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面塑文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分析
2018-01-24赵耀虹高微微
文 / 赵耀虹 高微微
岚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处于吕梁山北段的山间盆地之中,地势平坦,有“小太原”之称,因其海拔较高,空气质量高,自然环境优美,有“天上云间”的美称。岚县历史悠久,据考证,当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的遗迹,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岚县面塑是岚县最具特色的传统技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工艺独特,内容丰富,是岚县人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在201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面塑不仅是单纯的手工作品,更是民众文化情感的寄托。
一、岚县面塑发展的历史脉络
岚县地处在游牧和农耕的交界地带,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南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岚县面塑文化中能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晋北陕北喜好面食,忻州和保德地区的面花影响也非常大,岚县地处上述两地之间,其面塑除了具有忻州、保德面花的一般特征之外,在用面技巧、用色选择、制作工具及创作构思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岚县面塑。
人们一般将面塑的起源和女娲造人联系起来,这一说法虽不可考,但存在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即面塑文化起源悠久。岚县民间自古就有制作面塑的传统,2005年山西省文物局在岚县东河元代古墓中发现,古墓东墙有一副绘有仕女手托面花的壁画,表明岚县面塑在元代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已具备了祭神的职能。同时民间流传“元末农民起义前夕的联络书信就是用‘面人人’肚子里藏匿进行传递的”[1]。据史料考证,在清代就有“岚县冬长,人喜蒸花”的记载。[2]民间也有关于“白衣大士”的传说和以“白衣大士”为祭祀载体的岚城供会,而岚城供会的可考历史也能追溯到明代。
岚县面塑文化是岚县人民勤劳朴实、乐善好施、互帮互助传统文化的体现,在传统上具有祭神娱情的功能,在当代还具有通过比赛竞技、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岚县人民将面塑当作时令节日主要的祭祀品,赋予面塑作品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正月十五的“点灯灯”,将面做成十二生肖,加上灯芯和麻油,寄托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岚县回春较慢,在寒食节前后土地才变得松软,蛇开始出洞,这标志着农民可以开始耕作。所以在寒食节,岚县的面塑形式又变成“蛇燕燕”,以爬虫、走兽、飞禽等活物为模板。中元节的面塑作品变成“面人人”,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驱除厄运,主要以“叠罗汉”、“爬孩孩”、等怪异人形为形式,邻里亲朋之间还要相互赠与。民间也流传古代“面人人”传递的是杀鞑子人的信号,即“元末农民起义前夕的联络书信就是用‘面人人’肚子里藏匿进行传递的”。可见每一时节每一种面塑作品所涵盖的内涵都不相同。当然在丧葬嫁娶中也少不了面塑作品。
面塑几乎涵盖了岚县所有的传统节庆娱乐活动。可以说,几乎“村村有艺人,户户会面塑”,在周边地区知名度非常高。每年农历2月19日举办的以岚城供会为载体的“面塑艺术节”,不仅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面塑文化,而且成为岚县面塑文化的招牌,为岚县农民致富、文化兴县提供了经济效益支撑。
二、当前岚县面塑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旅游效益的推动,政府在岚县面塑文化发展中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县政府是面塑文化的弘扬者、面塑文化发展政策的制定者、面塑人才的培养者,更是面塑这项民俗走向商业道路的引导者。
岚县政府在弘扬面塑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首先,岚县政府专门组织学者考证面塑的发展历史。通过考证认为,面塑文化及岚城供会最兴盛的时期应该在明清时期。当时,人们就用面塑作品纪念白衣大士,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洪运连连,这也是岚城供会的来源。其次,2014年岚县政府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岚县面塑”,[3]并于2015年正式挂牌。在每年的岚城供会举办的时期,县政府多次举办了面塑艺术节,迄今已有11次。在近几年的面塑艺术节中,除了展现面塑作品之外,还举行面塑文化亲子体验、民俗文化展等活动,加大游客对岚县民俗和面塑文化的了解。这一面塑艺术活动被大量媒体报道转载,其中人民日报还开辟专栏报道岚县面塑艺术节。[4]再次,岚县政府组织面塑艺人参加国内民俗文化大赛,弘扬岚县面塑。在面塑艺术节中,岚县政府举办面塑大赛,组织面塑艺人参加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县政府还鼓励面塑艺人外出参赛。2016年,岚县面塑作品在成都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展出,获得国内专家的认可。岚县面塑艺人还获得“新生代手艺之星”、“新生代工匠之星”的称号。2017年4月,“中国·子洲第二届子推文化节暨全国面花大赛”在陕西榆林市子洲县举行,岚县政府选派十名面塑艺人组队参加比赛,并成为在比赛中获奖最多的一只队伍,30多组作品被当地的面花艺术馆收藏,其中面塑艺人梁月琴的作品《孔雀开屏》经现场拍卖,卖出1.8万元的高价。[5]
岚县政府在面塑文化发展中,制定了很多保护和促进面塑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出台了“岚县面塑五年保护计划”,从基础资料收集、面塑文化调研到面塑文化数字化保护,层层推进。[6]其次,在保护面塑文化方面,利用面塑文化节,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保护抢救,并制定多项保护政策,即供会民俗活动保护、面塑传承人保护、面塑文化历史资料的保护等政策。从2005年开始,每年出资5000元到2万元不等,保护面塑文化。[7]再次,在发展方面,在县政府和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岚县在面塑艺术发展较好的岚城镇先后创建多处“文化大院”,成为展示面塑文化的窗口、发展面塑文化的主阵地,也为面塑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对外交流的平台。