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夫熊猫3》看美式英语文化的国内传播动向

2018-01-23袁超

价值工程 2017年29期
关键词:英语文化美式英语文化传播

袁超

摘要:美式英语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通过好莱坞电影促进美式英语文化传播,有利于国内受众了解美式思维方式、语言符号和民族文化。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美式英语文化传播载体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网络新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语言信息和特定文化有更强的指向性,并且在媒介融合下加快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文化交流。

关键词:《功夫熊猫3》;美式英语;文化传播;英语文化;网络媒体

0引言

美式英语以其幽默、风趣的对话,受到了国人的喜爱,特别随着好莱坞大片的流行,推动了美式英语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促进了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从目前的情况看,好莱坞电影是传播美式英语文化的核心载体,特别是含有中国元素的,例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直接融入了中华文化,对于中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1美式英语文化在国内传播的内容

1.1美式思维方式的传播

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式,美式英语文化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包括自由、独立、个人英雄主义、从客观立场看待问题等。以《功夫熊猫3》为例,虽然这部好莱坞动画大片的主角形象很中国,但各角色的思维方式依然是美国式的,整個故事发展充分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直到凭借一己之力打败邪恶势力,树立起光辉的形象,最终达到故事的高潮。这种思维逻辑是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式英语文化的核心要点。美国人民乐观、向上,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其思维方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美国电影的一些经典台词得到了广泛传播,甚至成为网络流行语,这是美式英语文化传播的真实写照,极大地推动了中美文化交流。例如《终结者》“我还会回来的”,《泰坦尼克号》“你跳我也跳”,《黑客帝国》“当你不能控制别人,就要控制你自己”,《乱世佳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忠贞、对人生的反思等,无不折现出美式思维方式的特点。《功夫熊猫3》也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句,例如“如果永远不去做你能力以外的事,你就永远无法进步。”“我不希望你变成我,我希望,你变成你自己。”“如果你仅仅安于现状,你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美式英语文化中的一些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也是国内观众追捧好莱坞电影的原因之一。

1.2美式语言符号的传播

语言符号是一门语言的基础部分,对于美式英语来说,使用者借助其语言符号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以此构建起独特的美式英语文化。语言符号通常具备有声性、层次性、音义偶然性。声音永远是语言表达的最直接要素,例如在《功夫熊猫3》中,有一句反问熊猫的话:high一fivingbuddies?本意是:朋友来击掌吗?但是经过声音表达出来,其实指的是:你每天就这么卖萌耍帅?所以了解美式英语文化,首先得了解其有声性的幽默内涵。还有一句:我不是大胖熊猫,我是无敌大胖熊猫。在展现美式英语文化诙谐特点的同时,充分反映了语言符号的层次性,包括重复词、连接词、语气加重等。音义偶然性则是指声音和语义会发生动态变化,偶然会出现一些经典的、无法复制的桥段。《功夫熊猫3》对美式英语语言符号的精髓有着充分认知,通过字幕、声音,或含蓄、或直白地向中国观众展示了语言符号艺术,表达出文化传播的基本思想:“不同的文化可以通过适当载体进行一定的融合。”语言符号是基本载体,此外还有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类媒体,构成了文化传播链。《功夫熊猫3》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西方文化壁垒,增进了国内观众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

1.3美国民族文化的传播

美式英语文化是美国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传播美式英语文化,实质上也在传播美国民族文化。《功夫熊猫3》是一部以票房收入为目的的商业片,但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传播。美国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载体,好莱坞电影也刻上了美利坚民族的烙印。《功夫熊猫3》向国内观众传达出美利坚民族强烈的自我意识、冒险精神、乐观主义以及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例如在面对强敌时,熊猫阿宝“做真实的自己”,领悟心如止水的真谛,最终战胜敌人,这就是以自我为核心、强调对自己负责、推崇个人奋斗的美利坚民族成长史。而一个只会吃喝的大胖熊猫习得高深武功,最终成为神龙大侠的故事,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个人价值观的重视,对自由、平等的推崇。低贱、懒惰的熊猫,积极进取,拼命练习武艺,不惜付出一切辛苦与智慧,最终受人敬仰,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拼搏精神的追求。《功夫熊猫3》深谙美国民族文化,向国内观众讲述了一个美国式神话故事,而观众对功夫熊猫系列的喜爱程度,充分体现在微博、微信、贴吧、豆瓣等新媒体上面,也足以说明网络新媒体对美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力。

