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平、雷文勇 用保险柜珍藏书信
2018-01-23
杨秋平、雷文勇夫妇一直坚守的“雷门家训”,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让他们找到事业的方向,也找到家庭幸福的钥匙,先后被评为“全国书香之家”、“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五好家庭”。在很多人眼中,企业家家中的保险柜里肯定都放了不少金银财宝:而在杨秋平眼中,她与丈夫8年间来往的信件才是最珍贵的。
上世纪80年代,在重庆荣昌矿务局一所子弟学校,杨秋平与班上另一名女生包揽了所有考试的一、二名。因高考发挥失常,她只考上了当时的四川省粮食学校这所中专学校。幸运的是,她在这里与雷文勇成为同学。
“学生时代只是觉得雷文勇很上进,根本没有想过和他的未来会怎样。”杨秋平捂着嘴笑着说,中专毕业本该回到老家荣昌,但刚好遇到德阳从绵阳地区分出建市,杨秋平幸运地被推荐到了新成立的德阳市粮食局。同学间,她与绵阳粮食局的雷文勇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杨秋平回忆说,那个年代没有现在开放,所有书信基本上都是前半部分先汇报单位工作,然后就草草结束。最后在单位“逼迫”适婚年龄的她恋爱时,她决定选择雷文勇这位有能力的同学捅破隔在两人中间的那张纸。在一封书信的结尾她写道:“我的生命里有了一个你,从此就充满了活力。”
过了一周,她收到雷文勇的回信:“你是一滴纯净水,我很敬重你。我还有什么话可说。…‘没有什么话说那就是同意了,从此我们就算接上头了。”杨秋平笑得合不拢嘴,“从工作到恋爱再到结婚,8年时间我们两人一直用书信来往。”后来杨秋平用一个纸箱将这些书信全部保存起来,有一次家里的阿姨看到有一箱“废纸”准备丢掉,被杨秋平发现,她赶紧捡回来锁在保险柜中永久保存起来。她说,以后会把这些书信做成一本书珍藏起来,等老了再来细细回昧。
这段情缘,从象牙塔宁静的书桌,走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日子,叉走到风云变幻的商海,直到今天仍然新鲜如初。
1992年,女儿雷博即将降生。两口子商量着想法子结束“异地生活”,希望雷文勇也能调回家乡,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进个好单位,一家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没想到,—爪‘‘机会”骤然摆在了眼前,说是机会,其实不过是一间空荡荡的闲置厂房,能做点什么,谁也没谱。但夫妻俩心动了。那一年,“下海”成了时代热词,很多人都希望抓住机遇创业致富。杨秋平、雷文勇希望自己学有所用,做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很多亲友劝他们别冒险。杨秋平却非常理解丈夫的心思,她鼓励雷文勇:“就算创业失败,最坏的结果无非是重新找工作呗!凭咱们的才干,有什么可怕的!”,这份信赖,如一颗定心丸,让雷文勇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杨秋平的支持还不止如此,她将不满半岁的女儿交给家人抚养,毅然跟着丈夫奔赴创业一线。
那些年,杨秋平就像公司里的“勤杂工”哪里人手不夠她就出现在哪里,开收据、买建材、跑市场……从此,夫妻俩并肩携手,比翼齐飞。不仅双双入读长江商学院、攻下MBA学位,雷文勇还被评为全国劳模、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杨秋平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十大杰出女性等多种荣誉称号。杨秋平形容在这个过程中,她与丈夫的关系,就像舒婷《致橡树》所说的那样:“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叉终身相依。”尽管工作非常忙碌,他们还是会将有限的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在他们的影响下,公司全部建立了书吧,员工们沐浴在书香之中,营造人人阅读、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杨秋平牵头成立了“爱心妈妈”组织,关爱四川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女企业家们捐款、捐物、奔走疾呼,不遗余力地奉献着爱心。
据《中国妇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