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解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2018-01-23周子怡叶黎明

语文建设 2018年2期
关键词:赵老师奶酪狐狸

周子怡 叶黎明

2017年11月30日,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低段统编本语文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上,笔者有幸聆听了深圳语文名师赵志祥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一课。赵老师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他所创设的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二年级的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教学结束后,许多孩子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赵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贯穿整堂课的“思辨性”。“思辨”一词,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辨力,即“思辨能力”,“思”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语文学科的思辨力,是指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判断、分析、论证,并运用合乎逻辑、完整有序的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综合性思维能力。良好的思辨力要求学生能独立地作出判断,能全面、客观地分析,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也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清单进行了梳理,其中“思维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朗读和语言文字的品析,却常常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小学高段乃至中学阶段的学生,小学低段孩子的思辨力还非常稚嫩,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片面的,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局限性。因此,赵老师尝试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综合组元课内《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以及课外《我喜欢你,狐狸》《狐狸的故事》四个文本,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品析狐狸形象”为主线,让学生从十个词中选择一两个送给对应文本中的狐狸,逐渐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狐狸,从而打破传统的关于狐狸“欺骗”“狡猾”“邪恶”形象的偏见,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狐狸形象,在多元解读中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狐假虎威》:狐狸永远是狡猾的?

师生交流过后,赵老师出示了三张狐狸的图片,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了“狐狸永远是狡猾的”“狐狸总会想出很多阴谋诡计”“狐狸的表情很凶恶”等结论,赵老师对于孩子们的回答了然于胸,于是顺势过渡到了《狐假虎威》的教学。

赵老师首先进行了“分角色朗读”“用一句话和一个词来概括故事”两个环节,接下来进入教学的核心环节——从“可爱、诚实、善良、聪明、勇敢、可恶、欺骗、凶恶、狡猾、胆怯”十个词中选择一两个送给这篇课文中的狐狸。学生涌现出了很多想法,选择的词也有不同的组合。有的选“聪明和欺骗”,有的选“聪明和狡猾”,有的选“勇敢和狡猾”,还有的选“狡猾和欺骗”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次“选词”时,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从图片导入环节延伸下来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上升到“狐狸就是代表邪恶的”,对狐狸作单向度的“恶”的评判;二是认为狐狸“聪明、勇敢”,对狐狸作出了正面的评价;三是在评判中陷入了矛盾。赵老师没有肯定或者否定任何一种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评判的理由:“你为什么说它聪明?”“为什么是勇敢的?”这些追问,恰恰在引导学生讲理,是培养理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一个训练。

二、《狐狸分奶酪》:分奶酪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诚实的?

赵老师选择的第二篇文本同样是课内的《狐狸分奶酪》,从成人的视角看,文章中的狐狸是善于欺骗而又贪婪的,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在孩子们的思维過程中,又会碰撞出怎样的思维火花呢?在阅读之后,赵老师给出了刚才的十个词让学生选择。学生有选“可恶”“欺骗”“聪明和欺骗”“欺骗和可恶”“狡猾和欺骗”的,也有选“诚:实”的。

生1:诚实。

师:我的个老天啊,吃一个奶酪就诚实了?

(生补充说明)

师:狐狸为了帮小熊公平地分奶酪,不知不觉地就吃光了。孩子,我要是你,我回家一定重新写一篇《狐狸分奶酪》,把我的想法全部加进去,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包括大学教授在内,对这篇小短文解读得最独特的,竟然认为狐狸诚实,而且有理有据。

……

师:你怎么看待他说的“诚实”?

生2:最后一句就说明它不是诚实的。(生补充说明)

师:最后一句我觉得最诚实啦,它分得可公平啦!你没有多吃一口,也没有少吃一口,因为你一口都没吃。那你觉得狐狸是狡猾、诚实,还是欺骗?

生2:诚实。

师:同意他的观点的请举手。哇,你有知音啦!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同样出现了三种类型的选择,有否定的,有肯定加否定的,还有肯定的。当一个学生用“诚实”这样明显有异于他人的词来形容狐狸时,赵老师马上抓住了这个有趣的“生成”,请学生作了说明,并肯定其想法的独特和说明的有理有据,而关于“诚实”的争论没有到此结束。教师又请了一个认为狐狸“狡猾和欺骗”的同学谈谈对“诚实”的看法,学生认为狐狸“不诚实”,赵老师跟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个环节非常精彩:首先是对“异见”的重视,然后是请学生讲理,在学生讲理后,教师故意制造矛盾,在“诚实”与“不诚实”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发散思维,发现证据;同时,教师把自己当作讨论的参与者,主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评判及其理由,推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对话行云流水,但背后彰显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

三、《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欺骗是有趣”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赵老师出示了高洪波先生写的一首小诗《我喜欢你,狐狸》,并根据《狐狸分奶酪》中的情节改编了这首诗。

你是一只小狐狸,

聪明有心计,

从小熊手中骗奶酪,

多么可爱的主意!

