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让乡土地理走进课堂

2018-01-23赵淑琴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乡土事物材料

赵淑琴

摘 要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的质量。而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157-01

一、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高中地理教学用的虽然是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对于生活在毕节的同学们来说,对很多知识没有接触或缺乏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组织得再精彩,学生也不可能将知识内化。乡土地理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得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所以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我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二、乡土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乡土地理中的事实和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周边,为学生所熟悉,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联系乡土知识,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和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城市规划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毕节市地图及相关产业的布局现状,由学生说出其中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结果学生设计的规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心理学研究又表明,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而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我在课堂中穿插了毕节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设计一次区内旅游活动方案,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乡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乡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旅游地理中有一个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爱护旅游资源,如果单纯说理难免空洞说教,对学生心灵达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学生虽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和接触,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教学中我展示了织金洞内的景观图片,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形成的漫长地质年代,一边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为破坏后的溶岩景观照片;接着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鹃花盛开的情景,一边介绍其游览价值,再展示景区拍下的被游人悄悄折断的花枝照片,这些材料顿时引起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共鸣。

四、乡土地理的适时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商业街布局原则”时,我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毕节城区商业布局,问:“咱们泾川最繁华的街道是哪里?”学生:“中山街。”我又问:“我们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学生:“东部市场。”我接着问:“两处商业街区位有何差别?”学生:“中山街为市中心,汽车站虽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简单的几句话,学生随即明白了商业街的布局类型和原则。还有,在给学生讲解赤道多雨带的对流雨时,我引导学生回想泾川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现在什么时段,学生回答:“午后两点左右。”于是,由午后两点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推出气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结成雨的结论。由于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便课堂上能当众显示自己的“广闻博见”。

猜你喜欢

乡土事物材料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可爱的小瓢虫
乡土分外妖娆
单独中的洞见
材料
摇摇鹅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赠送折纸材料
春天来啦(2则)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