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经济林果主要栽培技术与种植模式
2018-01-23龙会英张德段曰汤
龙会英 张德 段曰汤
摘 要 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生物产量高,交通便利,具有特殊的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的理想地之一。经济林果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产业之一,在干热河谷发展经济林果有利于提高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本文综述了干热河谷经济林果栽培历史、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旨在为区域经济林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经济林果 ;栽培技术 ;种植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0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9.001
Abstract The dry-hot valley in Yunnan has rich resources of light, heat and land and has special regional advantage with high biological yield and good transport facilities. It is an ideal area to develop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 The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 are special sectors in Yunnan plateau. The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 sectors coul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he cultivation history,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lanting patterns of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s in the dry-hot valley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 sectors.
Keywords dry-hot valley ; economic woods and fruit ; cultural practices ; planting patterns
干热河谷是干旱河谷的40%左右,长度为1 123 km,面积为4 840 km2[1-2],土地面积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充裕的土地资源;该区在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其他干旱河谷,无冬季气候;土壤属于南热带类型,一般是红壤、燥红土等;农作物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作物一年两熟以上。自然资源利用开发潜力大、特色资源丰富且经济潜力,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应经济林果的生长。有专家[3]认为,根据对干热河谷的认识,以及逐步进行植被恢复实践的过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历程大概分为缺乏认识的盲目恢复、模仿自然的试验探索、系统研究与试验示范、多目标可持续发展等4个阶段。第1 阶段,单纯从发展林业的角度考虑,主要为简单经济的技术途径,依靠培育大量森林资源恢复植被。第2阶段,仿照区域自然植被状况,以灌木等乡土植物为主进行植被恢复,提出灌草结合是最佳造林模式。第3阶段,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进入真正认识、了解和有目的规模化实践的新时期,提出了“树种筛选、容器育苗、提前预整地和雨季初期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第4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今,将植被恢复与资源培育和利用相结合,与退化土地改良及保护利用相结合,与乡土树种和传统景观恢复相结合,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提出高价值多用途树种的引进和培育,高价值多用途树种的引进和培育包含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果。规模化引进和培育一些高价值多用途树种,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经济林果引种与试种,取得很大的成绩和效益。如:至2013 年元谋县林果面积66 068 hm2,林果总产量117 592 t,林果产值52 916.4 万元,人均林果收入2 601.00 元,201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 733.00 元,按2013年产投比计算人均林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比为27.3%[4]。2014年,元谋县干热河谷利用耕地、林地发展水果种植,比上年增长19.5%,预计产量可达5.88万吨,产值预计将超过6亿元[5],经济林果产业已成为继蔬菜产业后的一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了绿色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林果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羅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inn.)、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枣(Ziziphus jujuba Mill.)、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葡萄(Vitis vinif1.)等经济林果的引种与产业化示范,对区域生态建设、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干热河谷主要特征
干热河谷是干旱河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40%),是与周边地区湿润、半湿润等景观不相协调的、引人注目的、独特的生态景观,以纵向岭谷横断山脉中段三江并流区,即约28~30° N间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峡谷段的干热河谷较为典型[6]。横断山中、北部的干暖河谷和干温河谷更具特殊性,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覆盖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恢复困难、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同时,干热河谷也是自然资源利用开发潜力大、特色资源丰富且经济潜力很大的地区。我国干热河谷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滇川两地的金沙江以及元江、怒江、澜沧江流域及其支流区域,其中云南省干热河谷分布最广面积大,热区土地面积为8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21%。区域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干热河谷不同于其他干旱河谷类型,它在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其他干旱河谷,无冬季气候;土壤属于南热带类型,一般是红壤和燥红土等;农作物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作物一年两熟以上[2]。