为了继承、弘扬和保护面塑文化,县政府实行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和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致力于培养面塑人才;以岚县职业中学为基地,建立面塑民俗培训班,加强面塑艺人的培训和交流,推进民俗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因面塑艺人多为农村人员,县政府特别设置特殊人才奖励基金,对优秀的民间艺人进行奖励,从经济上扶植面塑人才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基层民众树立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它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帮助农民致富。这当然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研究近几年岚县面塑的发展可以发现,县政府引领着面塑文化走向商业发展。县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报导等途径,大力扶持和宣传面塑文化节;规划县内旅游路线,划定旅游带,鼓励面塑文化、其他民俗以及历史遗迹协同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经济转型。这些政策让大量农民致富。例如,面塑艺人袁建华经常收到面塑订单,一年的收入高达二三十万。据岚县文化局统计,2014年岚县面塑的销售额总共有300多万元,并且逐渐递增。[8]面塑还带动了相关村镇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发展面塑已经成为岚县增加就业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岚县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三、岚县面塑发展中政府角色改进建议
岚县政府的面塑文化工作,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关于面塑文化的研究较为欠缺,岚县面塑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内涵都是基于岚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它和陕北、忻州的地区的面花文化有很大不同,而在面塑文化独特性、内涵的挖掘和创建方面岚县政府举措较少。其次,岚县政府已有民俗文化发展的规划,但面塑文化的开发较为单一,对面塑文化和其他民俗、历史资源缺乏完善的整合规划,各种资源联系较弱。再次,岚县的面塑文化虽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宣传和旅游开发力度较弱,相关旅游资源保护较差。如基于岚城供会的面塑艺术节的举办地点——岚城,系岚县县城旧址,境内有隋城遗址、宋城遗址、钟鼓楼、古戏台、八路军120师旧址等,这些历史遗迹相距不远,但是都处于原始开发状态。这导致了岚县的历史资源、民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是知名度不高、岚县面塑走不出去状况的出现。第四,岚县面塑艺人非常多,多为家庭传承,传承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影响到了岚县面塑文化长远发展,县政府在这一问题也没有具体的改进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第一,加强对岚县面塑文化的研究。岚县人文环境浓厚,文人墨客非常多,其中不乏对岚县面塑研究的佼佼者。县政府应加强对这些人才的利用,提供资金扶持,用已有的学术资源加大对岚县面塑文化的研究力度。同时,山西境内有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的机构和学者,成果丰硕。岚县政府应该加强和高校、科研团队、学者的合作,深入挖掘岚县面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重点突出地域特性,提升面塑文化的历史价值。
第二,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面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人才的吸收,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的辅助下,才能科学地完善产业发展模式,规范产业转型方向,又不失文化的历史和本质。而现今专业人才匮乏这一问题是岚县政府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传统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面塑人才的培养。面塑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门槛低。现今岚县的面塑艺人中坚力量多为初中文化水平,老一辈的面塑艺人多是文盲,他们受困于较低的知识水平,或对面塑文化的历史认知不够,或对面塑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导致了岚县面塑文化辨识度低。在利益驱动下,面塑艺人过分地避俗趋新,传统工艺和题材不受重视,这也导致了工艺水平提升较慢。面对这一形势,应加强对面塑艺人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吸收高水平的人才参与面塑活动,同时也应对面塑艺人进行行业规范。
第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区域整合。首先要对境内的文化产业进行排查和归类,让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整合发展,共同开发。岚县面塑的知名度已经打响,但是其他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如岚县八音、红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开发相对欠缺,岚县政府虽在文化产业规划上面有所谋划,但成效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整合,使得岚县旅游产业知名度和协同性都不高,进而使岚县面塑的发展与推广受到阻碍。其次,要加强和周边省、市、县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利用已经成熟的文化产业资源,开放视野,走出去,为岚县面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海珍.秀荣风[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108.
[2]马彦奇.山西岚县岚城面塑技艺及特点[J].沧桑,2014(3):237-240.
[3]国务院2014号[59]文件[EB/OL].http://www.ihchina.cn/14/14825.html.
[4]人民网.山西岚县:小面人换来“金疙瘩”[EB/OL].http://sx.people.com.cn/n2/2016/0326/c189132-28019379.html.
[5]岚县政府网新闻.“岚县面塑”在陕西子洲“大放异彩”[EB/OL].http://www.lanxian.gov.cn/article1401.html.
[6]姚子健.“非遗”保护形式下岚县面塑文化传承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7]刘海珍.秀荣风[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507.
[8]黄河新闻网.岚县面塑在文化传承中帮民致富,去年销售额300多万[EB/OL].http://ll.sxgov.cn/content/2015-04/21/ content_5782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