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赏析

2018-01-23肖灵彤

琴童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部八分音符圆舞曲

肖灵彤

肖邦(1810~1849),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钢琴艺术在西方音乐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作品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之作。圆舞曲在肖邦的创作中虽然不像源自于波兰民族艺术形式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那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一生创作的十余首圆舞曲(有作品号的13首,遗稿4首),全部以优美、高雅、华丽著称。

由于节奏变化复杂,肖邦的圆舞曲并不真正属于圆舞曲性质的舞蹈音乐,更具有音乐会演奏的性质。就表达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巧性的音乐会乐曲,大多具有丰富多彩的旋律,缤纷华丽的钢琴织体,昂扬奋发的音乐情绪以及组曲性的音乐结构,如3首华丽圆舞曲。

第二类是一些篇幅不大的钢琴抒情诗,不仅适于音乐会表演,也适于家庭娱乐及小型聚会随兴弹奏。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抒情形象和歌唱性旋律,华丽璀璨的效果让位于精雕细镂、优美雅致的钢琴织体,《升c小调圆舞曲》(Op.64 No.2)即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钢琴曲《升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晚年的作品,完成于1847年。当时作曲家背井离乡,久居巴黎,身染重病,又与同居10年的法国小说家乔治·桑感情破裂,这些打击使孤寂和病痛时时缠绕着他,心情十分忧郁。这使作品的旋律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怅然若失的忧郁情绪,成为一首经典的音乐抒情诗。

本曲结构简单,各乐句长度几乎相同,属于倒装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变体,每个基本部分都是由乐段组成。全曲旋律均由右手弹奏,重复与模进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法,丰富多彩的音型变化突出了歌唱气息的音色效果。左手以四分音符为律动单位,强拍低音区的重音和弱拍高音区的和弦(或音程)有规律地交替发展,突出了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插部一(1~32)为主调开始的复乐段,充满忧郁和幻想。音乐用对话的方式发展,虚实交替的旋律轻柔、飘逸又略带忧伤,奠定了黯淡色彩的基调,营造出幻境般的主题形象。前半部分(1~16)含有两个乐句,弱起的a乐句先抑后扬,疏、密节奏以两小节为单位交替组合。在平稳的和弦级进之后,不同时值音符、休止符的组合形成小节内的切分节奏,配上精巧灵动的装饰性倚音,使旋律更富有张力,仿佛在回忆昔日与爱人的点滴往事,欲言又止。b乐句旋律以八分音符半音化自由发展,被逐步调动起来的情绪又归于平静,以不稳定的结束和弦来体现作曲家内心的不安。后半部分(17~32)同样由两个乐句组成,在重复了前面两个乐句后以干净利落的完满终止结束。

主部一(33~64)由两个原样重复的乐段组成,快速跑动的八分音符以小节为单位构成弧形的“六音动机”由强至弱,在模进发展中连成片,绵延起伏,一气呵成,使音乐产生层层递进的美感,仿佛情感的思绪形成一层层涟漪,循环往复向前滚动,一圈圈消散开,最后以半音级进上行的旋律将音乐推向虚无缥缈的主音,一切焦虑、一切悲痛在这一刻终于得以释放。

插部二(65~96)由变奏乐段组成的慢板抒情主题。音乐转入降D大调,色彩瞬间明亮起来,与插部一、主部一的黯淡色彩形成鲜明对比,恬静、柔和的旋律刻画了作曲家对青春的回忆、对爱情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似疑问、似呼唤、似呐喊。上行的大跳和宽阔的音域,延音线打破了音乐固有的强弱规律,旋律和伴奏声部形成交错的切分节奏,似乎在幻想中浮现出爱人的身影,那羞涩又温柔的神态、含情而幽怨的语言。乐段变奏时力度更弱,引用了八连音、三连音等节奏的旋律更加情绪化,经级进下行过渡到主部,如同在梦中逐渐清醒,回到现实的生活中。

主部二(97~128)是主部的原样再现,回到升c小调,速度加快,右手的每个音清晰而圆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插部三(129~160)是插部一的原樣再现,回原速。音乐旋律和情绪又回到了音乐的开始,有再现感,重新回顾了肖邦与爱人在一起的时光。

主部三(161~192)是主部最后一次再现。作为插部一、插部二两个基本形象之间联系的纽带、结束段落,此时八分音符奏出的音型更像是旋律华彩,轻盈、华丽,直至最后消失于主音,刻画出肖邦日渐虚弱的身体、与疾病抗争的不甘以及对生命深深的眷恋,让美妙梦幻的诗境久久地萦回在我们脑海中,平添一丝悲凉,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主部八分音符圆舞曲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节日圆舞曲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快乐圆舞曲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