2美式英语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化

2.1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载体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动向,文字、语言、受众、媒体,都是文化传播载体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更加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作品。美式英语文化在我国传播的最大载体就是好莱坞电影,例如国内电影票房总排行前十名,好莱坞电影就占了一半,而且自《阿凡达》之后,英语原声电影越来越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对于推广美式英语的语言符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从传播效果看,网络媒体才是最好的推手。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美式英语文化传播载体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媒体逐渐超越了电影载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当一部电影上映后,观众口碑、影评、豆瓣评分、微博话题、贴吧讨论等,都会对后面的票房趋势造成直接影响。例如《功夫熊猫3》巧妙设定了具有美式思维方式的熊猫主角,置身于中国元素的环境中,在思维模式与所处环境的碰撞中,为观众制造出另类体验。在观影过程中,受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领略到主角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在接纳美式思维的同时,会自发地在微博、微信、豆瓣网上给予评价和推荐,或者在朋友圈分享观影心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影口碑,互联网媒体上与影片相关的大量信息,促进了美式英语文化的传播进程,提高了受众对中美思维方式差异性的认识。endprint

2.2语言信息和特定文化传播更有指向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最基本的载体,但是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语言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符合观众娱乐和审美需求的语句不断诞生。例如《功夫熊猫3》展现了时代鲜明的美式英语,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表达出丰富的英语口语,观众能感受到其语言在不同个体中存在的差异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诸多的国外观众会通过新媒体与国内观众交流,增进了双方的文化交际能力。《功夫熊猫3》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共享,受众足不出户就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而电影带来了新颖的视听体验,新奇的情节为观众提供了诸多的英语口语应用资源。语言信息传播需要一定的指向性,《功夫熊猫3》虽然结合了诸多的中国元素,但其语言依然是典型的、不失风趣的美式英语,且夹杂了诸多的新式流行语,与好莱坞传统动画片相比,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语言载体的指向性很明确。

此外,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含由外显到内隐的持续升华。《功夫熊猫3》等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一般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为基础,通过现代传媒进行大范围传播,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动画文化的影响力。当动画形象脱离了语言文字形态,在银屏上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伴有强烈的喜剧元素。《功夫熊猫3》基于东方文明的底蕴,把不属于本土文化的故事,改造成美国个人英雄式的商业片,又赋予电影浓厚的历史感,容易被广大的中国观众所接受,使得美国动画文化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同时,随着《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的升温,各种媒体平台也参与了传播和推广。动画片是好莱坞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美式英语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特定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强的指向性,即动画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在美式英语文化的大框架中,既能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参与,又能吸引年轻群体中的一些动漫爱好者。

2.3媒介融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在當前的文化传播中,由于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融合成为传播载体新的方向,所以直接影Ⅱ向到文化传播的动向。例如当一部电影热映时,各种媒介会紧跟而上,包括院线的合作媒体、百度贴吧、各类购票平台、娱乐网站、微博、微信等,很多媒体彼此间开放入口,信息的分享和交融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一些影响力大的好莱坞电影,往往能够在媒介的推动下,引起全民“狂欢”,一方面掀起了观影热潮,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美利坚民族文化强调个人奋斗史,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崇尚仁爱、礼仪、和谐。例如《功夫熊猫3》描绘了中国的古典建筑、风土人情,包括熊猫、乌龟、仙鹤等动物形象的选取,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意义,但电影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理念,小人物最终成为超级英雄的主题,又有着美国文化的鲜明特色。电影把两者融为一体,既是一种高超的营销策略,也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交流的推崇。而电影之外的各类媒介,更是民族文化交流的强大推手,在媒介融合下展现出文化载体的最新变化。

总之,美式英语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带动了中美文化交流,代表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美好愿望。好莱坞在诸多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也能看出美国电影对我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文化传播离不开载体,从文字、语言、受众,到各类媒体平台,都是传播链中的重要节点。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发展,在促进美式英语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推动了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文化美式英语文化传播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啥区别?看完这些图秒懂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润物细无声
英语文化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研究
美式英语的演变
英式英语VS美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