2 干热河谷经济林果引种试种与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概況
2.1 干热河谷经济林果引种试种概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域果业及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根据干热河谷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引进经济林果种质资源。参照果树研究方法,结合引种具体实际开展经济林果评价,开展其生育期、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筛选具有开发利用前景,适宜种植在干热河谷种植的经济林果。
2.2 干热河谷经济林果栽培技术
干热河谷普遍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分蒸发量为降雨量的4~6倍。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干热河谷农业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及热果业的发展,水成为一种短缺资源,是限制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栽培上应从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出发,除选用抗旱品种外,对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和农田覆盖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控,达到既能防旱,又能节水的目的:(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生育期内与降水时间匹配较好的作物种植比例,提高降水利用率。如扩大效益型作物种植面积,充分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和光热条件,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2)采用地膜或杂草覆盖,刈割杂草覆盖也是减少农田水分无效蒸损失的一项有效措施;(3)采用生物篱埂或者铺膜截流保水技术,土地开带与作物连片种植技术和等高种植技术,作物间套种技术;(4) 实行“目字整地+种植带地面死覆盖+树冠投影中线地面挖沟埋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
干热河谷种植经济林果后需要3~5 a才能有效益,3 a间如果单作,单位面积效益为负数。如果间种短作,可有效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生产力。林果园间种豆科作物,即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生产力,增加经济收入,又培肥地力,促进了农林复合系统生态农业模式的持续发展。
综上,建立以经济林果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立体高效生态化栽培为目标的综合利用良性循环体系势在必行。经多年的种植,相关科技工作者总结了芒果[7]、阳桃[8]、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inn.)[9]、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10-11]、番木瓜[12]、罗望子[13]、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14]、莲雾[15]、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 F. Muell.)[16]、石榴(Punica granatum L.)[17]、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18]、青枣[19]、橙子[20]、龙眼[21]、荔枝[22]等经济林果栽培技术。
2.3 干热河谷经济林果种植模式
在行距较宽的幼龄经济林果园内种植粮经饲作物,如:玉米(Zea mays L)、豆科作物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和牧草等,菜豆、花生,周期短,一年就可收回建果园的部分投资,豆科牧草具有饲喂牲畜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行带宽的经济林果树定植后,幼树期树冠较小,可利用行间空地种植短作,这样不但能以短养长、抑制杂草生长,又充分利用了土地,作物杆叶还可作为主栽作物的覆盖材料,杆叶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改良有较好作用。对定植当年套种花生和未套种的经济林果树进行营养生长调查可以看出,套种花生和豆科牧草后对经济林果的营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套种的株高、茎粗、冠幅均大于不套种。不同经济林果与经济林果复合种植模式,一方面减少单作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达到同一单位样地作物品种和产品多样化,促进区域水果市场品种多样化[3]。第三,在果园行间种植豆科作物,建立经济林果园间套种豆科作物修复山地退化土壤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增加和维持土壤肥力,有利经济林果园综合效益提高和经济林果持续发展。
2.3.1 经济林果-经济林果复合种植模式
经调研,经济林果-经济林果复合种植模式大约有芒果-罗望子复合种植模式、芒果-青枣复合种植模式、龙眼-青枣复合种植模式、罗望子-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复合种植模式、罗望子-番木瓜复合种植模式、青枣-余甘子(P.emblica Linn.)复合种植模式,经济林果-经济林果复合种植模式体现种植体系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抵御单作作物受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2.3.2 经济林果-粮经作物复合种植模式
在行距较宽的幼龄经济林果园行间种植粮经作物,形成经济林果-粮经作物复合种植模式,如:芒果-冬洋葱(Allium cepa L.)复合种植模式、芒果-瓜类复合种植模式、阳桃-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火龙果-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复合种植模式、火龙果-花生复合种植模式、青枣-青食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枣-花生复合种植模式、青枣-毛豆(Sedum furfaceum)或菜豆复合种植模式、青枣-香叶天竹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复合种植模式[23]、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大蒜(Allium sativum L.)复合种植模式、柑橘-香葱(Allium ascalonicum.)复合种植模式、柑橘-香叶天竺葵复合种植模式[24]、龙眼-咖啡(Coffea Linn.)复合种植模式[25]、龙眼-香叶天竺葵复合种植模式、龙眼-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龙眼-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复合种植模式、龙眼-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复合种植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复合种植模式、龙眼(荔枝)-西瓜(Citrullus lanatus)复合种植模式等。
2.3.3 经济林果-牧草复合种植模式
