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
2018-01-23张叶红
张叶红
摘要:阅读是语言吸收的过程,习作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如果能有效地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渗透习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定能逐步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方法;渗透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习作教学并不是孤立于语文教学之外的,而是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阅读是语言吸收的过程,习作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是基础,如果能有效地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渗透习作知识,进行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定能逐步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品味妙词佳句,在训练中得到内化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粗读某些课文,觉得很普通,但若细加品味,便会发现好些妙词佳句蕴含其中,它们用得别具匠心,去掉不行,用其他词句替代也不行。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抓住这些词句,引导学生品析、感悟,并增加一个“尝试运用语言”的环节,进行迁移训练。就像数学课一样,学完了例题接下来应该做几道习题。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他先引导学生体会写鸟的段落:“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随后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画横线的部分,接着请学生根据课文尝试填空:“_____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____声,到处都是____影。_____的,_____的_____的,____的,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一般会认为,该段落的教学至此该结束了。然而,这位老师继续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描述一个自己见过的场景。这种处理,先让学生领悟并内化课文表达方式,然后模仿迁移,提高习作水平。
二、揣摩布局谋篇,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因为题材和体裁不同,在表达顺序、行文结构、组织材料方面也各不相同。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的结构特点,并在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1、从写作顺序入手。譬如《颐和园》这篇课文,它是一篇按游览顺序写作的典型文本。教学时,可以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然后一起交流。学生能够领悟到“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学生也就觉得容易多了。
2、从结构层次入手。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也在思考: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和作用。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虽然现在的课堂不提倡分段,归纳段意,但我认为,有时候还是有必要渗透和训练的,因为初学写作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会分段,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抓住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衔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别人文章段落层次安排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最后才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明确文章的中心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然后通过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围绕中心句,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写出了白鹅的哪些特点。学生能够找出: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③鹅吃饭时三板一眼、专人侍候。这样,学生通过逐步阅读,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总分关系的结构安排,也更能体会到运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读者读起来也更加明白。
三、积累表达技巧,在运用中得到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等课文后,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写罗丹如痴如醉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写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可见,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挖掘这些教材中已有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学习写作,而不应该抛弃这些现成的好例子,专门去讲述习作技巧,或者费尽心思从课外寻找习作例文,那样反而可能事倍功半。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深化、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把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慧.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J].考试周刊,2010,(25).
[2] 郭其平.发挥教材例子功能提高习作教学成效[J].小学教学研究,2010,(10).
[3] 何静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J].语文学刊,2012,(20).endprint