职员们积极带头捐款,使得组建红十字会出发医队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就为天津红十字会奔赴战地救治伤病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二)辛亥革命期间天津红十字会积极组织战地救助

首先,天津红十字为出发战地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911年11月13日晚,该会在蒙养院召开干事会,公举出发各部各科负责人,出发人员的薪水一切按照世界红十字会章程规定。

天津红十字会派军医学生一名前往湖北调查,并招募看护科学生为军医指挥敷药缠伤及传送药品之用,学生四星期毕业后即当开往前敌[6]。天津红十字会自从招收看护生以来,男女学生报名都非常踊跃,红十字会医院在一周之内就招集了看护生近百名,分别安排到了狮子林医院、经司胡同青年会、马大夫医院、北洋女医学堂学习四周。他们还从医学院和医院中选聘了能胜任战地救护的医生若干名担任战地救护。

在出发战地的医护人员组织工作准备就绪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战地救护伤兵的任务,增加战地救护的实地经验,天津红十字会同天津体育社模拟进行了两次军事演习。1911年12月14日,在西沽大学堂前进行第一次战地演习。据有军事知识的人士盛称本次演习与新军没有什么差别,战时那些受轻伤重伤的军人,由红十字会中西医生、救护生等前往进行施救,他们将伤员用布床抬往西沽公理会临时医院医治。伤人到院治疗时任人参观。天津红十字会的这次演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第二期救护生毕业期满后,天津红十字会仍请体育社各班社员配合在西沽桥附近地方进行野操演习,实地练习。1912年1月17日午后,天津红十字会救护生与体育社员进行第二次演习野战救护。据报道“观者约千余人,演习中模拟伤兵进行救治,观者深钦战时受伤之苦状,并皆称红十字会关系之紧要,不可不辅助进行。红十字会正会长及董事严范孙、李渭占、卞月廷、黄焕卿、孙绍文、张伯苓、刘柏年、鲁嗣香等到场并合影以为纪念”[7]。两次演习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红十字会在战争救护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了红十字会上的广泛影响,极大地宣传了红十字会,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红十字会。

其次,天津红十字会出发战地。天津红十字会会长徐华清、董事鲁嗣香、赞成人王伯辰拜见津浦铁路北段总办朱桂莘,申请免费乘车前往前线救护伤员。徐华清等人还乘津浦火车去徐州及山东泰安等地调查情况,为红十字会出发战地进行救护探路。天津红十字会还与北京红十字会一起制定了出发战地章程,并对出发事宜及战地救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1912年1月3日,天津红十字会乘津浦火车协同北京总会医官看护生等开往济南,1月5日第一队抵达徐州。他们得到了以张勋为代表的徐州城内官绅及中外医士的热烈欢迎。大家都认为天津红十字会,出发战地对伤兵进行救治属于国内首创。

在北方,中国同盟会会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革命志士于1912年1月3日在滦州率新军宣布起义,通电全国,宣布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1月4日,起义军发表檄文,声讨满清政府,准备攻打京津。清政府派出军队进行镇压,双方展开激战。应芦台陆军第三镇统制曹锟请求,天津红十字会派出美医士魏德谟及美国哈佛大学医科毕业生李子伯亲往滦州对官、民两军进行救治,此举受到曹锟的热烈欢迎。红十字会第二队定于1月14日出发。由于滦州军队起事后伤兵过多,第三队又需筹备,红会董事面商保安会长阎瑞廷、李舫渔请暂拨国民捐款以济急需,并电请上海红十字会请遇事维持及军政府发给护照[8]。

南北议和以后,两军之间的战争暂时停止了。“天津红十字会第一队完成任务后,1月22日由徐州平安返津。”[9]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徐州战事再次爆发,天津红十字会又马上预备一切。1月27日他们会同北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坐津浦火车再次出发徐州[10]。在救护队驻地,红十字会挂出了天津红十字会战地事务所的牌子。他们在战地除了医伤、抬埋伤亡之外,还积极对灾区进行了赈济。天津红十字会赴战地的赈济和救护工作成绩优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誉。对此,天津红十字会对出发战地的第一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天津红十字分会以会中出发徐州第一队之医官救护生等奔走勤务慈善之怀不可泯没,昨(2月10日)特给褒奖以彰善举。”[11]