经济林果-牧草复合种植模式有龙眼(芒果)-柱花草(Stylosanthes)复合种植模式[26-27]、罗望子-木豆(Cajanus cajan)或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复合种植模式、芒果-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 Verdcourt cv. Tinaroo)复合种植模式、阳桃-百喜草复合种植模式、青枣-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或紫花苜蓿复合种植模式、青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复合种植模式、葡萄-柱花草(黑麦草)复合种植模式等。
2.4 典型复合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以龙眼园行间种植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牧草为例。
2.4.1 经济林果-经济林果复合种植模式(龙眼-台湾青枣复合种植模式)
在种植密度为270株/hm2龙眼行间,种植株距为3 m的1行台湾青枣,形成龙眼-台湾青枣复合种植模式。建園后,年总产出平均到各年,投入按实际发生计。龙眼-台湾青枣复合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明显高于龙眼单作,但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产值113 623.2元/hm2,是为龙眼单作模式的3.3倍。龙眼-台湾青枣复合模式的建立,集约高效地利用龙眼园的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考虑了时空结构利用及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复合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但收益较龙眼单作更加明显,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并且增加了活劳动成本的投入,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经济林果-经济林果复合模式在干热河谷值得大力推广[28]。
2.4.2 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复合种植模式(咖啡-龙眼复合栽培模式)
与龙眼单作对比,咖啡-龙眼复合栽培模式是一种投入高、效益快的模式。在株行距为4 m×6 m 或5 m×6 m 龙眼行间,种植株行距为1 m ×2 m的2行咖啡。龙眼单作,每公顷果园投入资金量约为1.23 万元;咖啡-龙眼高效复合栽培模式,由于增加了种植咖啡的投入,故为2.56万元,是龙眼单作的2.1倍。龙眼非生产期间种咖啡,则第2 年即有咖啡收获;第3年咖啡为盛产期,部分龙眼试花试果;第4年开始咖啡、龙眼均有收获,从1994~1999年,咖啡-龙眼复合栽培模式产值合计285 123元,龙眼单作为104 645元,收入是单作的2.73倍。复合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速资金周转,缩短投资回收期[29]。
2.4.3 经济林果-牧草复合种植模式(龙眼-柱花草复合种植模式)
与龙眼单作对比,龙眼-柱花草复合种植模式增加了牧草效益,在株行距为4 m×6 m 或5 m×6 m 龙眼行间种植株行距为0.5 m×0.5 m的柱花草结果表明,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龙眼的株高、冠幅和地径高于龙眼单作,种植柱花草第1年,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于龙眼单作4 830元/hm2。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微生物细菌数量高于龙眼单作,土壤容重降低[30]。
3 制约干热河谷经济林果发展的因素
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夏季高温高热,干旱少雨,夏季和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自然的生态因子制约了本区经济林果的发展。干热河谷显著特征是年内水热协调性程度差,干热同期长达半年以上,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普遍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分蒸发量为降雨量的4~6倍,长达7个月以上的旱季降水不足年降水量的10%。特别是旱季末期4~5月份,气温高,蒸发强烈,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地制约了干热河谷农业持续发展。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灌溉方式,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近年来本区山地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形成规模,但由于山地开发、热果业的发展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脱节,山地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壤保水性差和养分衰退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成为一种短缺资源,水因子是限制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干热河谷大多属农业县,山地多,山地经济林果的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农业水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应根据区域农业生产和灌溉用水管理现状,选择切合当地实际、易于被群众掌握,投资小、见效快的农业高效节水和管理模式。
4 对干热河谷经济林果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的建议
干热河谷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十分严重,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恶化,土壤抗侵蚀弱。水资源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倍,加之民族聚居、生产方式落后、贫困等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在经济建设、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走生态与经济结合的道路已成共识,结合退化山地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有利区域热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区经济林果的开发利用,栽培技术应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经济林果作物特征及利用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在品种上结合市场需求,选择有市场潜力、耐热抗旱优质品种(效益型品种);在建园时,坚持经济林果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山坡地应修筑等高梯田,防止水土流失;重施有机肥,防止土壤板结;灌溉系统实施投入小,便于使用的节水技术措施,达到水资源的高效节水利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绿色环保防治措施(如: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实施无害化绿色栽培;除杂方面使用黑色地膜或防草布消灭各种杂草,节约劳动力,减少除草剂的施用;采用先进的套袋措施提高果实品质,增强市场竟争力。种植模式上,经济林果建园初期和宽行距经济林果园,空余土地多,应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和土壤肥力,注重经济林果与粮经饲(牧)草等作物的优化配置,间套种作物应根据园地的土壤肥力和市场(果农)需求选择,提高园内单位面积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李 昆,刘方炎,杨振寅,等.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11,24(4):55-60.
