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把空竹从北京抖向了世界

2018-01-23

北广人物 2018年46期
关键词:空竹记忆法技艺

在北京原宣武区广安门内报国寺南广场西侧的一座小四合院里,坐落着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题博物馆一北京空竹博物馆,这座小院的管理者李连元先生,也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空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因为它的轮内空心处装有竹笛,所以名叫“空竹”。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但是,由于历史文献中有关空竹的资料很匮乏,所以它的起源之说还存有很大争议。空竹的历史,社会上传说,三国时期,曹植有“空竹赋”,还有说是武则天时候有空竹,但是找遍图书馆也没找到依据。后来在报国寺找到一本书叫《海外遗珍》,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所编,书里收有一件明永乐年间的出土文物漆盘儿,有人说是盒盖,上刻有一小孩正在抖空竹,旁边另有一童子捂着耳朵观看。这个就成为了中国空竹历史的物证。后来叉在《水浒传》第九十回中有宋江看別人抖空竹作的一首诗。所以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空竹的历史至少有六百多年。通过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的这件“剔红婴戏纹圆盒”,以及《水浒传》中宋江关于空竹的诗,最终可以说明至少在明朝早期,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就已经相当成熟了。

李连元是在天桥出生的,他的爷爷奶奶过去在天桥市场卖糖、做茶汤生意。后来爷爷把茶汤留给了他的大爷,他们家一直在做荼汤,您想不到吧,“荼汤李”就是他大爷的家传。李连元的奶奶可是当时抖空竹的高手,她不仅能把空竹抖得声震如雷,还能把锅盖、壶盖抖得上下翻飞。四五岁的时候,李连元就开始接触空竹了。虽然他跟奶奶的空竹表演特别招人喜欢。但是他的经历不仅仅都是快乐,毕竟这是养家糊口的生意,儿时的记忆中也有许多艰辛让他终生难忘。

李连元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抖空竹失手,当时他的爷爷让他做一个动作“闪金背”,就是把空竹抖起来,扔高了用杆接住。因为当时学的还不到家,小孩爱显摆,结果把空竹扔起来以后,正好掉在手上,空竹的转速特别高,当时手就流血了,结果当场人们见状就给他开始扔钱,奶奶是第一时间就跑过来带着他去了医院。可是他的爷爷却在那边高兴地收钱,这让他当时有些恨爷爷。后来慢慢才理解了,知道爷爷明白他有奶奶照顾,而爷爷呢他还得照顾生意养家糊口。

从4岁开始就跟着奶奶学抖空竹的李连元,没想到这一玩就玩了六十多年。这些年来,李连元让空竹走进了敬老院、学校,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不仅如此,他还把空竹从北京抖向了世界。除了抖空竹,他还喜欢做风筝、踢毽子,爱好相当广泛。此外,他还把自己擅长的学习记忆法运用到教授空竹技法当中,编了抖空竹6字诀和顺口溜记忆法,让抖空竹变得更加简单易学。在传承空竹技艺上,李连元从不保守,他把自己的空竹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喜欢空竹技艺的人们,他的徒弟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十几个省份,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抖空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不难看出,古稀之年的李连元对空竹的喜爱已经融入了血脉,守在“空竹博物馆”就像守着自己的家,守住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

李连元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以及奶奶当年使用过的空竹都捐给了博物馆。虽然他现在担任着很多的职务,但是他觉得最好的职务却是做一名教授空竹的老师。

猜你喜欢

空竹记忆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