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冠军 曹燕华:我这一辈子不会离开乒乓球了

2018-01-23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8年46期
关键词:乒坛锦标赛国家队

彭立昭

曹燕华,是中国乒坛一个传奇。靠天分加努力和倔强,七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共摘取了56枚金牌,并赢得了世乒赛大满贯、两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全国十佳运动员,成就了“花中之魁”之美称。尔后的10年,曹燕华告别乒乓球坛,相夫教子,在国外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后来,曹燕华毅然从国外归来,在上海创办了培养青少年选手的“营乒学校”及乒乓球俱乐部,创造出了她人生事业的又一高峰。“选手营燕华”、“女人曹燕华”、“校长曹燕华”,在三个别样的十年里,她活出了真精彩。2002年曹燕华获得“中国乒乓球杰出贡献奖”。如今营燕华的身份不仅是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校长,还任职上海市人大代表以及宝山区侨联副主席,可谓是事业有成!

15岁“新星”破例调进国家队

“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四川路上的精武体育馆,华东六省一市加上我们虹口区体校队,我和淑萍(音)一组,居然打败了專业队,连上海队也被我们千了下来。爸爸叫上了厂里的好友,大伯、叔叔们一起当上了拉拉队,当我们赢了后全家人兴奋激动了好一阵子。同年,我参加了上海市成年组锦标赛。那一年我才13岁。三比一,我一个业余体校队员.打败了上海市队的优秀选手,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锦标赛冠军。”

1977年底,曹燕华和童玲两个15岁的“新星”破例被直接调进了国家一队。她回忆说,“像三级跳远,忽然从业余体校进了国家队大门,感觉是跳了‘龙门。头一天训练,我的对手是上海籍的运动员仇晨燕,两个多小时练下来,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我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经过一段正规训练,曹燕华的技术突飞猛进。

1978年底,曹燕华在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中,和童玲合作,不仅击败了与之交锋的所有外国队,还战胜了中国一队,夺得了团体冠军!在曹燕华所有夺冠之战中,恐怕要数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最令人激动了。当时,韩国的梁英子以凶狠的正、反手攻球,连胜中国强手耿丽娟、童玲、黄俊群,进入决赛。人们常说,看球的比打球的更紧张。当时,曹燕华在球场上为战友们当拉拉队员,喊得嗓子都快哑了。当她的队友黄俊群失利后,她反而安静下来了,显得格外镇静,她只轻轻地说了两个字:“拼了!”她身边的周兰荪和张燮林教练看了看表,觉得还有点时间,必须让赛前的曹燕华先休息一会儿。于是,在喧闹的比赛大厅的地板上,教练把衣服铺在地上,让她躺在地板上,她非常听话,竟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她冷静地进入比赛场地,向粱英子发起了连珠炮般的进攻。梁英子以牙还牙,抢先进攻。这次营燕华竟连放15个高球,逼得对方失误……这一次,曹燕华第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宝座。

“这回国的事儿,我不能让父亲失望”

正当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盼望她继续驰骋在国际乒坛广阔天地,来他一个女单“三连冠”时,营燕华却过早地挂拍退役了。这一年,她还不到23岁。

在国外的那些年里,曹燕华一直保持着当年在北京国家队时一样的习惯,平均每周都要给家里写上厚厚的一封信。1995年,她父亲在信中说,现在国内尤其是上海发展很不错,你可以回来干一番新的事业了。她读着父亲的信,眼泪直流。她说,自己一直对父亲心怀一种敬佩之情,似乎父亲总是有先见之明,父亲始终给她树立那些看起来难以超越的目标。没进上海队,就要她找国家队的目标打,而进了国家队,小毛孩一个,居然要叫她去拿世界冠军了。退役后,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运动员进大学读书的热门阶段,她的父亲却说话了,你还是先出国几年,看看外面的世界吧。从走过的路来看父亲的决策,曹燕华觉得父亲总是对的。

“我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锦标赛冠军时,我冲到看台边拉住了飞跑下来的爸爸那还在剧烈颤抖的手,他一个劲地叫我的小名:小燕,小燕子。后来我进了国家队,爸爸看我打球的机会少了,只能在电视中觅到我的行踪,报纸上看我的成绩。我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可我不争气,单打输给了匈牙利老将,爸爸在家听广播,没有听到我的名字,那会,他还安慰身边的朋友们,说小燕会打好的。直到后来,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再也没让爸爸失望过……这回国的事儿,我不能让父亲失望。”

喜欢大家叫她“曹校长”

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天津举行,那一次,营燕华和她先生带着出生后头一次回娘家的儿子回到了上海。很陕,她被邀请到东方卫视参加《燕子评球》的节目制作。不久,她又拿起了丢掉的球拍,转战南北,为宣传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奉献自己的一份心意。

1997年初,曹燕华实业公司承办了1996年度“中国乒乓球十佳”的评选和颁奖活动。饮水思源,营燕华请来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历届世界冠军和元老们,几百位乒坛新老健儿欢聚一堂,那场面,是可与世界比赛的大聚会媲美。“像这样的聚会太少了,以后,若能每年搞一二次该有多好啊。”她听到了大家的心声,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上海,这个中国乒乓球的摇篮,应该有无数可造之材啊。“于是,我便想再度涉足已经离开了12年的乒乓界,不管它带给我的是褒还是贬,更不谈经济效益如何,我只想尽我一份微薄之力,报答上海的父老乡亲,报答带给我一切的小小银球。”

很快,机会到来了。曹燕华乒乓交流中心在大康集团和营燕华实业公司的共同策划下,一炮打响。曹燕华说,得亏了自己人缘好,很多人都愿意帮助自己,就这么艰苦奋斗了两年,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名气打响了。从最初创办学校学生只有8人到现在几千名学生,营燕华很感慨,她说,“乒乓球真的是一项神经高度紧绷的运动,你一丝一毫都不能开小差,我曾经紧张到发球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乒乓球就在手中,根本发不出去。”正是有这样的经历,曹燕华更大程度上关心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平时,她一走进课堂,只要听到学生们叫她一声曹校长,她不管自己的身体有多疲惫,精神马上十足。“我非常感谢这些学生的家长,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她认为,做校长要“四平”:平常心、平等观、平和相、平安念。同时,她更迫切地希望让乒乓球学校与世界联通。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我这一辈子是不会离开乒乓球了。”她说,“在这些年的风雨中,我得到了很多,而既有所得,也必有所失,我很知足……如今,我的心境很平和,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和环境里。在这个世界上,爱心,人或多或少皆有之,只要你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猜你喜欢

乒坛锦标赛国家队
“披萨锦标赛”
胡志平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好眼力锦标赛
乒坛儒将脱颖而出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Some IQ quizzes
“乒坛女神”郑怀颖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