[2] 刘刚才,纪中华,方海冬,等. 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典型恢复模式的生态响应与评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龙会英,张 德,金 杰,等. 干热河谷典型生态脆弱区优良牧草栽培利用与评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 滕春荣.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效益评价[J]. 现代园艺,2015(4):14-15.
[5] 水果行业供应商.元谋县五千多亩荒山建成了热带经济林果种植推广基地,[EB/OL].http://www.guobaba.com/news.aspx?id=6246/2014-10-24.
[6] 明慶忠,史正涛. 三江并流区干热河谷成因新探析[J]. 中国沙漠,2007,27(1):99-105.
[7] 尼章光. 云南芒果规范化栽培技术[M]. 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8] 何 璐,张 德,段曰汤,等. 干热区阳桃栽培技术[M]. 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9] 李伟才,陈 卓. AP 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02,83(2):8-9.
[10] 陈文德,林德锋. 番荔枝绿色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3):91-95.
[11] 李所清.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火龙果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7(2):12-14.
[12] 刘惠民,李贤忠. 云南番木瓜引种栽培与利用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3,21(4): 32-35.
[13] 杨顺林. 干热河谷罗望子(酸角)栽培技术[M]. 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14] 覃杰凤,罗莲凤,阳艳华. 菠萝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南方园艺,2012,23(2):21-22.
[15] 高锡春,蔡 红,普正华. 干热河谷区莲雾栽培[J]. 云南农业,2016(11):90.
[16] 陈显国,林玉虹,石兰蓉,等. 澳洲坚果栽培技术[J]. 大众科技,2007(11 ):131-133.
[17] 张伟宣. 石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15(11):33.
[18] 洪亚楠,庞观胜,李 国. 番石榴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热带农业,2013(8):65-66.
[19] 陈艺齐,张 德,段曰汤,等. 干热区青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M]. 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20] 王自清,潘步昌.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绿色脐橙栽培技术的探讨[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1):28-29.
[21] 陈艺齐,段曰汤,沙毓沧,等. 干热区龙眼高效栽培技术[M]. 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22] 张 德,龙会英. 干热区荔枝栽培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农村实用技术), 2002(2):15-16.
[23] 段曰汤,瞿文林,黄文英. 余甘子–香叶天竺葵复合种植模式研究及效益探讨[J].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6, 6(6): 202-209.
[24] 冯光恒,杨艳鲜,江功武,等. 宾川干热河谷区柑橘园套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 201-6 203,6 217.
[25] 龙会英,沙毓沧,段曰汤,等. 咖啡-龙眼高效复合栽培模式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0,88(6):3-8.
[26] 张 德,龙会英. 4个豆科牧草在干热河谷生态芒果园的应用研究[J]. 草地学报,2017,25(5): 612-617.
[27] 张 德,龙会英,腾春荣.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芒果园间种和翻压柱花草的效应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5,35(1):17-30.
[28] 何 璐,段曰汤,沙毓沧,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6-19.
[29] 龙会英,沙毓沧,段曰汤,等. 咖啡-龙眼高效复合栽培模式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0,88(6):3-8。
[30] 张 德,龙会英,何光熊.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龙眼和柱花草间作效应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