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探讨

2018-01-23李代勤

价值工程 2017年29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

李代勤

摘要: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合理运用显性教育,更要积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本文以隐性教育的视角探讨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隐性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价值观模糊等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化、微化时代的到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国家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完善个人的应有之义。也关系到国家伟大复兴的事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点在培育,但如何培育值得我们思考,单单进行显性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隐性教育作为嵌入式的教育方式,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其培育路径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至今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比较隐蔽的形式,通过寓于的教育活动或者通过寓于的其他外在物质环境,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教育。隐性教育关键在“隐”,难点也在“隐”。隐性教育能有效解决显性教育的抽象化、说教空洞化等问题。隐性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某些载体表现出来的。这些载体一般包含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包括物质人文环境、管理方面的活动、文化方面的活动、各种规章制度、网络传媒等。隐性教育具有一些与显性教育不同的特征。

1.1教育目的是隐藏的

与显性教育不同,隐性教育是要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隐性教育的“隐”关键在于隐藏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方法和内容都是为教育目的的“隐”而服务的,难就难在“隐”字上。一方面,隐性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要在不了解施教者教育目的的情况下自觉接受价值观信息,并纳入自我认知结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越隐蔽,就越易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也就愈容易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要求”。隐性教育正是通过隐藏教育目的,抛弃主题先行的原则,淡化受教育者的焦点关法,弱化灌输性,使受教育者在自然的状态下无意识地受到影响。

1.2教育方式是隐蔽的

隐性教育的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它通过受教育者的无意注意,将有关观念、观点和经验渗透给学生。但是,隐性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影响是很深远的,这个教育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是隐蔽的教育方式,就很好地避免了显性教育容易滋生的排斥或逆反心理,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3教育空间是广阔的

隐性教育无处不在,它存在的空间非常广阔。隐性教育比显性教育存在的空间更广阔。它除了隐藏在显性教育中的一些因素中,更广泛地分布于受教育者业余学习、兼职工作、休闲生活等等的各个场所,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无论是在教室内还是在宿舍里,都深深地埋藏着隐性教育的成分。

1.4教育时间是持久的

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时间富有持久性的特征。各种教育载体,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各种规章制度、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体等等,这些存在着教育信息的载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变动。他们时刻散发着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在长久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某些默认的价值观念,不像显性教育那样会随着教育活动的结束而基本上结束。

1.5教育内容是丰富的

隐性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像显性教育那样单一,隐性教育常常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或者物质方式,赋予丰富的教育内容,施教者可以对受教育者施加各方位的影响,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知识的渗透、也可以是情感的陶冶、还可以是意志的锤炼,甚至是理念的引导,最终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隐性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隐性教育具有与显性教育不同的特征。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潜在作用,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人可以拒绝被教育,这是说显性教育,但不能拒绝被影响,这里是说隐性教育。探讨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1提高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素养,寓教于“人”

言传身教,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言传”,也要“身教”。高职院校教职员工主要包括四支队伍:任课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传统的观念认为价值观的培育主要是上思政课的教师的工作、也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而跟上专业课的教师无关,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更没有关系,这个传统的观念忽略了高职院校育人的最大优势。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容易接受各方面的影Ⅱ向。其实,在高职院校里,不仅仅上课的教师在教书育人,其他的教职员工也在育人。高职大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任课教师,但在课外的更多时间会与学校里其他教职员工打交道,这些教职员工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如果这些教职员工为人友善、爱岗敬业,那么也是在感化学生。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不良的影响。全体教职员工良好的素养对高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好的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这是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时,往往带着隐性教育的内容,这些隐性教育往往比显性教育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endprint

2.2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寓教于“环境”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人们常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我们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隐性教育隐在其中。校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暨物质性环境和精神性环境,环境是隐性教育的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教育资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折射出浓烈的价值取向,熏陶和感染学生。精神性环境包括校园内的学风、校风、班风、教风和文娱活动等方方面面,这种精神性环境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凝练并积聚下来的。这些精神性环境对受高职大学生来说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各个高职院校中,很多的校训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务本崇实、修德精业”就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价值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爱众亲仁、博学笃行”就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友善”价值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立德、敬业、精技、创新”包含了“敬业、诚信”价值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至诚至公、精业乐业”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成分。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训的隐性教育功能,外化为形,让学生时常看到、听到,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做到寓教于“环境”。

2.3建设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寓教于“制度文化”

高职院校制度是校园一切活动正常运转的保障。高职校园制度包括组织人事制度、财务机制、会议制度、请假制度、排课制度等等。制度在长期的执行中,就形成稳定的文化理念,进而形成制度文化。这些制度文化以隐性的方式对师生的思维、心态、精神状态进行着全方位的约束和渗透,它们的隐性教育功能很强。高职院校要梳理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把“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这些教育管理制度文化去,并体现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进程也在逐步进行。合理、公正、正义的制度能够营造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Ⅱ向,从而做到寓教于“制度文化”。

2.4開发高质量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寓教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靠显性的说教难以收到实际效果,而应该要通过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才能内化。高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获得切身的体验,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带有浓厚的功利化、形式化色彩。这些实践活动看似热热闹闹,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有效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更设有发挥导向作用,当然不能产生隐性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削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功利化、形式化的思想倾向。并不是任何实践活动都可冠名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努力开发真正隐含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实现实践育人。如:暑假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服务、顶岗实习活动、诚信雨伞等实践活动,引导高职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体验到如果背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而只有核心价值观才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

2.5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寓教于“新媒体”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大数据、“微化”的时代。各种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与群类化等特征深深吸引着人们。高职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代,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写作方式、阅读方式、计算方式、交流方式等。面对信息化大趋势,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利用微信、QQ、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空间领域,寓教于“新媒体”。通过寓教于“新媒体”,净化媒体环境,有效引导舆论方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显性教育不同,寓教于“新媒体”是采用间接的形式把握媒介传播的价值导向,打造主流舆论环境,从而对学生产生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影Ⅱ向。施教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把握好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悄悄地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把单向灌输变为渗透性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学生的偏好。

3结语

人可以拒绝被教育,但是不能拒绝被影响,这正是隐性教育的魅力之所在。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除了显性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隐性教育的功能,不断探索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的培育途径,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最终外化为自身行为。隐性教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性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如何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