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与运用”题的研制要点与导向

2018-01-23王琦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导向命题

王琦敏

【摘 要】“积累与运用”题的研制要紧扣考查目标,把准方向,明确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要体现语用能力,既关注主项,又强化弱项,创设语境,提升题目的实效性;要着眼学科发展,凸显命题价值,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命题的研制应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做到学、教、评高度一致、同生共长。

【关键词】积累与运用;命题;研制要点;导向

每到期末,学科质量检测卷的难度、题型都会成为教师讨论的焦点。那么,就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题的研制而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紧扣目标,明晰命题的取向

作为规定了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命题的目标指向。目标,既是命题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

(一)勾连目标,把准命题的方向

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总体目标中与“积累运用”产生直接勾连的有6条。其中,总体目标的第6条“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第7条“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指向的是语言的习得与积累;第3条“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第4条“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第6条“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10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指向的是能力的提升以及方法的运用;第5条“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则揭示了语言学习与运用的途径是实践。通过这样的目标解读,我们就可以明确“积累与运用”题研制的方向——在实践过程中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以及运用的能力。

(二)细化目标,明确命题的内容

有了命题的方向,那么,内容又从何而来呢?经过梳理,能与“积累与运用”题产生勾连的第二、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细化的目标与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识字与写字目标中要考查的主要有三项内容:识字,写字,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而阅读目标中要考查的主要也有三项内容: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来理解;第三学段则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二是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第二学段要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则要求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三是积累与诵读——第二学段要求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课外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梳理,“积累与运用”题要考查的内容就一览无余了:识字写字、查字典或词典、理解或推想词语意思、积累优美词语句段、把握不同标点的用法、背诵优秀诗文……

(三)回扣目标,检测命题的适度

内容来源于目标,借助目标,我们能较清楚地评判命题的合理性。以写字为例,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供的2016学年的20份四年级检测样卷中,出现了两种要求(见下图)。

回扣目标,我们就会发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第一份样卷中的“美观”要求过高,第二份样卷中的“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要求则更为妥当。

综上所述,在命题研制过程中,我们要紧扣目标,让命题从目标中来,也要用目标去检测命题的适切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目标既是命题研制的出发点又是回归点这一理念。

二、 体现能力,提升命题的实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運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积累与运用”题考查的应该是学生的语用能力。这些语用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考查呢?

(一)聚焦能力,强化弱项

从上文第二、三学段细化的目标与内容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聚焦三大语用能力:一是识字写字的能力,二是对标点、词语、句子的理解运用能力,三是积累优秀语段及诗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一些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语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书写能力的检测。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供的20份四年级期末卷中,有15个县市都对此项内容进行了考查。检测的形式主要为以下三种。

一是提出要求型。

二是设计任务型。

三是提示与任务并存型。

另外,在分数的设置上,15份卷子中对这项内容的考查分值最少的2分,最多的8分,平均达到5.7分。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分数值提升……在这样的检测中,对书写能力的重视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二)创设语境,提升效能

张志公先生曾经在他的《现代汉语》中提出“语境”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必须树立语境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准确、更深远地把握文本的含义,也才能在阅读与写作中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在语境中考查语用能力,联系生活来运用这一能力也就成了命题时一直采用的方法。

1.识字写字能力的考查

对比“看拼音写词语”和“选择正确的读音”这两项内容,可以发现,两项内容的前者都是对知识是否掌握的一种检测,而后者除了知识再现外,又将词语的运用、情感的激发同时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查字典能力的考查

从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从单纯的知识掌握、理解词语到真实还原字典情境,突出了在语境中理解体悟,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机械记忆到灵活品悟言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真正体现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的性质,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开放性。

3. 词语积累的考查

与前者纯粹的回忆旧知相比,后者的命题则要求学生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将旧知融入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整合、提取,直至运用,这样的过程不仅使语言的积累得到了内化与外显,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4.积累优美语句段能力的考查

两个例子,两种完全不同的考查方法,前者考查记忆能力,后者则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考查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活的哲理与情趣。相比之下,后者在语境中考查语用能力的方法更值得提倡与学习。

三、着眼发展,凸显命题价值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命题作为评价手段中的一种,要让教与学得到和谐发展。

(一)命题研制引导教学理念转变

在对20份四年级期末卷作统计与分析时,我们发现有的卷子将“口语交际”和“好书共享”纳入到“积累与运用”题的考查范围中。细细思量,不难感受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命题者将这两项内容归类于“积累与运用”范畴后,教师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口语交际”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用这样的命题来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完全凸显了命题的引导作用。

(二)命题研制引领教学方式转变

在命题研制使教学理念得以转变的同时,也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地变化。从对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命题与教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

(命题一)

这样的命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人、对内容、对诗意的记忆。在这样的命题导向之下,教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1)通过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诗人;(2)抓关键字“兴”,理解诗题意思;(3)借注释,运用机械的方法逐字逐句理解诗意;(4)在思考诗人写作目的的过程中,学生体会诗情。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不断地抄写、背诵、默写。如果没有达标,还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机械性的训练过程,以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失分。这样的扩大化的机械性学习,带给学生的不是兴趣,不是能力的提升,而是更多的负担与压力。

如今,在“积累与运用”检测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题目。

(命题二)

這样的命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想象、领悟以及运用能力。这与《课程标准》中“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一要求是完全吻合的。在这样的命题导向下,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改变。同样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师是这样教学的:(1)由《中国诗词大会》引导学生发现七言,抓关键词“兴”了解诗题;(2)自由反复读诗,夯实基础,感受古诗节奏之美;(3)再读诗歌,借注释想象画面,在重点句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情;(4)反复诵读,积累成诵;(5)出示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给古诗配画;(6)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几首《田园四时杂兴》的兴趣。

课外,教师还会组织开展各种诵读会,让学生诵诗、品诗,甚至演诗、创诗。

从命题一到命题二,从单一、机械地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到考查学生记忆、理解、想象、品悟、运用等多元能力,从关注分数到着眼学生的兴趣激发、方法习得、能力发展,教学目标不再相同,于是便有了教学行为上的变化与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命题、教学案的改变,才使教师主宰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与乐园。

命题者要着眼发展,使命题的功能与价值尽可能凸显,并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做到学、教、评高度一致,同生共长,这样的命题才是成功的、精彩的、有效的。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314000)

猜你喜欢

导向命题
问题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反思例说
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细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犬只导向炮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