活该!

谁叫小熊怕吃亏,

生怕别人占便宜!

再说奶酪是捡的,

你吃它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奶酪,

会变得漂亮无比!

尾巴像红红的火苗,

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

你的狡猾是机智,

你的聪明是有趣。

在阅读《我喜欢你,狐狸》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理解这首诗,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狐狸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且它如果不这样的话,它就会被饿死。”这样完整又具有思辨性的句子从一个仅仅二年级的孩子口中说出来,多么难能可贵!于是,赵老师把“从另一个角度”几个字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出示改编后的这首小诗,同样让学生从十个词中选词来形容诗中的狐狸。学生有的选“可爱”,有的选“可爱和凶恶”,有的选“聪明”,有的选“欺骗”,还有的选“欺骗和聪明”。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已经慢慢地开阔起来了。学生在传统的对于狐狸形象的认识之外,还从不同的文本中发现了狐狸“可爱”“聪明”的一面,有学生的认识发现了转变,从认为“狐狸是邪恶的”转向“狐狸的欺骗和聪明并存”,当然还有的学生坚持己见。“狐狸”形象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在赵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中,学生对狐狸的认识逐渐由最初的“一元化”走向了“多元化”。

四、《狐狸的故事》:狐狸也有温情、勇敢、善良的一面

《狐狸的故事》源自一部纪录片,赵老师把其中的两个镜头浓缩成图片和文字。学生在阅读这个文本之后,仍然选择一两个词送给其中的狐狸。如果说在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对狐狸形象的认识过程是“复杂而纠结”的,那么最后一个文本则颠覆了传统狐狸形象,“温情”“勇敢”“善良”的狐狸,彻底扭转了学生对狐狸的固化认知。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再从这十个词中挑选一个或两个送给这个故事里面的狐狸。

师:你之前认为狐狸是邪恶的化身,现在你打算送给狐狸什么词?大声说。

生3:勇敢和善良。

师:你说狐狸都是坏人,你现在送给它什么词?

生4:善良。

师:刚才有同学说狐狸是勇敢的,现在你打算送给它什么词?

生5:勇敢和善良。

师:我看到其他孩子写的几乎都是“勇敢”和“善良”。我们就不重复说了。那么,哪里体现出狐狸的勇敢?

生3:里面的狐狸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跑回家去照看自己的孩子。

师:这是狐狸妈妈的勇敢。

生5:为了孩子们的生存,狐狸妈妈冒险到农户家里去偷鸡。

师:偷鸡是勇敢吗?

生5:“冒着风险”去偷鸡。

师:是啊,“冒着风险”去偷鸡。你(生3)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他(生5)抓住了“露娜妈妈跑回家去”这样一个情节,孩子们,你们选择的词都是有根据的。前面的几篇课文,我们往往是从狐狸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去给狐狸定一个评价。现在这个故事里,你们都是抓住故事的情节、细节去评价,了不起!

到這里为止,学生的思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看待狐狸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欺骗”“狡猾”“邪恶”这么简单的。在教学快要结束时,赵老师趁热打铁,向孩子们推荐了《列那狐传奇》《山海经》《封神演义》《阅微草堂笔记》等有描写各不相同的狐狸形象的书籍,将课内对狐狸形象的多元化解读延伸至课外。

总的来看,赵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通过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来推进学生的思考,丰富了学生对狐狸形象的认识。在具体做法上,体现了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文本,制造认知冲突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不同的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多篇文本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在本节课中,赵老师围绕着“品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这一议题,以“课内带课外”的形式,选择了课内的《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以及课外改编的《我喜欢你,狐狸》《狐狸的故事》,用这四篇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的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来看待狐狸,制造强烈的认识冲突。

2.以任务为驱动,开展“生长性”交流

在四篇文本的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主任务,即让学生从十个词中选择一两个送给对应文本中的狐狸,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背后是学生真正的思考。在课堂上,赵老师组织学生自由表达,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也可以在思考、辨析的基础上认同他人的观点,甚至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交流、质疑与争鸣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与修正,他们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生长。

3.注重说理方式,培养理性思维

受到思维习惯的影响,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无法按照一定的层次清晰、准确、完整地表达与论证自己的观点。于是,在学生指出自己所选的词后,赵老师往往会追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赵老师按照“判断+理由”的方式教学生说理,目的正在于训练学生理性而精确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多元化解读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辨析、学会了说理,他们的思辨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萌芽、生长了。

猜你喜欢

赵老师奶酪狐狸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赵老师的眼睛
小老鼠吃奶酪
超级难写的字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小老鼠吃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