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好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探究学习
2018-01-23许娟
许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逐渐发生变化,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体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旨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合作、探索学习能改变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如何指导好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数学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因地制宜,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可在新学期开始时,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和身心状况、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成绩平均和成员类同的基本原则,使得学生可以同一竞争环境下合作学习,同时充分体现出“组内合作、小组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要求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充分了解自己需要肩负的责任,作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学生需要既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小组集体尽职尽责,并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中了解“相互依存、促进、补充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理念,在合作学习时各尽其责,完成各自的任务,如在几何证明题时,一起画图、各自推理证明、再共同探究各自推理过程,找到最便捷的证明方法。这样的共同合作,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吸取对方的独特思维,对发展各自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有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动脑动手,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因为小学生心智、认知能力发展不健全,他们更渴望表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让学生动手合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能集思广益,让他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相互模仿,渗透影响。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找来一个圆形的纸片,然后把圆形纸片分成同样等分的小扇形,让小组同学共同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观察中,就会观察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联,然后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然后我让学生以同樣的方法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又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课时,我让小组同学自己分别动手去测量一杯水和一桶水,学生在具体测量之后明白升和毫升之间的差异性并举一反三,领悟到其他类似的知识点也可以这样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样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兼顾到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的均衡性,有利于学生完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构建,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分组讨论,相互听取意见建议
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程知识,教师应在充分发挥小组优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讨论中对问题的具体分析,相互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设计出一个问题:足球比赛需要将每一场都分出胜负,胜利一场可以获得3分,平一场可以获得1分,某一足球队在实际比赛中共获得16分,问这一篮球队胜利和平局各是几场?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利用预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经过一系列讨论以后,教师可以收集各个小组讨论的成果,然后开始教学内容并逐步为学生分析题目,最后得出以下两个方程式:x+y=10;2x+y=16,从而引出“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根据题目的内容可以得知,x和y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因此可以将这两组方程通过大括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方程组,并明确“方程组中的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为1,且同时有两个方程的方程组合在一起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含义。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取采纳同学意见、建议的品质,小组形成共识,每个成员也都有着成功的体验和收获,对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分组练习,解决问题培养技能
总之,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从而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下,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然后逐渐走向成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乔颖秀.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及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4,(11):215.
[2] 杜秀芹.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8):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