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伦理教育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实践
2018-01-23高碧青
高碧青
摘要:以评促学对于促进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目标有效,医学伦理教育应坚持和探索,更应坚持地探索以评促学实践。为提升医学伦理教育实效,形成性评价策略贯穿教育全程,学生自主命题为期末考核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医学伦理教育;教育过程;学业考核
0引言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必修课,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它安排在毕业季开课。毕业的客观实际及学生的主观心态变化对正常的教育教学影响较大。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梳理形成性评价的医学生德育实践。
1教育过程
1.1课堂教学导入新一轮的教学导入以“上一年度课堂教学反馈”为专题,点评相关数据,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为促进学生有效达成教学要求,还可适时安排学生以“课堂教学反馈”为题材撰写课堂印象,题目自拟,限定字数。还可要求提交电子文档便于数据统计。为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可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据某年度课堂教学反馈数据显示,45.2%的学生极为反感严格考勤,近乎难以忍受。
教学导入及其内容的尝试与实践,目的在于提前告知同学教学要求,引发积极思考,力求避免被动接受和抵触。但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效果与动机能否统一,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课堂印象中,部分同学说这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思想,敲醒了他们对毕业季的课程所预抱的消极怠慢态度,让其自我反省,调整心态。也有一个同学说这是小题大做,认为教师非常自我,建议多学点心理学。
为何刻意安排教学导入?目的在于引导师生思考,以促进课堂的高效互动。
1.2课堂管理指标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出勤(以下百分比的分母为112)。全勤(16.96%)19人次,事假126人次,病假53人次,不请假的50人次。事假、病假、不请假三种情况的总次数是229次。基此,同学没有到课的占到204.5%,即约人均2次课(6学时)因各种原因不能到课。二是教学互动。互动以自愿为前提,讨论、分享相关教学内容,以“加分次数”记录其表现。“加分次数”涵盖交流的频数、准确性、客观性及深度。互动的人数比例为119.6%,即人均互动机会约为1.2次。另外,27.7%的同学从不参与互动。
一个辅助指标:前三排就坐率,本次没有纳入课堂表现。前三排就坐率为56.4%,即每次教学中前三排近一半的座位闲置。笔者观察前三排就坐率在年級之间、专业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低年级、专业课前三排就坐率比较高。此指标某种程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班风,尽量往前坐的同学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前三排就坐率较高的班级班风较好。
考勤、作业、课堂互动、自主学习四个渠道力促同学的学习,在设计上力求考虑到出勤、自主性和性格的差异。对这些项目的表现评定就是对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2学业考核策略
就业压力以及迷茫、焦虑、纠结、郁闷的毕业生心态致使课堂教育非常态:管理部门和科任教师对毕业生的要求明显降低,毕业生自我放纵突出。比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或缺课,那是严重的教学差错或事故,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而学生的显性逃课、隐性逃课较低年级普遍化、常态化,其中19.6%的同学缺课占总学时的1/3以上。对这些同学还要尽量让他及格,给他高分,让他们能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另外,学生认知也引人深思,比如严格考勤是老师不体谅学生,用考勤留住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学生(我)找不到工作谁负责任?
一个教育常识:因学而生成教,读书是学的基本方式。同学很少到课,或者几乎不到课,那不积极的课堂或者少有学生的课堂,如何评定学业?严格考勤的老师为什么不讨学生喜欢?学生对什么负责,对什么担当?教师的尊严和价值仅在于给学生评定成绩吗?同学来上课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吗?在成绩评定时需要特别强调请老师手下留情吗?不表现,表现不佳或者不到课堂还要求高分,为什么那么理直气壮?这些思考是对教师职业底线的极大挑战。
基于教育公平,育人责任,综合考虑出勤、毕业季的客观与主观等因素,对毕业班同学的学业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对半开。五五比例与低年级的三七比例相比,它给了因客观原因不能到课的同学一些补救机会。在假设同学有足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基于学生的自主与责任,期末考试主要采取自主命题。这样既可以促使同学自主学习,同时也可区分出积极上进、勤奋好学、认真踏实的同学。责任、担当、积极上进、勤奋、认真、尊重等品质是对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
3学业考核的证据
同学都希望学业考核高分,个别同学特别强调老师要公正。公正是医学伦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社会永恒的追求。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在其工作中承担着兑现医疗公正的职责。试想如果没有公正的思想和认知,怎会有公正的行为呢!由此我们在教育全程适时向所有同学公开评分标准,引导同学追求公平,实现公正。
3.1平时成绩证据
考勤、作业、课堂互动、自主学习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比例可以,也应该变化,变化体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具体结合。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平时成绩的总分100分,全勤基数及加分值由课堂表现决定。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此策略对出勤率高的同学较为适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但对出勤率低的同学不适用,缺课太多就会出现负分。
同学对考勤的焦点集中在事假扣分太高,病假扣分不合理(不应扣分)。考勤主要以假条为主,假条(书面、口头)的事由就是考勤的依据。我们对此的假设是同学本人最具资格证明假条事由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考勤中,培养同学“自己行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试想几分的砝码,我们就心生犹豫,不诚实守信,或抱怨或怨恨,试想在医患冲突、医疗纠纷、事故、责任面前,我们以何心态、言行面对!