三、二次革命与天津红十字会的活动考察

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占领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癸丑之役”即二次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调兵南下,东南一带战端再起。

赣事发生后的第六天,红十字会召开了第六次常议会,商议战时救护办法,决议筹款;组派救护医队、掩埋队;增设各省分会及临时医院并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施救。

天津红十字会于7月23日午后紧急召开临时会议,公推刘渐达为理事长,鲁嗣香为副干事,冯国璋都督为名誉总董,杨敬林为会董,筹商出发徐州事务。7月24日,在红十字会内,对即将出发医队及二、三班之救护生中实行考试,分别录取本次救护生李绍军等二十二名及陈世煊、任炳铎两名备取生。27日早,天津红十字会医队乘津浦火车南下。会长徐华清、会董美医士魏德谟随同照料,随去的有医官二人,看护生十二人,抬架十二人,庶务、会计、夫役、厨役等约共三十余人,由津浦路局分等给予免票[12]。出发医队到达宿州,魏德谟致电徐华清会长,请将医队一半留宿州,以备救护北军,拨另一半南下。红十字会出发医队到达蚌埠后,在蚌埠开医五六天,然后南下。1913年8月11日,天津红十字会医队到达滁州。8月15日,浦口战争激烈,南北两军当夜互相炮击,红十字会医队又前往救护。8月16日晨两军宣布停战,红十字会队员冒着遭炮火袭击的危险沿江施救。他们还进入南京城内,在战场上抢救受伤军民和掩埋尸体。在连续多日的南京大战中,天津红十字会救护队成为该战区的主要救护力量。天津红十字会出发医队,在战争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于战火硝烟中对伤员的救护活动得到了上海红十字总会的表彰。8月18日接上海电:“天津红十字会鉴,贵电悉,贵医队冒暑远征,热诚堪佩,第一队安抵滁州疗伤兵为红会增容。”[13]8月19日,天津红十字会接到滁州医队来电,前线浦口激战,请求再派救护生六人协同王医生到滁州,并带照相六寸胶卷十打。为了更好地组织战地救助,徐华清返回天津筹备所需物资。21日午后,天津红十字会开会欢迎理事长徐华清,到会董事五十余人。徐华清会长报告医队出发所至,大受欢迎。至徐州冯、张两军统亲到车站迎接[14]。红十字会员到蚌埠时遇见一位妇女被火车轧断两足,在野外露卧已经三天,伤口恶化,腐臭不堪,她的丈夫靠外出讨饭来喂养她。红十字会给予他们一些银元,并把她送往滁州医院进行治疗。

徐华清会长回天津延聘医生及看护生后于26日早乘车赶赴滁州,本次医队有医生四人,看护生八人,担架夫两名。他们于8月29日渡江,收拾南北受伤军民千余人。“9月初,南京被张勋复辟军攻占,战火暂时平息。但因为战事旷日持久,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军民伤病者众多,红十字会救护队的任务仍然非常繁忙。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除流动服务外,救护队又在南京城内碑亭巷和南门大街三坊巷设立了两处临时医院,一面收治伤员,一面为患者门诊治疗。救护队的工作也得到南京市民的大力支持,不少市民主动帮助抬担架运伤员和掩埋尸体等。”[15]南京战事停息后,天津红十字会救护队又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由于天气转冷,天津红十字会计划10月份返津,南京军民又恳请救护队延长在南京的时间。为了满足当地军民的要求,在得到天津方面和南京军政当局的物资补充和支援后,天津红十字会救护队全体人员继续坚守在战区第一线。10月29日,天津红十字分会开董事会,会议公推刘渐达为战地干事,日内起身南下,办理善后各事[16]。11月19日,天津红十字分会派专人送驻南京医队三千银元清理善后各事,南京战事基本结束。天津红十字会出发医队料理归结一切事务。赴南京办理善后的刘渐达、刘兰轩、曾栋臣三人于12月11日返回天津。南京医院商准由张勋筹款接办,其余全体人员于12日由南京起身返回天津,南京军民得知天津红十字会要返回天津,纷纷赶往码头和车站热烈欢送,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感动,这也是南京军民对天津红十字会在南京期间工作成绩的一个充分肯定。13日午后,天津红十字会救护队队员们回到天津。红十字会全体救护队员从战争开始出发到返回天津达半年之久。这期间,“临时医院就治愈受伤军民3800余人,战地抢救和医治伤病人员近4万人。此外,还救助南京贫儿院儿童600余名。”[17]红十字会在南京救助伤亡时,“天津红十字会驻宁医队及办事人员以宁埠贫儿教养院长周其永女士于兵战之际舍死保存该院,殊堪敬佩,特置匾额一方,以彰盛德。又给予该院贫儿棉衣二百套。”[18]10月29日,孙子文从南京返回天津为红十字会募集款项时,天津红十字分会开董事会,孙子文将他从南京贫儿院带来的手织毛巾一千余条,分散给天津慈善绅商,价格每条一元,作为捐助该院经费。天津红十字会除了救助伤亡军民外还维持贫儿院及各慈善事,中外报纸舆论推崇天津红十字会的慈善义举为各红十字会之冠[19]。

