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的《茶馆》:重塑经典和跟经典对话
2018-01-23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在浙江嘉兴乌镇举行。本届戏剧节的主题为“容”,所谓“有容乃大”、“兼容并蓄”是也,集中上演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个剧。
作為该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由孟京辉执导、齐溪、文章、陈明昊、韩青等青年演员主演的舞台剧《茶馆》,早在开演之前,就备受戏迷们的关注,场场一票难求。而孟京辉对老舍先生作品的大胆改编,也引起了戏迷们的热议。10月19日,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现身乌镇西栅评书场,与德国知名戏剧家塞巴斯蒂安·凯撒、汉斯一蒂斯·雷曼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一起,以“经典的重新演绎”为题,探讨了关于经典改编的种种观点,并和大家分享了孟京辉执导的《茶馆》的一些创作过程。(对此,本编辑特想先说一句,我个人其实不太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仍将他们的观点介绍给大家,就是想为大家多提供一个思想的角度。)
孟版《茶馆》给老舍的经典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对经典的再演绎向来容易引起争议。而在沈林看来,对经典的顶礼膜拜非但不可取,而且还有害。他说:“我觉得对于经典最不好的一种态度就是把它放在架上,这样经典就不再是经典,而是标本了。如果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意味着这个传统已经死了。”对于孟版的《茶馆》,沈林表示,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肯定有好多人去看,然后期待落空了。他虽能理解人们对于老舍原作形式的忠诚,但他也很直率地指出,很多读者只关注老舍原作的形式,却没能看出老舍真正的独到之处,而孟京辉的改编,正是为此做出了新的解读。“我过去的一个老师最早翻译了《茶馆》,它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茶馆》树立了一个过去的时代,它的美丽和腐朽都是有交代的。”而沈林却叉为老舍的笔触感到不安和感动,同时也觉得如果改编者不把这点揭示出来,就不能让人们认清老舍的伟大。“孟京辉的《茶馆》最好的地方就是让老舍变得更丰富了,逼着观众去想一些以前看原作时从来不想的东西。”沈林说。
而在汉斯一蒂斯·雷曼看来,孟版的《茶馆》就是一次对经典的成功改编,它不仅保留了很多原作文本的原汁原昧,也为老舍的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雷曼尤其欣赏孟版《茶馆》通过大量舞台技术,阐释文本的方式。他说:“在昨天的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桥段不是来自原作的,但这是因为原作中有些含义是没有完全被表达出来的,而是深深埋藏其中的。昨天演出恰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原来隐藏起来的内容得到了复现。”
雷曼还指出,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对原作的不尊重,不仅不是不尊重,还是对原作的极大尊重。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经典文本往往因为年代久远,有很多当下观众很难代入的语境,因此会给人以距离感;而使用当代戏剧的手法,对此进行重塑,更能使其与观众发生更好的联系。“这个作品(指孟的《茶馆》)里面有太多的现场性和自由度,这样的作品我虽不常见,但我总是觉得它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不过,孟的《茶馆》的观众中也有很多对原作并不熟悉。那么对这些观众而言,了解原作是否是必须的?雷曼认为,观看舞台剧时最重要的就是去感受,与作品产生交流,而不是彻底地去了解它。“只要你全神贯注地感受当时剧场中发生的一切,比如演员的肢体、灯光、舞台的一切就好,而不仅仅是文本。”他说,“戏剧不应该仅局限于文本,还有声音、空间等等。”
挖掘经典内在的能量,与经典对话
此外,《茶馆》的主创人员也和到场的观众分享了他们在改编过程中的种种思考与实践。担任《茶馆》艺术构作的塞巴斯蒂安·凯撒表示不希望对呈现经典过于的慎重、被原作所压迫,一步也移动不了。他认为,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条路,去想怎么去接近老舍,近距离地和老舍交流,让自己的步伐也能够迈出去。
凯撒说,《茶馆》剧组9月才真正开始排练,但从2月就开始在大量文本的基础上,讨论工作了。“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让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一点一点地挪开。其实这座大山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外界给予它的名誉,这个名誉就好像是一个神庙一样,让大家无法去接近它。然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更应该去改变经典剧,去控制它,让它与我们产生交点。但讨论原作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明白了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核心人物又有着怎样的内在,可供我们挖掘。”
凯撒还说,他们最初对“王利发”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而后又发现女性在老舍的《茶馆》里,虽未明显被置于台前的重要位置,但隐隐中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比如“王利发”的妻子,还有“小丁宝”这个角色,都是有丰富的内涵的。“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想象她们,说不定她们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新世界,那可能是完完全全的一部新戏。”
而后他们又讨论了“秦二爷”,讨论了这个角色作为一名商人,是如何在清末经营自己的实业的,要如何将他与现在的人拉近距离。而后主创团队叉对“常四”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他在老舍笔下的形象是一个改革者。“然后,我们回到主线,发现‘王利发确实是《茶馆》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可能是显而易见的结论,但是我们从开始发现这个东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旅程,绕了很多的圈,然后叉重新回到了这样一个终点。很多人把当代戏剧的创作说成是对经典的破坏,其实我们不是在破坏经典,而是重新去好好地阅读经典,再从里面把它更多的能量带出来,最后放入我们自己想要放入的新生的东西。”
孟京辉则谈道,在经典改编中,对经典的重塑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艺术家有重塑经典的最朴实的权力,而关键在于艺术家是怀着一个什么样的心隋去与经典进行对话。第一步当然是读剧本,而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它带到舞台上。“从声音、身体、空间这三点出发,慢慢地加入其他元素,导演的角色就好像是一个作曲家,他负责的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去传达文字。”
凯撒又说,他们在排练《茶馆》第一幕和第二幕时,他曾感受到这两幕之间蕴含着很大的能量。“那时我们就意识到,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第一幕和第二幕连在一起的话,第一幕本身原有的能量就会失去,第二幕和第一幕的连续性也会失去,对此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另外一个文本。”于是,他们选择了让布莱希特加入这场对话,构建起同一时代中西两个作者的对话,将年轻的布莱希特的作品与老年的老舍的作品联系起来。
凯撒还又接着解释说,“在老舍的文本里,人物其实是很碎片化的,但孟作品里的演员都充满了肢体的能量。所以如何把演员的能量带出来,如何让演员的肢体和生命热起来、动起来,是我们创作中最至关重要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重新阅读老舍的方式其实也就改变了。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各种能量之间的联系,把所有的东西连接到一起,产生一个真正的对话。”
木匠据《凤凰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