考勤操作复杂,同学抵触,一定程度还滋生了斤斤计较的人性弱点。所以必需探索同学接受或心理抵触但不得不行动的、适用于多数人、有效达成教育目的的考核方式。endprint
3.2期末成绩证据
学生自主命题是期末成绩的主要证据。统一命题要求和评分标准。在最初的尝试中,我们以3人小组共同完成一套试卷的命题,集中安排时间课堂分享,小组成员分工(点评、组卷、矫正答案)合作,分类评定成绩。分组不尽,可能会一人完成多重任务。
我们从学生自主命题形式、内容、准确性、分值合理性、抄袭痕迹等五个方面综合考核。五个方面相互交叉重叠,可综合权衡同学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设计学生自主命题的考虑出于:教学要促进学生思考——学习是自己的事,教育只是辅助、是交往、是亲近、是欣赏,教学是让学生由自己成为一个更高大的自己的过程。实际操作中,笔者欣慰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此后的学生自主命题实践中,废弃小组命题和课堂分享,因为耗时耗力,不能周全所有同学。后续实践采用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不断完善、细化、实化命题要求。
4学业测评情况
从实施过程看,平时成绩较为客观、全面,极尽公平。而在期末成绩的测评中,准确性和覆盖面落实相对不到位,较为模糊。客观上阅卷时间紧张,工作量大,但在认真、严谨等学习品质的把握上是比较客观的。在平时成绩和期未成绩各占50%的综合测评中,区分度较好,能较好区分同学的知行统一:认知越到位,学习态度越端正,做事情就认真,错误就少。
5新学期教育计划
5.1继续跟进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一般遵循及时原则,既体现对同学的尊重,又有利于激发同学自主学习。反馈的内容是上一轮的教学情况,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堂教学中进行,大学的课堂教学能做到的就是这个层面的及时。
5.2平时成绩的考核仍以考勤、互动、作业和自主学习为主,所占比例适时调整
综合测评中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是50%,也可以探索性地提高到60%。比例的提高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可有效强化学习责任,让心生懈怠的同学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
同学对考勤的过度关注恰好是非常珍贵的德育教育资源。事实上,最能准确区分缺课、事假、病假的就是学生自己,对此我们引导同学“慎独”和“自律”。因为任课教师设有太多精力严格区分,也设必要,不能自我管理的大学生将不会获得成长的机会。
对考勤管理,将统一扣分标准。病假、事假、缺勤在客观上都是不到课,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课堂学习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当然,同学会因为扣平时成绩不得不来上课,那管理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但这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我们用形成性评价来释放师生关系压力,引导同学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
平时成绩考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缺课1次扣多少分合理?缺多少课不影响学业考评?缺课太多有没有补救措施?高出勤能否是学业高分的主要标准?如何兼顾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5.3细化学生自主命题要求
與教师自编测试相比,学生自主命题会有很多惊喜和感动:同学的潜力、创新、认真、严谨多有展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关注点和好奇心是一份教师自编测试根本无法完成的,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精髓所在。但在操作中,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难以在教学管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绩评定。同时不仅没有报酬的体现,还会遇到一些阻力:你到底要干嘛?偷懒吗?从来都是老师出题学生考,那有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的,经得起推敲吗?
为提高实践效率,必须细化、深化学生自主命题的要求。我们尝试在学生自主命题中使用双向明细表,既可帮助同学避免考点重复,又可提高阅卷效率。双向明细表是一种试卷编制技术,需要给同学进行专题培训。
医学伦理教育实践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我们既实践“学生主体”理念,又坚持学生并非是独立的、能动的自己,而是处于与教师、同学,以及与他人紧密联系中,并对自己、他人负有伦理责任和义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