此时期红十字会为支援前线救护进行了积极募款。“红十字会收到了警察厅长杨敬林认捐洋五百元。都督民政长用义赈局捐箱安设四路,劝募捐款”[20]。天津红十字会还禀请大总统拨银一万两为经费,并借用昇平戏院演电影三日募款。红十字会还在本埠繁盛各街市设立捐柜,并编剧白话,绘具战况图,劝说各界人士解囊资助以济要需;红十字会还函请正乐育化会假丹桂茶园演电影三天募款。红十字会除了散布捐启外,又请各热心家代为募款并决议联合会事,会员入会费每年一元,红十字会还得到了北京妇女红十字会协济会及天津妇女红十字会协济会的募捐支持。天津红十字会出发战地费用所需很多。据统计,“这次癸丑之役战地救护耗资2万余元(银元),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21]癸丑之役,天津红十字会出发战地救护,无论在人力、物力方面的付出都是巨大的,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战地各救护医疗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谱写了天津红十字会历史的光辉篇章,永远值得天津人民纪念。

四、对本阶段天津红十字会救助活动的评析

辛亥革命爆发,天津红十字会应局势而成立。红十字会成立后多次召开会议,商讨筹款、战地救济,并招募、训练及派出医护人员深入前线。红会队员们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战争中的伤兵伤员。红十字会的举动得到各界的赞扬。这段时期,无论哪里发生战争,他们都会积极地进行施救或间接的支持,就连万里之外的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天津红十字会都计划派出人员赴战地实施救助。

为确保能适应战场上的恶劣环境,红会对于出发战地人员也进行了积极的培训。对出发医队的救护人员,天津红十字会对他们的英勇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对出发战地的医员进行奖励,以激励他们的慈善义举。如对出发徐州医队进行褒奖:天津红十字分会以会中出发徐州第一队之医官救护生等奔走勤务慈善之怀不可泯没,特给褒奖以彰善举。京津战事发生后,干事长鲁嗣香以第一医队看护生职员等均在战地出力,成绩卓著。由该会造具各员履历呈请段总理分别嘉奖,以示鼓励[22]。徐华清鉴于看护生、夫役在前敌颇称出力,并救护伤兵治愈情形,已造具绩表三册呈请段总理、曹督军及上海总会以资核奖[23]。

天津红十字会第一队看护生返津后,该会召开了欢迎大会,并摄影留作纪念。鲁嗣香以第一医队担架夫看护生在战地颇称出力,奖给担架夫每名一元。看护生分别奖励,以示优异[24]。7月26日,天津红十字分会干事长赵善卿在河北延年医院召集第一医队在战地出力之看护生十余名,一律按名奖赏大洋六元,以资鼓励[25]。红十字会还通过报纸对出发战地的会员登报予以表扬。

总之,天津红十字会在本阶段出发战地进行的救助活动实践了该会救死扶伤的慈善宗旨。红十字会奔赴战地,不仅增加了实战的救助经验,而且使得社会各界更深刻地懂得了该会成立与存在的极大意义。天津红十字会积极地配合了总会的救助任务,彰显了会员们不畏艰险、不惧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天津红十字会的救助活动向社会宣传了红十字会,使红十字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大力支持。天津红十字会的活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这些积极方面的影响,反过来又对红十字会的发展与运行产生了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天津红十字会对外进行救济也宣传与扩大了该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使其成为民国期间中国各省红十字会的重要一员,成为当时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中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战地红十字会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战地女豪杰
《天津之眼》
“战地玫瑰”养成记
天津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战地黄花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战地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